写出“周扒皮”的高玉宝,被周家后人戳着脊梁骨骂,到底谁对谁错

万事浮华 2024-07-23 18:00:55

高玉宝凭借小说《半夜鸡叫》一举成为中国文坛史上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作家。

其故事中剥削农民、为富不仁的“周扒皮”,更是成为那个时代文学作品中典型的阶级敌人代表。

然而,被认为是“周扒皮”原型的周家人却多次发声,称他们被严重冤枉,从未做过小说中描述的那样剥削他人。

但面对质疑,高玉宝却一直坚持自己的作品是基于真实人物和事件创作的。

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半夜鸡叫》引纷争

高玉宝的人生堪称传奇。

从一个几乎不识字的农家子弟,通过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和作家,高玉宝的故事成为了那个年代奋斗精神的象征。

他的代表作《高玉宝》一经出版,立刻引起轰动。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还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据统计,该书的发行量超过了 600 万册,堪称文学出版界的一个奇迹。

他的其他作品如《我要读书》等也广受欢迎,其中一些还被选入小学课本,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然而,伴随着名声而来的,还有无法避免的争议。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半夜鸡叫》中"周扒皮"这个角色所引发的纷争。

写作不易,希望各位观众老爷理解,每天作者写作超过12小时,收益只有50多块,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就是能为了多几块收益,希望不要再骂了,希望观众老爷理解。

这个刻薄成性、为了剥削长工不惜半夜学鸡叫的地主形象,给当地姓周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舆论压力。

毕竟,谁愿意自己或者自己的祖辈被贴上"周扒皮"的标签呢?

很多读者也开始猜测,现实中到底有没有这么一个"周扒皮"?如果有,他是谁?

由于高玉宝在创作时使用了真实的人名地名,许多读者自然而然地将书中的"周扒皮"与现实中的周春富联系在一起。

这种联想给周家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被贴上"剥削阶级"的标签意味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和社会歧视。

周家人饱受非议,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都抬不起头来。

这种影响甚至延续到了下一代,周家的子孙们也因此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包袱。

面对这种情况,周家后人自然不愿坐以待毙。

他们认为,高玉宝的描写与事实相去甚远,是对周家的诽谤和污蔑。

于是,他们开始了漫长的"翻案"之路。

《半夜鸡不叫》

2009 年,周春富的曾外孙孟令骞发表了一篇题为《半夜鸡不叫》的文章,正式拉开了反驳的序幕。

在文章中,孟令骞从多个角度论证了"周扒皮"形象的不合理性。

首先,从生物学角度来看,鸡叫与光线有关,而非时间。

在漆黑的夜里,即便有人模仿鸡叫,真正的公鸡也不会被骗。

其次,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说,让长工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下地干活,不仅效率低下,还可能造成庄稼的损失,这显然不符合精明地主的利益。

除了这些客观事实,孟令骞还在文章中表示,周富春家族的真实情况与小说中的描述大相径庭。

他们家在当地根本就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更谈不上剥削他人。

除此之外,孟令骞还采访了当年在周家干活的老人。

这些老人更是普遍认为周春富为人和善,并没有书中所说的那般苛刻。

他质疑高玉宝创作的动机,认为可能是出于个人恩怨或者迎合当时的政治氛围而歪曲了事实。

这一说法无疑给高玉宝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让公众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他们熟悉已久的"周扒皮"形象。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高玉宝也不得不出面回应了。

他承认,《半夜鸡叫》中的情节确实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实际上,小说中的"周扒皮"其实是一个综合了多个剥削者特征的文学形象,并非单指某一个人。

他的创作目的是揭示旧社会的黑暗面,唤起人们对新社会的珍惜。

最后他承认,在创作中使用真实姓名确实欠妥,可能给无辜的人带来了困扰,对此他表示歉意。

高玉宝的这番解释,引发了人们对文学创作与现实关系的深入思考。

大家开始讨论:文学作品到底应该多大程度地反映现实?艺术加工的边界在哪里?

如果一个文学形象影响了现实中的人,作家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尽管争议不断,但不可否认的是,"周扒皮"这个形象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

多年来,这个形象不断被各种文艺作品引用和演绎,甚至成为了形容刻薄剥削者的代名词。

当人们看到有人贪得无厌、巧取豪夺时,常常会说:"这不就是现代版的'周扒皮'吗?"

结语

这场争议引发了人们对文学创作与现实关系的思考。

作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如何平衡真实性和艺术性?如何在揭示社会问题的同时,避免对特定个人或群体造成伤害?

无论如何,高玉宝的创作初衷是好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触,记录那个时代的苦难与变革。

《半夜鸡叫》中的情节,或许并非完全符合史实,但它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却是真实存在的。

这个故事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正是因为它道出了无数底层民众的心声。

时至今日,"周扒皮"这个形象依然活跃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

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文学形象,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这个符号所承载的,不仅是对旧社会的控诉,更是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向往。

或许,这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它能够通过艺术的手法,将复杂的社会现实凝练成生动的形象,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尽管争议仍在继续,但《半夜鸡叫》和"周扒皮"的故事,无疑已经成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信源

中国知网

1 阅读:472
评论列表
  • 2024-07-25 09:47

    小骗,秦桧的后人是不是应该去大骂岳飞了?

  • 158 8
    2024-07-26 06:26

    小编又在作妖,用心险恶,可耻可恶。

  • 2024-07-25 15:47

    刘文彩庄园的收租院就是中央美院创作的

万事浮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