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园长
编辑 | 石灿
最近,有人统计出了一组颇具代表性的数字:
刚刚过去的2020年,薇娅直播间GMV(成交额)接近300亿,李佳琦直播间则为199亿;而知名奢侈品商场北京SKP全年销售额,也不过有望达到175亿。
两大头部带货主播销售额,已经相当于一家顶级奢侈品商场的两倍多。红人经济的魔力,借助电商直播等内容平台进一步放大,成为了近两年为数不多的创业新风口。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根据IMS(天下秀)和艾瑞共同发布的2020年版《中国红人经济商业模式及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广义上的红人经济关联产业规模超过3.5万亿元,增长率24.3%,2023年将超过6万亿元。
如何切入这个快速增长、充满机会的万亿级市场,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获取廉价、稳定的互联网流量,也成为每个互联网创业者不得不关注的话题。
IMS(天下秀)创始人、董事长 李檬
也有人主动提出相对确定性的解决方案。最近,国内领先的红人新经济企业IMS(天下秀)的创始人及董事长李檬出一本新书——《红人经济》,讲清楚了新消费品牌、新内容平台和红人的生存状态,也想帮助人们更好地读懂红人经济市场的商业生态。
变局与革命:红人经济商业生态全解析在《红人经济》一书中,李檬有个观点特别值得注意:红人经济的背后,其实是一场“场景革命”。
依靠微信、微博这样的社交工具,美团、淘宝等商业和生活服务平台,抖音、快手等内容平台,一套完整的数字化生活基础设施,已经被互联网大公司所搭建完成。而在大公司完成了连接之后,紧随其后的就是消费场景的剧变。这就是场景革命的由来。
“打动人心的应用场景,才会引爆商业流量。”李檬在书中表示。场景刺激商业,品牌则需要把控场景。场景不对,再好的商业策略都难以落地,甚至会催生一些诸如“无人商店”“无人机送货”之类的伪需求,影响企业决策。
当今时代,任何商业投入、商业竞争都要瞄准目标场景。新制造、新零售、新消费的任何进化、迭代,都不会跳脱这一约束。那么,创业者要怎么做,才能在瞄准目标场景的过程中不至于“跑偏”?
对于时代风向的变化,李檬的另一个判断是现代商业进入了“红人范式”,“看人下单”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背景下,用“红人经济”回应“场景革命”,成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里的红人范式,是相对于过去的“平台范式”“算法范式”而言的。它们最明显的区别是流量资源掌握在谁的手里。
在后两者当中,流量在平台和机器算法手中;红人范式则不同,流量在红人主播手中,个人IP的影响力被放大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了一场属于红人的商业革命和“流量圈地运动”。
对于品牌来说,他们正在面对的,是一群“认人”而不是“认品牌”的新一代用户:他们会看达人、网红的推荐和分享,能接受来自各类博主的种草,也能因为社交圈中的熟人关系来下单。当用户消费的逻辑发生变化时,雷军、董明珠、梁建章等企业老板亲自上阵直播,试图用个人IP吸引消费者,就不难理解了。
而从广告营销的视角来看,红人经济也处于一个当下时代不可或缺的地位。当前,各大智能营销引擎正在用机器分发的方式向用户精准推荐广告,传统广告营销方式面临费效比降低甚至渠道失灵的问题。
但智能营销仍有其固有不足,那就是缺乏“人”的参与,温度不足。红人营销恰恰可以补齐这个短板,在智能营销的基础上增添人情味和感召力。对于广告营销来说,红人营销将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什么是红人经济的商业逻辑“不种草,无商业。”
在《红人经济》一书中,李檬认为,从营销转化的角度看,品牌要主动帮用户找到买东西的灵感。他引用了一个阿里巴巴的数据:每天晚上,都有成千万的用户在淘宝上逛,但什么也不买。他们来逛,就是为了寻找买东西的灵感。
在用户寻找这种灵感的过程中,红人经济有巨量的发展空间:红人与用户进行互动和分享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帮用户“找灵感”的过程,就是在帮用户种草,继而赢得这些“无目的性用户”,帮助品牌获得良好的商业转化。
为了提升种草的效率,在KOL社区的基础上重构营销,显得更为必要。社区、社群价值在于增加和引导用户,筛选出高价值、高质量的粉丝。这将成为营销活动新起点:不再是一味地烧钱打广告,而是做口碑、做社群。
从品牌传播的角度看,品牌触达用户的模式也在改变。李檬将这种模式的变化梳理为“产品触达”“信息触达”和“情感触达”,当商业形态进化到了情感触达的阶段,人本身就是情感的最佳载体,红人是品牌接近消费者最快速方式,红人经济的崛起就成了时代的一种必然。
红人IP的价值,还在于他们可以作为不同消费群体的代言人。在李檬看来,“每一个红人IP和内容账号背后,都是一个细分的消费市场。”
在红人亲和力和真实感形成的影响力优势之下,品牌将同时迎来机遇和挑战:红人能“抢走”品牌的市场和流量;品牌也能借势红人,完成对用户的情感触达,并有机会将传统品牌升级为生活方式品牌,找到一条发展的快车道。
另外,红人经济也是解决品牌“年轻人焦虑”的一剂良药。当下,品牌都在希望赢得年轻一代用户,而处在年轻人消费决策中心位置上的,是社交网站和红人。过去的广告轰炸+明星代言的传统玩法,虽然可能带来一时的声量,但并不是当下最行之有效的赢得年轻用户的手段。
“年轻人购买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他们期待的身份认同。”李檬看来,这代年轻人热衷于用消费的方式对社交资产进行“二次投资”,以获得更多的圈层认同。
对于营销来说,最快捷地抓住年轻人的方式,就是抓住年轻人的社群中心,也就是年轻人的认同中心。而红人营销的核心价值,则在于它能以最低成本将认同中心的注意力向品牌倾斜,让目标人群对品牌产生关注,进而产生认同感。
红人经济之下的创业法则在理清了红人经济的商业生态和影响力之后,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就是用红人经济去赋能商业,助推品牌。
在《红人经济》一书中,李檬将社交货币视为红人商业的第一动力。在商业营销的过程中,最高明的不是输出产品和品牌,而是注入同路人的真情实感,真正贴近主力用户的精神气质。
这种精神气质和形象定位的背后,就是社交货币。借助社交货币,用户能够获得“质感”、“品位”、“可信”等标签化的评价,这是现实中的货币买不到的。
因此,为用户创造社交货币,创造情感和品位上的溢价,恰恰就是红人营销要提供的新价值。
具体到如何创造社交货币,创造话题、嵌入聊天过程、场景刺激、纳入社群、创造身份需求,李檬对红人经济如何生产社交货币提出了一系列解法;另外,在李檬看来,孤独经济、家宅经济、瘾型经济是品牌为用户创造社交货币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三大概念:抓住用户的孤独,为用户提供陪伴;服务宅男宅女、培养用户的“瘾”,击中人性的弱点,都是这三大经济新现象为红人经济提供的新机会。
而从产品和内容关系的角度看,李檬还提出了“在产品胜出之前,先让内容胜出”。这就是说,“想红就要比别人好玩。”
红人经济除了能制造社交货币,还能制造“好玩”,不走寻常路。泸州老窖的香水、青岛啤酒的外套、老干妈的卫衣、马应龙的润唇膏......这些跨界、好玩的产品,都是由红人带火,继而形成了强烈的话题讨论度。
不过,红人营销之路也一定不是一切顺利的。对于创业者,李檬一下子提出了“五反”:反投机、反鲁莽,反错觉、反平庸、反脆弱。
作为红人领域摸爬滚打10多年的“老人”,李檬说出了自己的创业方法论。红人经济时代的创业公司,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低成本试错,抓住商业价值的非线性增长。尽管没有一个可供复制的创业模板,但红人经济创业者仍然可以在蓝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红人经济》的序言中,知名新经济创业者、阿芙精油、雕爷牛腩、河狸家创始人雕爷特别强调,在互联网巨头完成了内容基础设施建设之后,接下来的5-10年,是新消费品牌的黄金时间。而在这个宝贵的黄金时间,《红人经济》是帮助创业者快速缩小认知鸿沟、吃到红人经济红利的一本“秘籍”,值得红人经济时代的创业者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