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很喜欢钓鱼的人。但远远不是专业人士那种,估计连入门级都算不上。爱钓鱼,不是希望能钓到多少,而是喜欢那种面对山水,细数清风的感觉。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守着。守着白云画卷,守着心止无言,也守着那一刻鱼漂轻动时心跳的瞬间。
只是这些年昆明周边能野钓的地方几乎没有了,要去只能去人工养殖的鱼塘。也尝试过去滇池边野钓。去了几次,一是因为偶尔还是有工作人员会来管,让你收杆走人;二是因为自己手艺太差,在那种水波随时荡荡漾漾的水面,不知道什么时候是鱼在咬钩,等提起竿来看时,蚯蚓早已不在。几乎都是空手而回,被家人暗自里嬉笑。所以也就没再去。但一直以来,对哪儿能去钓鱼这类的信息,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虽然其实并不能真的去。
有一天,朋友圈里一个富民清河的小圈友,发了几张照片,是小河流水,杨柳青青的场景。写了几句话,说是春天来了,她们家附近的小河在缓缓的流淌,钓鱼的人挺多,一派春意盎然,其乐融融的惬意景象。哟?!富民?小河?钓鱼人?这不是正合我意么!开车一遛弯就到的地方。
说起富民,很多年以前是不太熟悉的。只知道是昆明的后花园,偶尔还去摘过几次杨梅。后来认识了几个富民的文友,经常接触。他们经常组织大家去富民摘水果,换着季节的,冬桃,樱桃,杨梅,梨,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然后就是参观当地的风景名胜,高雅点的时候就参加诗酒会什么的,粗糙的那会儿就是羊汤锅,牛汤锅,这样也很不错。然后在富民就有了一群文友,酒友,狐朋狗友。
接触多了,我感觉到这群人,有文化人的温文尔雅,有富民人的热情大方。更多的是他们对推进富民本土文化和经济所怀有的那种情义和努力。这是一种对家乡真正的,深深的热爱。
这种故土之情,从他们身上和言行举止之间,自然而然的,真实而深切的流淌出来。我为此而感动。虽然我从未在他们面前表露过,更没有表扬过。
在群里,我对他们更多是丢几个锤子,扔几个白眼之类的。但这种感动,不是感动过,而是一直的。这也更加深了我对他们的敬意和友情,更加深了我对富民这个地方的好感和亲近。
富民,本来就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有底蕴的地方。现在有这样一群有文化,有热情,对故乡怀着深切热爱为代表的人的努力和推进,要发展起来是必然的。
他们的这种真情,只要和他们接触几次之后,就能深深地感受到。这是我几十年来,在别的地方几乎没有遇到和感受到的一种体验。他们因富民而感到骄傲,富民这片热土因有他们这样的儿女而幸运和自豪。
富民去的多了,我也就对那里的山山水水,人物风情有了真切的感知。也为此写过几篇文字来表达了点情怀。对富民以及富民人们的情感,也慢慢融入到了我自己的血液中。仿佛那是一种隔世的情怀。
日月星辰,月上柳梢,我总能在一杯淡茶或是一盏薄酒中,感受到与之空茫的际遇。我知道,那个地方,是因为有这样的沉淀,有这样的一群人。
于是我赶紧问:确实有小河可以钓鱼?说是的,而且这样的小河还比较多。我以前一直以为富民也只是有一些人工鱼塘或者农家乐可以钓鱼。现在有好几条小河了。既然是这样,哼哼。所以我就有了想法。那当然是一派风和日丽,茂林修竹的景象。
到富民先邀约一两个狐朋,悄悄的进村,先把鱼钓了。黄昏时分,就吆五喝六地把各种人等揪来,山吃海喝,胡言乱语。要是钓到鱼了,大鱼。那就吃鱼,各种吃法,喝鱼汤,大碗大碗的。要是没钓到鱼,那就……那你们就看着办吧!
您说,我这样的人生规划,可以不?
/流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