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营救美国空军飞行员脱险记

自然与社会 2025-01-15 16:16:37

引子

*本文摘自《安庆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1992年11月),作者王哲,原标题《抗战时期营救美国空军飞行员脱险记》

正文

一、营救经过

1944年11月下旬的一天下午,安庆东郊广济圩区工委储克生同志(枞阳县汤家沟人,二十多岁),带领住在马窝镇附近的王家新屋的青年王绍武(化名张立中)、王开蒙(化名刘钊,又名王哲)及住在王家老屋的青年王一觉等一行四人,到老峰镇工作。完成任务后,储克生同志到柘涧山,王绍武、王开蒙、王一觉三人一起回家。这时已是下午三时左右,距离王家新屋只有一箭之地。只见有六、七架美国飞机,到安庆城轰炸日寇的军事设施。其中一架飞机被日军地面炮火击伤,向东急驶,低空掠过三人的头顶,机身喳喳作响,烟雾弥漫,向下俯冲,逐渐低沉,降落在泉潭浃河畔的麦地里,机身外部完好无损。

因日军炮火击中了汽缸,飞行员立即紧闭油门,用滑翔的方法迫降。该飞机只有一人驾驶,飞行员打开舱门,下机向东急走(降落点距安庆城二十多华里)。当时周围环境极其恶劣,后面是飞机场,驻有日军骑兵部队,前面是长江天堑,江北岸左侧新河口和右侧前江口,都是日军据点岗哨。降落点的附近左侧是老峰镇,右侧是马窝镇,也有日军岗哨,相距分别只有一华里和半华里。

美军飞行员不识路,走到泉潭浃河汊,水深受阻,已无法前行了。王绍武、王开蒙、王一觉三人,这时距飞行员仅半华里,目睹此景非常着急,决心营救,决不能让飞行员落入日军之手。他们立即向飞行员跑去。见面后,用手势交谈会意,三个青年又将自己的呢毡帽、长棉袍、有色眼镜等,都穿戴在飞行员身上,改变了他原来的外貌形象,以遮人耳目。事有凑巧,河汊近处有两只渔船正在捕鱼,三个青年就高声大喊:“快来!快来救人哪!快!!”渔船闻声靠岸,将他们渡离河汊,上了人行大道。附近的村民江海峰这时也自告奋勇地投入了营救飞行员的行列。一行五人飞步直奔长风镇。

长风镇紧靠长江北岸鸭儿沟渡口,过江后即可通往江南岸贵池县境内新四军的中心区。到了长风镇与新四军交通联络站取得了联系,共同商定,派出两名精干的交通员护送,争取时间,抢渡长江。这样,就要绕过北岸日军的封锁线,风险极大,但除此别无良策可图。

下午四时左右,几个青年和美飞行员在长风镇交通员的护送下,离开长风镇,飞奔鸭儿沟渡口(渡口与长风镇相距一华里)。这时,日军正沿着人行大路顺着村庄搜捕飞行员,已经到了长风镇。交通员在渡口立即派出交通专用快船,选定稳妥熟练的舵工和精干的水手,增添篙桨,紧急向江南岸进发,北南两岸相距四华里,平时顺风扬帆的渡船,也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渡过,而这次交通船的抢渡,只花了约四十多分钟的时间,当交通船行至江心时,安庆的日军已下令封锁江面和江北岸的渡口,严禁通行。这时,由安庆开出的日军巡逻艇正顺流而下,与交通船仅相距五华里,交通船上的人们已见到豆粒般大的艇影在江面蠕动。与此同时,江北岸新河口和前江口两处据点的日军也出动了,并和安庆飞机场赶来的日军骑兵一起,在沿江进行封锁。日军到达鸭儿沟渡口观察,见江面所有船只先后停驶靠岸,只有一只渔船仍在江面向南岸急进,于是就架起机枪向这只船疯狂射击。嘶嘶作响的子弹从我们头顶上和身边掠过,舵工立即让大家伏入舱底,不要惊慌,令水手们俯身奋力操作篙桨。十五分钟后,船终于到达彼岸。大家离船登岸,翻越江堤。这时,枪声阵阵不绝于耳,子弹溅起的泥土,落满全身。大家翻过江堤步入圩内平地时,才脱离险情。这时,已是夕阳西下,日军兴师动众,却一无所获。

抢渡长江的任务性利完成后,交通船船员们就在江南岸渡口附近群众家食宿,王绍武等一行七人谢别船工后,大踏步向距离渡口约四、五华里的贵池县晏塘桥镇走去。到达时,已是万家灯火的时候了。在晏塘镇又与交通联络站取得了联系,交通站当即派出两名交通员将我们送往新四军七师所属的沿江行政办事处和中共贵池县委所在地。步行七、八华里,终于在三万圩区一个基本群众家找到了县委书记马守一同志(安庆人),大家心中的一块沉重的石头这才落了地,才感觉到全身衣服被冷汗湿透了。见面时,交通员将我们几个青年和美机飞行员向马守一同志一一作了介绍后,就离开了。马守一同志感到既惊奇又高兴,向大家表示热烈欢迎和亲切慰问。

晚上就餐时,大家围坐在桌旁交谈情况,在与飞行员交谈时,被此语言不通,深感为难。这时,飞行员从怀中摸出一本蓝色封面袖珍的《阵中会话》小册子。掀开封面,第一页印有交叉的中美两国的国旗,并印有中英两国文字:“中美同盟争取最后胜利”。其内容分成中文和英文两部分,是飞行员在地面与人接触交谈时的必备之物。在会话时,各指一国文字即可互相问答。其内容:“我飞机坏了,我向什么地方走?请您指引。”“我渴了要喝水”。“我饿了要吃东西”。“您是什么部队?您担任什么职务?”“日本兵驻在哪里?这地方安全吗?”等等,内容丰富,彼此间会话,这本小册子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当飞行员指着中文向马守一同志询问:“您是什么机关?什么职务?”时,马守一同志在小册子里找来找去,竟找不出“共产党”的字样,只找出了“我是县长”。只得说是“布尔什维克”,并用笔在纸上画出了斧头镰刀的图样。飞行员懂了,却感到异常惊讶!站起同大家握手,表示敬意。飞行员又从军服皮夹克衣袋里取出手帕大的一块丝绸,上面印制了空军执行任务专用的彩色地图,地名都是用中文和英文标明。飞行员指着江西上饶县到安庆的一条线路,表明了飞机驻地和到安庆执行任务的情况。我们几个青年也在纸上画出飞机降落点、安庆周围的日军大小踞点、渡江路线等。飞行员会意后,惊喜交集,站起身来在小册子上找出“我感谢您啦!”的中文给大家看,伸出拇指表下敬佩,举手行军礼以表感谢!大家深感兴趣,直到深夜都不知疲倦。

饭后,沿江独立团派来两个班的武装,用担架将飞行员抬到团部,由一个排长率领将飞行员送往江北岸无为县黄城镇新四军七师师部所在地。途经临江行政办事处所属的铜陵县的江南岸渡口,然后过江到江北岸土桥渡口后进入无为黄城。沿途虽经过日军岗哨多处,但在交通联终站人员的配合护送下,一路平安,顺利完成了护送美州飞行员的任务。

二、美机降落后的风波

美机降落后,多庆日军原打算等南京派员前来修好飞机的汽缸,就可以飞往南京。可是事与愿违。在美机降落时,同来的几架飞机在降落点上空盘旋观察后离去了。第二天上午九时左右,原机群又飞来了,在空中盘旋几圈,见地面飞机的周围聚集着上百人,正在围观降落的美机。于是,空中机群先是在高空用机抢扫射,地面人群纷纷离散后,又投下上十枚燃烧炸弹,将地面飞机炸损。冲天大火,烧了几个小时,到晚上还在冒烟。日军只好站在远处观望,束手无策,懊恼不已。次日,日军将被炸毁的飞机残骸及被炸得到处都是的零件和碎铁片,收集在一起。有些七零八碎的铝铁飞出一里之外,被当地群众拾起,在铁匠铺锻成锅铲瓢勺等生活用品。几天后,日军在当地抢拉民伕和大水牛,将飞机残骸及零件拖拉到马窝镇的江堤上,装上汽车,运到安庆城内吴樾街一个大院内展览,以炫耀“大日本皇军大东亚圣战的战绩”。约半个多月,就撤掉了。

在美机降落地面,飞行员离开飞机后,不到二十分钟时间,马窝镇踞点的日军带着伪警察,就赶到了飞机降落现场。日军先以为机上有人,不敢靠近,只在远处持枪观望。令伪警察去接近飞机,查看情况。伪警察只好向飞机走去,只见机身舱门大开,机内空荡无人。这时,老峰镇踞点的日军也赶来了,两处日军碰头后,立即打电话到飞机场和安庆城里日军总部,通报了情况。驻安庆日军大本营和飞机场的日军团部立即下令,一方面派日军和伪警察日夜看守好降落的美机,不得损坏,另一方面抓紧时间搜索,捉到美机飞行员,违者严惩等等。日军带着伪警察顺着人行大道仔细观察,看到飞行员留下的时隐时现的皮鞋印,便跟踪追迹,进行搜捕。进入大路附近村民住宅时,逢人就问:“飞行员跑哪里去了?”群众不懂日语,就摇头摆手,日军怒气横生,拳打脚踢,有的人被打的鼻青脸肿。

俗话说:“墙有缝,壁有耳。”这一特大事件是隐瞒不住的。几个青年带着美飞行员渡江到了新四军地区的消息不胫而走,暗中传播,传到了几个青年的家中。家人不见青年回家吃晚饭,直到上灯时分还不见踪影,心中忐忑不安,确定此事是真了。到了半夜三更,突然有人敲门,家人们闻声悚然,开门后得知,是广济圩区工委派人来送信,叫家属们趁黑夜迅速转移到偏僻的群众家暂避风险,防遭不侧。几个青年的家人心中稍定,各随送信人分散转移到附近的基本群众家里暂住,以保人身安全。食宿费用,均由公家按供给制规定标准付给。当时西湖河畔收容王开蒙的人家,有位董大妈说的好:“来的客人们家里的青年人,冒着这么大的风险,热心救了美国人,是为了抗日,为国争光,为我们争脸面,我们心里很佩服。这次贵客临门,正是我们感谢的好机会,哪能谈什么要公家给伙食费。不过房屋狭窄,粗茶淡饭,招待不好,对不起客人。”与此同时,广济圩区工委又发出信件,向伪乡保甲,伪军警及当地汉奸特务等宣传政策,奉劝他们不要参与日军扫荡和搜捕的行动,责令其保护好青年及其家人的安全,倘有差池和酿成灾难,严惩不贷。自从正告信发出后,一些敌伪分子慑了新四军的威力,也就不敢轻举妄动。

过了些时日,日军已了解到是我们几个青年护送美机飞行员出境的,并确定王绍武与王开蒙是重点缉捕对象,因王一觉活动不多,不大显眼,江海峰初出茅庐,名字尚搞不清楚。日军在广济圩区进行拉网式的搜捕,所到之处,平民百姓受害匪浅,捉鸡打猪,抢劫打人,弄得人心惶惶,寝食不安。日军因搜捕落空,更加恼怒,又大量印发悬赏通缉传单,不论何人,只要捉住美机飞行员或我们几个青年中一人,送交日军,就赏给食盐拾包。因当时日军控制食盐,沦陷区每户按每月领配售户口盐,只能吃20天,其余不足,有钱人以斗米换斤盐,黑市私盐,价格高得惊人。日军用飞机从空中将传单散发到安庆城乡的每个角落,使广济圩区五万多户,三十四万多人口的地区家喻户晓。

日军认为重赏之下必有所获,但他们的幻想又一次破灭。日军恼羞成怒,变本加厉地施展淫威,由安庆飞机场的日军派出一小股士兵,开动几辆军车,配合伪军警、汉奸、特务,到王家新屋的王绍武、王开蒙家捉人烧屋。他们用枪托砸开了两家门锁,只见室内除几件家具外,其他东西早就转移了。于是将两家的缸罐锅碗等物打破踢碎,将家俱装上汽车开往飞机场日军驻地。又在隔壁捉了两个看屋的老人,用绳索捆起来,押送到马窝镇的日军岗哨关押作人质,勒令交出王绍武、王开蒙。后经区工委对伪乡保甲做了大量工作,由其出面具保开释,才得虎口余生。

三、美机飞行员安全返回美国

美军飞行员到达无为黄城后,受到热烈欢迎,盛情接待,并作了妥善安置。听美机飞行员说,腰背部因飞机迫降时振动受了伤,首长又派医务人员给予精心治疗。司时,七师的机关报《大江日报》和党内的《武装报》均以头版篇幅报导了这一重大新闻。在此期间,飞行员在师部派员和翻译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抗大第十分校,了解学员们学习课目和生活情况。飞行员来到校内,首先见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几个大字。了解到抗大方针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了解到当时所学的主要科目是游击战争等等,深感兴趣。又参观了土法上马,手工操作制造枪支弹药的兵工厂。工厂赠送了一支单打一的手枪(用步枪子弹,打一下放一颗)给飞行员作纪念品。在参军工被服厂时,厂方将新制成的土布人字形条纹的一件棉大氅赠给飞行员冬季御寒穿用。飞行员又访问了农村两家农户,接受了主人赠送的鸡蛋等礼品。他们见到石磨磨麦粉,石臼冲稻谷,手摇纺纱车纺出细长的棉纱,感到很有趣。这次,美机飞行员在无为住了个把月时间,了解到革命老区的中国广大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军民团结,斗志昂扬,生活安定,各项生产情况良好,特别是中国朋友热情好客、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感受最深。

美机飞行员由七师护送离开了无为县黄城后,又由土桥再过江到达江南岸进入游击区与国民党四川部队交界处。护送人员与当地国民党的区乡保甲取得了联系,洽淡交接美机飞行员的事宜。双方办好交接手续后,由国民党当地机关派员将飞行员送到江西省上饶县美国空军驻地。路过泾县茂林村时,留宿在基督教会。忽有两位五十多岁的美国女士闻讯前来欢迎飞行员。两位女士是基督教徒中的修女,原在安庆同仁医院工作,因日军占踞了同仁医院,赶走了原有人员,两位女士便来到皖南泾县茂林,住在圣公会。相见之后,惊喜交集,身在异国巧逢同胞,倍加亲切。飞行员在茂林住有个把月,与两位女士畅叙情谊,各谈身世经历。一位年纪大一些的女士名叫包寿英,到中国侨居有20年之久,是由教会派造到同仁医院工作的,担任多年护士长。她认识中国文字,精通中国语言。另一位女士名叫孟德英,在同仁医院负责管理杂物工.作。飞行员自我介绍名叫克雷斯曼,是美国芝加哥人,其父亲是地下自来水管道工作人员。他本人来华参战时间不长,现年二十三岁,是空军中尉,驾驶的是X型32582号战斗机。并详谈了飞机失事经过以及来到茂林等途中情况。

飞行员离开泾县茂林圣公会后,又由国民党四川部队护送到江西省上饶县美空军驻地。接着转飞云南省昆明城驻华空军总部。飞行员办好离职退役手续后,又飞回美国,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四、尾声

日军投降后,国民党政府由四川重庆迁回南京,美国基督教会侨居在泾县茂林的两位女土也回到安庆同仁医院。同仁医院恢复了正常营业后,美国女士就着手查询当年营救美军飞行员的几个青年,她们逢人就问。有来医院就诊的市民说是确有其事,当时轰动了城乡,几个青年是安庆人,其他情况现在不知道。不久,同仁医院召开全院员工大会,包寿英女士借机在大会上提出此事。这时,坐在会场上一位年过花甲的清洁工王老汉站起身来说:“那年救美军飞行员的几个青年中有一个名叫王开蒙的,是我女婿。”散会后,包寿英女上立即请王老汉专程到女儿家去请几位青年。老汉见到了王开蒙和同屋住的堂叔王绍武说明了来意,并让他们分别去找王一觉和江海峰,因两人都外出做小生意未回,所以只有王绍武、王开蒙两人随王老汉来到了同仁医院,见到了包寿英、孟德英两位女士。他们相互问好后,略谈了当年营救飞行员的一些情况。包寿英还问他们,中国政府对此事是如何对待的?青年们回答说是尚未有人过问此事。

包寿英女士非常重视,将此事书面通报了南京的美国大使馆,使馆人员立即照会南京国民政府,建议对此事要予以表彰。南京政府认为当年营救飞行员脱险事件是当时共产党人之所为,不予过问,又认为如置之不理,恐有损于中国和美国正常关系的发展。于是由南京政府所属的航空委员会寄了一封慰问信给王绍武和王开蒙,堵塞美国大使馆的口。该信落款处盖用了“航空委员会”的长戳,非正式文件,是敷衍了事。

1946年夏驻上海的美国驻华陆军总部,专派两位美国尉级军官,随带一名翻译人员,到安庆了解查证此事。一行三人在同仁医院住下后,也见了王绍武、王开蒙二人,略谈了营救美军飞行员的事件。两位美军军官着重询问了中国政府对此事如何处理,对青年们的工作如何安排等等。王绍武、王开蒙回答说,中国政府事务繁忙,营救飞行员的区区小事无暇顾及,即使办理,也必须等待时间,等等。

两位军官回上海后不久,美国驻华陆军总部以总部名义寄给王绍武、王开蒙各一封嘉奖信,正文本是英文,附本是中文,并有总部负责人签名。内容是飞机失事的年月日,飞行员姓名、军籍、营救地点等,表示赞扬和感谢。事隔一年,美国空军总部也以总部名义,由华盛顿寄了奖励书给王绍武、王开蒙,落款处是空军总司令部负责人斯巴兹亲笔签名,也同样对中国青年表示嘉奖和致谢。经包寿英女士多方奔走呼吁,慈善事业单位也发放了一些救济物资,以补偿青年们家中的损失。

资料来源:

《安庆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1992年11月)

0 阅读:0
自然与社会

自然与社会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