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先楚力排众议奔袭威远堡。一战成名,从此“旋风纵队”威名远扬

心随风飘荡 2025-03-26 16:52:36

在东北战场上,韩先楚有一个美称:“旋风司令”。因此他指挥的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也被称为“旋风纵队”。“旋风纵队”来无影,去无踪;动如雷,行如风。兵锋至处,所向披靡。而赠予韩先楚这个美誉的,是来自于他黑土地的对手们。

旋风纵队司令韩先楚和政委罗舜初旋风纵队司令韩先楚和政委罗舜初1947年9月6日,东北民主联军夏季攻势刚刚结束,四纵副司令部韩先楚正在与其他纵队首长研究作战方案,他们刚刚接到作战命令,四纵主力向开原以东的八棵树一带集结待命。正在这个时候,南满军区司令员肖劲光来了。肖劲光来的目的一来是为了检查四纵的战备情况,二来是宣布一项新的任命。肖劲光司令员对大家说:“‘东总’决定即刻开始秋季攻势,积极消灭东北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为了保证秋季攻势胜利,特任命韩先楚同志担任第三纵队司令员,马上到任”。

肖劲光就这样,韩先楚去了三纵。三纵原司令员曾克林调任七纵任副司令员,其中的原因大家心里都清楚。三纵政委罗舜初也是一位能征惯战的勇将,三纵的前身就是他和几位领导,带领山东八路军来到东北后,和其他部队合编而成的。所以罗舜初在三纵拥有极高的威信。曾克林调离三纵,罗舜初对韩先楚的到来表示欢迎。韩先楚来到三纵后,一头扎进作战室,仔细研究‘东总’的作战意图,经过仔细分析研究,韩先楚发现‘东总’的作战意图并不是抢占多少地方,而在于能否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在每一次战斗中,至少消灭敌人一个整师,才能达到‘东总’秋季攻势预定的歼敌目标。

但是这个作战打击目标很难选择,夏季攻势结束以后,国民党军在东北最高将领杜聿明因病调离东北战场,杜聿明的继任者是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陈诚到达东北后,马上积极扩充军事实力,先后组建了4个兵团10个军,使国民党军在东北的总兵力超过55万人。为了应对陈诚的扩军,林彪指挥的民主联军方面也将大量的地方武装编入野战部队,截止到1947年9月,民主联军已经发展到9个纵队,27个师,10个独立师,两个骑兵师和一个炮兵司令部(司令员朱瑞,政委邱创成),辖4个炮兵团,加上地方武装22.7万人,总兵力51.8万人。民主联军虽然兵力尚不及东北的国民党军,但士气高涨,敢于和对手作战。

蒋介石和陈诚蒋介石和陈诚陈诚为了形成对民主联军的绝对优势,又从苏北调来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军,从华北调来国民党军第四十三军,在兵力上已经对林彪的东北民主联军形成绝对优势。陈诚向蒋介石夸下海口:将在6个月内恢复国民党军在东北的战略优势,收复一切失地。‘东总’秋季攻势的目标,就是要歼灭敌人九到十一个整师,消除东北国民党军兵力上的优势。现在陈诚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试图寻求民主联军主力进行决战。1947年9月26日,林彪避实就虚,利用中长铁路4平至铁岭段兵力空虚之际。集结7个纵队的兵力,对四平、铁岭地段的敌人,进行秘密远距离的奔袭,求得抓住分散守备之敌,以各个击破。9月27日,民主联军总参谋长刘亚楼向各参战部队下达命令:担任包围敌人第1线据点的部队,务必于29日下午出发,30日佛晓进至距离80里外隐蔽集结,10月1日上午包围敌人。担任包围敌纵深据点之部队,则于一日晚抵达指定位置,所有参战部队的行动均需秘密,力求突然包围敌人,而后再发动攻击。

而此时韩先楚也在作战室中走出来,他已经选定了攻击目标,远距离奔袭110公里外驻守威远堡门的国民党第五十三军第166师。韩先楚之所以把威远堡门选作攻击目标,除了可以提前超额完成‘东总’交给歼敌指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1946年五月,民主联军四平保卫战期间,三纵主力奉命在威远堡门设伏,阻击去增援四平攻击部队的国民党军名将廖耀湘指挥的新六军。结果廖耀湘只使用了一个团的兵力,就突破了三纵主力在威远堡门的防御阵地。多年以后的抚顺战俘营内,时任新六军军长廖耀湘在谈起这场战斗时,得意之色仍难以掩饰。他说:对新六军而言,威远堡门的战斗,开启了顺利进犯四平与长春的端绪,这个并不闻名的,并不为人所注意的小战斗,其影响是很深远的……。三纵在威远堡门的失利,直接造成了四平保卫战的失败。虽然威远堡门防御战的指挥官不是韩先楚,但对于三纵来说,威远堡门就是三纵一段最屈辱的记忆。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现在韩先楚是三纵的指挥官,所以他无比渴望在威远堡门打一个大胜仗。来洗刷以往的耻辱。韩先楚将军其实很在意那些曾经让三纵吃过亏的对手。在一年后的辽沈战役中,曾经在威远堡门击败过三纵的廖耀湘,也被韩先楚奇兵天降,捣毁了他的兵团指挥部和三个军的司令部,逼得廖耀湘脱下将军服,穿上平民服装丢下十几万部队落荒而逃,终究还是没有逃脱做俘虏的命运。

但是在1947年的秋季攻势中,韩先楚拿出奇袭威远堡门的作战计划交给纵队其他首长研究时,却意外的遭到三纵政委罗舜初激烈反对,理由是司令员的作战计划太冒险了。韩先楚主张以三纵主力长途奔袭,直插敌纵深威远堡门,乘敌不备,歼灭守敌116师师部和347团一个营以及特务连。同时派出部分兵力准备伏击西丰之敌。敌人的347团两个营驻扎在二道河子以东,敌348团驻扎在威远堡门以北的莲花落,敌346团两个营驻扎在西丰。当116师所属各团得知师部遇袭后,一定会竭尽全力赶来增援,三纵主力就可以提前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设伏,以逸待劳,在野战中全歼敌人。这样就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胜利。而罗舜初的意见是先打西丰之敌,敌人驻守的4个据点,互为犄角之势,先攻击攻击的116师师部,容易受到左右两翼敌人的夹击,先打西丰就等于打去敌人一个犄角,然后稳扎稳打,把威远堡门留待最后攻击。罗舜初的作战方案比较稳妥。也得到纵队其他首长的一致支持。

若是换成别人,刚到一个新的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就会放弃自己的主张,但韩先楚却坚持自己的看法。他愤怒的对其他纵队首长道:“先打西丰,守军是步兵团,战斗力比较强,又有坚固的工事,打这样的攻坚战,我们伤亡肯定会很大,即便是打下来,歼灭的敌人也不过是两个营而已。可如果奇袭威远堡门,打的是敌人的师部,敌人在后方,防御工事简陋,比较容易打,打敌人的师部,其他团就肯定要来增援,我们就可以在野外打他们的伏击,在野战中我军具有绝对优势,肯定伤亡不大,并且能够歼灭敌人一个整师”。但对于韩先楚的作战计划,罗舜初坚决反对,两个人相持不下,开始时其他纵队首长还可以发表意见,后来火药味儿越来越浓,韩先楚和罗舜初都拍了桌子,纵队其他首长就不好再发表意见了。据后来成为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7师政委李伯秋的夫人孙敏回忆说:我当时是三纵机要科译电员,韩司令虽然到三纵时间不长,但发出去的电报署名都是“韩(先楚)罗(舜初)”,但9月27日,司令和政委各发各的报,各吹各的号。都下半夜了,韩司令还拿着电报亲自跑到机要科,那字儿写得扒扒拉拉的,有不少错别字,有的字不会写,只画了个圈。韩司令就一个字儿一个字儿的说明,并说哪句话重要让给“用括号括上”。科长解释说用括号括上并不代表这句话重要。韩司令说“不管你们怎么整”,反正把我的意思表达出来就行。当时韩司令可能是赌气,就一直坐在机要室,看到我发完电报才走。韩先楚刚出了机要室的门,就收到林彪的回电,只有短短六个字:按先楚意见办。

如果认为韩先楚只是单纯的敢于冒险,就太小看这位放牛娃出身的铁血将军了。在拿出奇袭威远堡门作战计划前,他已经派侦查科长亲自到威远堡门进行实地侦查。9月29日深夜,秋雨绵绵。三纵主力部队从小四平出发,避开大路和村庄,专捡人迹罕至的小路走,施行严格的灯火管制,沿途严密封锁消息。途中曾经遭遇一连敌军,三纵侦察营使用轻武器全歼敌人,没有漏网一兵一卒。10月1日佛晓,三纵的七师、九师和纵队炮兵团按时到威远堡门附近的指定区域。敌人正在出早操,根本没有意识到已经大难临头。早晨8点整,炮兵团的大炮开始怒吼,敌人的营房顿时陷入冲天火光中。

炮火准备15分钟后,开始延伸射击,担任主攻的三纵七师。迅速攻占二道沟一线阵地。担任助攻的九师也不甘落后,一举攻克塔子沟一线阵地。随后7师19团一举攻克万宝山,抵近天王山。天王山是威远堡门以东的唯一制高点,也是敌人最后的屏障,敌军师长刘润川一边呼叫驻守各地的所属各团火速赶来支援,一边命令师部直属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天王山。黄昏时分,七师19团对天王山发起总攻,接连突破敌人三道防线,最终占领了天王山。

三纵某部攻克天王山三纵某部攻克天王山敌116师师长刘润川见大势已去,只得带领师部残余成员向西突围,却最终撞得头破血流,伤亡惨重。敌军被重重围困,四面八方都响起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师长刘润川打算化妆逃跑,但刚脱下衣服就成了三纵的俘虏。战局发展正如韩先楚事先预料,敌人的几路援军都落入三纵的伏击圈,得知师长被俘的消息,敌人纷纷投降。伏击部队几乎是兵不血刃,就全歼了敌人116师。其中俘虏就抓了8100多。战斗结束后,三纵进行作战总结会议,会议上,罗舜初当众对大家道:“司令员指挥打仗,不拘一格,有正有奇,有独到之处,我们大家都要向他学习”。

天王山英雄排天王山英雄排罗舜初讲完后,韩先楚也发言道:“政委的打法也有道理,威远堡门是打败了,那可就不好办了,别看我一口咬定这么打仗没打完,这颗心也是掉在嗓子眼上”。在讲话中显示出两位将军的博大胸襟。可这丝毫也没影响这一对的黄金搭档,在后来的战斗岁月中继续争论,争论的更激烈,甚至面红耳赤,这其实是两位杰出将军聪明才智的尽情发挥。

韩先楚来到三纵只有一个多月,就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赢得了全纵队干部战士的信任和支持。从此三纵所向无敌,被黑土地上的对手敬畏的称之为“旋风纵队”。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