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国不丹,其首都距离我国仅45公里,但为何不与我国建交?

呱呱看国际 2023-06-03 08:22:0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文:馆长微鉴

编辑:馆长微鉴

作为世界上陆上邻国最多的国家,我国一共有14个陆上邻国,大家知道都有哪些吗?

在这众多的陆上邻国之中,有一个邻国“存在感”最低,甚至经常被忽略,很多人甚至可能都不知道它是中国的邻国,这就是不丹。

这个神秘的小国也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没有“存在感”的国家之一,长期保持着半封闭的状态。尽管其首都廷布距离我国仅有45公里,却一直没有和我国建交。

事实上,不丹和联合国“五常”都没有建交。

而如果搜索不丹最近的新闻就可以发现,2023年5月24日到25日,中国与不丹举行了边界问题专家组第十二次会议,双方同意尽早在方便的时候举行第二十五轮中不边界会谈。

换言之,直到今天,中国与不丹的边界还没有最终确定。

这其中自然有中不双方尚未建交的原因,而其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么,不丹作为我国的邻国,为什么迟迟不和我国建交呢?

又为什么还没有和我国划分边界呢?这背后的缘由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不丹这个神秘邻国的前世今生。

公元7世纪,青藏高原上崛起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吐蕃帝国,这也是几千年里青藏高原上诞生的唯一一个帝国。

吐蕃帝国建立后便开始向四面扩张,不久后就征服了今天的不丹地区。“不丹”这个国名的梵语意思就是“吐蕃边陲”,由此可见其与吐蕃之间的密切关系。

在吐蕃帝国的统治下,不丹逐渐接受了西藏文化和佛教,大量的佛教寺庙遍布现在不丹的土地上。不丹成为了吐蕃核心区的对外延伸,也就是名副其实的“吐蕃边陲”。

这一点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即便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但不丹的宗教和文化还是和我国西藏地区相近。

就连不丹的官方语言——“宗卡”都和藏语的卫藏方言高度相似,而藏语和汉语都属于“汉藏语系”,不丹文化和中华文化也有颇多相似之处。

而不丹历史上确实曾经属于中国领土。9世纪吐蕃帝国崩溃后,青藏高原出现了停滞乃至倒退的情况,但这并没有阻止藏传佛教的发展。

不丹在吐蕃帝国崩溃后取得了独立,而其佛教事业也蒸蒸日上,到9世纪末,佛教已经占据了不丹的绝对主流。藏传佛教分为五大流派,而不丹民众主要信奉的是其中的噶举派。

13世纪时,蒙古出兵征服了吐蕃旧地,吐蕃的大小领主都向蒙古表示臣服,不丹也在其中。这更加说明了不丹此时已经完全融入了吐蕃文化,成为了吐蕃的一部分。

元朝建立后,设置了“宣政院”来管理青藏高原地区,不丹也被纳入了宣政院辖地。在元朝统治时期,不丹和青藏高原的联系继续增强,经济也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明朝建立后,对青藏高原地区实行羁縻统治,不丹和中原王朝的联系有所减弱,但依然存在着密切的经贸关系。尽管此时藏传佛教中的格鲁派已经在青藏高原上发展壮大,但不丹依然坚持着噶举派信仰。

不过直到此时,不丹依然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权,而是若干松散部落和部族的集合体,只不过都臣服于中原王朝,而改变这一切的则是一个叫阿旺南杰的僧人。

他本来是西藏的僧人,在政治斗争失败后流落不丹,得到了当地噶举派势力的支持。最终阿旺南杰统一了不丹,其继任者则向清朝进贡,清朝承认了其朝贡国的地位。

而就在清朝还沉浸于“天朝上国”美梦,满足于朝贡体系的同时,危机已经悄然降临。18世纪开始,英国大力在印度次大陆上展开殖民扩张,势力发展迅猛,而不丹作为“进藏通道”也被英国人盯上了。

英国在工业革命后工业品产量大幅上升,对庞大的中国市场也是垂涎三尺。但当时清朝闭关锁国,英国无法在海上与中国大规模贸易,便将目光转向了陆上。

他们试图以不丹为突破口,打通一条直通中国内陆的贸易通道,便大举入侵阿萨姆王国、不丹、锡金和尼泊尔等国,目标直指西藏。

1772年,英军攻入不丹,不丹赶紧根据宗藩关系向朝廷求救。此时英国还没有能力直接掌控印度,而清朝的积威犹在。因此在西藏六世班禅出面调停后,英国便停止了入侵。

但这并不意味着英国收敛了他们的野心,他们虽然没能入侵不丹,但却继续在南亚扩张。

英国接连对阿萨姆、尼泊尔和锡金等国发动侵略战争,迫使他们割让了大片领土。此前尼泊尔和锡金等国的实际领土其实要“大一圈”,是在被迫割让领土后才形成今天的版图的。

此时清朝对南亚局势认识不足,没能进行实质性干涉,而其自身最终也成为了英国侵略的目标。

1840年,英国挑起了鸦片战争,1842年清朝战败求和,此战中英国充分认识到了清朝的外强中干。眼看清朝本身都被自己打败了,英国人自然也就不将清朝对不丹的庇护放在眼里了。

1864年,英国再次大举入侵不丹,不丹再次向清朝求救,但此时内外交困的清朝已经无力支援不丹了。经过一年的战争,不丹最终战败,被迫签订了《辛楚拉条约》。

条约规定不丹割让大片领土给英国并接受英国的“保护”,还要给予英国商人“自由贸易权”,不丹与清朝的宗藩关系逐渐动摇。

19世纪后半叶,英国已经稳定了在印度的统治,并试图将西藏也变为其“缓冲区”。清朝也意识到丢失西藏的危险性,开始在西藏推行改革并加强与不丹的联系。

但在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的威信一落千丈,其国际影响力也大打折扣。周围国家都看得清清楚楚,清朝连自己的领土都保不住,又何谈保护别国?

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清朝彻底失去了对不丹的影响力。

英国则加紧了对不丹的渗透,他们每年给不丹拨5万卢比的年金,用于收买不丹贵族,不丹被英国控制的程度一步步加深。

1903年,英军入侵西藏,在数个月后就侵占了拉萨,迫使西藏政府签订《拉萨条约》,至此清朝与不丹的宗藩关系彻底瓦解。

不丹见无法指望清朝,只得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屈从于英国的威胁。

1907年,不丹贵族乌颜·旺楚克在英国的扶持下崛起,发动政变废除德布王,自称国王,不丹王国建立。这就是旺楚克王朝,该王朝一直延续至今。

1910年,英国许诺给不丹的年金从5万卢比上涨到10万卢比,以此为诱饵促使不丹王国与其签订《普那卡条约》,规定不丹的外交关系接受英国的“指导”,实际上就是将不丹变为了附庸国。

而不丹贵族们见无力摆脱控制,干脆也拿着英国给的年金醉生梦死,对不丹百姓遭受的剥削不闻不问。

一战和二战都没有对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国造成太大影响,尽管不丹的第二任国王吉格梅·旺楚克实行了一些近代化改革,但直到20世纪中叶,不丹依然是一个保留了农奴制的落后封建王国。

1947年印度独立,刚刚摆脱殖民统治的他们转头又把殖民统治那一套用在了自己的邻国身上,一面试图对锡金、尼泊尔等周边小国加强控制,另一面也盯上了不丹。

小国寡民的不丹根本无力与庞大的印度对抗,1949年8月,在印度的武力威胁之下,不丹被迫屈服,与印度签订了《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

这个条约以“和平友好”为名,实际上比英国当年强迫不丹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更为苛刻。

该条约承认不丹独立,但只是“内政独立”。

印度表面上宣称与不丹平等共处,实际上全盘掌控了不丹的经济、军事和外交,对不丹的控制程度比英国还要深。

此后,不丹受到印度的“保护”,就连进口武器都必须得到印度的同意。不丹的外交关系也要受到印度的“指导”,就连和哪些国家建交都要先“请示”印度。

并且不丹和中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也被印度强行切断,印度当局强迫不丹撤回了驻拉萨的商务代表,并禁止不丹与中国贸易往来。

不丹是个内陆国,并且只和中国、印度、锡金三国接壤,而锡金也被印度控制。这样一来不丹的经济命脉实际上已经被印度完全控制,只能依赖印度获得贸易品。

一个经济、军事、外交都被控制,只有内政在名义上“独立”的国家,究竟算不算一个独立国家?想必大家心里都有答案。而印度从独立之初就以南亚霸主自居,大力强调对南亚的控制,自然也不会轻易放松控制不丹的绳索。

印度不但试图将尼泊尔、锡金和不丹等国变为其傀儡,还进一步入侵西藏,强占了许多中国领土。

1962年,中国发起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一举击败印度,收复了许多失地。此战让不丹看到了机会,试图通过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联系来摆脱印度的控制。

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没能消除印度对不丹等国的控制。尽管不丹多次对印度提出修改《和平友好条约》,但都遭到了印度的拒绝。

直到后来为了吞并锡金,印度才对不丹实行了一些象征性的安抚措施,比如允许锡金加入联合国,并和一些在南亚影响力不大的国家,如科威特、荷兰、瑞典、丹麦、瑞士、日本建交等等。

但印度坚决拒绝不丹和“五常”建交,因为他们担心不丹会借助五常的力量反抗印度的控制。

而中国作为五常之一,又是不丹的陆上邻国,印度自然是严禁不丹和中国建交的,这就是不丹至今都没有和中国建交的原因。

并且为了挑拨不丹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并将中印边境问题复杂化,印度也不允许不丹和中国之间划定边界。结果到现在,新中国已经成立七十多年了,中不边界还没有最终确定。

但是,印度这种粗暴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手段终究无法一直发挥作用。

不丹内部也有不少有识之士在为摆脱印度的控制,实现不丹的真正独立而斗争,不丹试图单独与中国进行边界会谈就是明证。相信有一天,印度在南亚的霸权终将垮塌,而不丹也将得到真正的自由。

1 阅读:1083
呱呱看国际

呱呱看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