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文:馆长微鉴
编辑:馆长微鉴
2020年11月,一部名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纪录片开播。
在第二十集《历史铭记》中,公布了1950年彭德怀写给中央的一份绝密电报。
这封电报的内容只有短短一百多字,主要说的是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的事情。
当彭德怀元帅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十分痛苦且非常复杂的,他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向毛主席汇报这件事,最终,彭德怀元帅写好电报,然后发给中央。
但是毛主席并没有在第一时间看到电报,而是被周总理暂时扣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毛岸英是毛主席的长子,1922年出生,然而毛主席因为忙于革命事业,所以不得不和妻儿分开。
杨开慧知道毛主席无暇顾及她和孩子,也清楚革命的重要性,为了让毛主席专心革命,于是杨开慧带着毛岸英回到了湖南老家。
最初,生活虽说艰苦,但也还过得去。
然而等到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就开始迫害红军的家属,首当其冲的,就是毛主席的妻儿杨开慧和毛岸英。
尽管杨开慧对此有所准备,但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势力在当时并不小,所以杨开慧和毛岸英最终不幸被捕。
年幼的毛岸英和母亲杨开慧在监狱里过着十分痛苦,为了让杨开慧说出有关毛主席的信息,国民党反动派采用了十分残忍的手段。
这些事情,在毛岸英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坚定了他革命的信念。
因为毛岸英年纪尚小,外加有亲人保释,所以毛岸英没有受到太大的迫害,在母亲杨开慧遇害后,毛岸英被亲人保释出狱。

很快,毛主席就知道了妻子杨开慧被害的消息,他痛苦万分,还好毛岸英没有出事,这才稍稍抚慰了毛主席悲痛的心情。
然而即使如此,毛主席也没办法把毛岸英接到身边抚养,他当时事务繁忙,根本没有时间。而且红军正在和国民党部队作战,战事凶险,毛岸英年纪尚小,带在身边抚养并不好。
于是毛主席找到了弟弟毛泽民,把抚养毛岸英的任务交给了他。
然而好景不长,因为地下组织被破坏,毛岸英和两个弟弟只能到处流浪讨生活。
后来地下组织恢复,他们找到了毛岸英兄弟,然而此时毛岸龙已经失踪,毛岸青因为被巡警殴打,变得疯疯癫癫,已经精神失常。
在毛主席的安排下,毛岸英被送到莫斯科国际儿童院读书。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的时候,毛岸英主动请缨,参加了此次战役。
战斗中,毛岸英表现很不错,因此得到了斯大林的嘉奖,在他回国的时候,斯大林送给他一把手枪以示鼓励。

回国后,毛岸英一直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在工作,无论是做什么工作,毛岸英都做得很好。
时间很快到了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以及美国的干预,让中国也不得不参与此次战争。面对朝鲜的求援,中国要不要出兵援助,在当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主动请缨,毛岸英在志愿军司令部当翻译中国决定支援朝鲜,是多重因素决定的。
首先是朝鲜和中国紧密的关系,如果朝鲜被美国控制,中国的边境将会不得安宁,发展也会受到美国的限制。
其次是美国越界的行为,朝鲜战争在初期和中国的关系不大,然而美国执意将战火烧到中国边境,美国的战机更是飞入中国领空对中国的农田进行轰炸。
中国多次提出抗议,但美国置之不理。
就在中央召开会议讨论支援朝鲜的问题的时候,朝鲜的求援信也送到了。
很快,毛岸英就知道了这些事情,他知道此次战争对中国的重要性,所以打算想办法参加抗美援朝战役。

每隔一段时间,毛岸英都会按照毛主席的要求,回到北京向毛主席汇报近期的工作进展情况。这一次回北京的时候,毛岸英就向毛主席提出了想要参加战役的请求。
毛岸英的主动请缨,让毛主席感到很欣慰,然而战事凶险,况且当时对于要不要出兵这个问题还没有确定的结果,所以毛主席没有直接答应。
毛主席当时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抗美援朝战争应该由谁来挂帅,中国当时有很多能用的将领,挑出一个最合适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选来选去,毛主席最终决定让彭德怀元帅指挥人民志愿军。
为此,毛主席将彭德怀元帅请到菊香书屋,然后询问他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意见。
彭德怀元帅直言战争必须打,如果放任美国攻打朝鲜,中国以后的日子也不好过。
既然彭德怀元帅愿意领兵入朝作战,那么问题就容易许多。接下来要处理的,就是毛岸英是否要参加战役的问题。
随后,毛主席找到了毛岸英,再次询问了他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意见,以及他参加战役的决心。

10月7日,毛主席为彭德怀元帅践行,毛岸英也参加了。
宴会上,毛岸英提出也参加此次战役。彭德怀听到后表示反对,战场不是儿戏,稍有不慎就会丢掉性命,毛岸英是毛主席的儿子,不能冒这个风险。
然而毛主席不同意彭德怀元帅的意见,他支持毛岸英参加战役。
既然毛主席都同意了,那彭德怀元帅也不好再说什么,于是同意让毛岸英在司令部当翻译,因为他精通俄语和英语,能够派上大用场。
一切准备就绪后,彭德怀元帅率领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毛岸英随同彭德怀元帅出征,然而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此一去竟是诀别。
抢救地图,毛岸英壮烈牺牲在人民志愿军抵达朝鲜之前,彭德怀元帅一行人就已经进入朝鲜,并且和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成功会晤,然后商议具体的作战计划。
首要的问题,就是司令部应该设在哪里。
经过彭德怀元帅的分析,以及朝鲜方面提供的信息,彭德怀元帅最终决定将志愿军的司令部设在朝鲜平安北道东昌郡附近的大榆洞。

司令部既然已经确定位置,那么司令部的其余成员就可以来这里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毛岸英和其他司令部成员抵达大榆洞。
因为毛岸英特殊的身份,所以在来之前,他特意隐瞒了身份,除了彭德怀等高层领导,没有人知道司令部的翻译其实是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
和往常一样,毛岸英十分认真地工作,表现也很出色,就连彭德怀元帅也多次夸张毛岸英的才华。
尤其是后来金日成和苏联驻朝鲜代表在大榆洞谈话的时候,毛岸英流利的翻译,让金日成和俄方代表都很满意。
会谈结束后,毛岸英便继续投入工作,整理此次会议的会议记录。
殊不知,危机已然降临。
其实从司令部确立之后,美国的飞机不停地到大榆洞附近侦查,想要找到志愿军的司令部具体设置在什么地方。
经过一段时间的侦查,美国找到了志愿军司令部具体的位置。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司令部为了部队之间联络通畅,指令能够迅速下达,所以在司令部设了四台高功率电台。

美国的侦查手段先进许多,他们很快就发现了异常,并且以此确定了司令部的确切位置。
然而这些情况毛岸英并不了解,不过即便是知道了,以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也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周恩来总理很是关心志愿军的防空问题,曾多次作出指示。
为了降低损失,志愿军司令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所以无论美国的飞机是扔炸弹轰炸还是俯冲射击,都没有对志愿军司令部造成天大的损失。
久而久之,志愿军司令部的成员就有些松懈。
11月24日,敌机再次出现在司令部上空,然而这一次敌机没有发起进攻,只是盘旋了一段时间之后就离开了。
毛岸英发现敌机没有进攻后,就从防空洞出来,然后去司令部作战室继续工作。
就在毛岸英到达作战室后不久,敌机忽然出现,然后投掷了威力巨大的凝固汽油弹。
为了抢救珍贵的地图,毛岸英勇敢地冲入大火中,然而他没能逃出来,和作战参谋高瑞欣一同牺牲。

很快,毛岸英同志牺牲的消息就传到了彭德怀那里。当战士们从一片废墟中找到两具烧焦的尸体的时候,彭德怀元帅的内心无比痛苦。
他认为毛岸英牺牲的事情必须向中央汇报,可是该怎么写呢?
暂扣电报,毛主席多日后才得知消息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彭德怀元帅的心头,他多次拿起笔然后又放下,这样残忍的消息,他真的不知道该怎样给毛主席汇报。
思虑再三,他决定召开会议,然后商量这件事的解决办法。最后,会议的结果是由彭德怀元帅亲自撰写电报。
即便再痛苦,彭德怀元帅也得写下去。良久,彭德怀元帅才将电报写完。短短百来字的文章,简要说明了事件的经过,文末,彭德怀元帅写明毛岸英和高瑞欣被大火烧死的结果。
写好之后,彭德怀元帅就让人将电报发往中央,至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就不得而知了。
很快,中央便接到了彭德怀发来的电报。

读完电报的内容之后,在场的人无一不感到伤心和震惊,毛岸英是多好的一位同志,才二十八岁就牺牲了,毛主席要是知道了,该有多伤心。
接收电报的工作人员认为这封电报事关重大,应该请示相关的领导,于是就没有公开电报的内容,而是找到领导商量如何处理这件事。
不久后,这封电报就送到了周总理的手中。
周总理看完之后,他说主席现在身体不好,这个消息对他的打击一定很大,暂时不要给毛主席看,等他身体好一些的时候,再拿给他看吧。
1951年1月,毛主席终于看到了这封电报,也看到了周总理写给他的信。读完之后,毛主席沉默了很久,他点上一根烟,然后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道:
“战事凶险,总会有牺牲的,这没有什么。”
毛主席的这番话,在场的人无不为之落泪。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于北京,在整理遗物的时候,工作人员在箱子的底部,发现了毛岸英曾经戴过的帽子。

在毛主席的心里,毛岸英永远是他的骄傲。
参考资料:
毛岸英: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