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上,这款车大街上不甚显眼,但“小天籁”名号广为人知。其前脸设平底V型镀铬饰条与蜂窝中网,配L型雾灯装饰,整体设计耐看。
轩逸前大灯狭长锐利,后大灯同样犀利,前后呼应佳。但2022款全系中,4款车型用卤素大灯且无日行灯,仅6款用LED大灯,灯光配置不足,体验不完美。
轩逸内饰偏向居家风,棕黑拼装耐看。中控台、换挡杆与扶手一体设计。低配用塑料方向盘和织物座椅,中高配为真皮。座椅工学设计佳,隔音良好,同级表现不错,非顶尖。
车内储物空间需考究,车门板下有大储物格适放雨伞卫生纸,档把旁有水杯槽,前方小柜子可放手机,中央扶手箱适放小零食,但后排扶手箱非标配,储物不便。
轩逸行李箱有510L、546L、560L三版,差别不大。实测后备箱宽1610-980mm,长985mm,高610mm,同级表现佳。但后排座椅不可放倒,无贯通性,无挂钩,使用受限。
看完外观内饰和空间,我们细究轩逸的内部配置。仪表盘有7英寸和4.2英寸款,尺寸不突出,主流为10.25英寸。设计大众化,功能含驾驶模式、胎压等,均通过方向盘按键操作,不够便捷。
当前车型科技感显著,轩逸全系标配ABS防抱死等安全配置,但主动安全预警、主动刹车等高配功能仅限部分车型。轩逸配置差异,凸显车型间配置贫富差距。
IDM集成动态模块使车辆遇碰撞或起伏路面时能主动制动,提升操控与驾驶感受。但轩逸在同级车型中智能辅助驾驶表现不突出,尤其对比国产擅长车型,目前尚显不足。
前文述车辆软性表现,现看硬件。轩逸12款车型配205/60 R16或215/50 R17邓禄普轮胎,虽耐磨静谧稍逊名牌,但均衡适用家用。单胎价300-500元,显著降低养护成本。
购车需关注安全,制动性能尤为关键。轩逸前制动多采用通风盘式,后制动为实心盘式,其100-0KM制动距离约35-40米,较其他车型30米内制动表现稍逊。
轩逸主流采用CVT变速箱,电驱版用固定齿比变速箱。以CVT为例,其无齿轮设计带来良好平顺性且成本低,但钢带承重有限,易致动力下降、异响,或是轩逸常被投诉的原因。
讲解多方面后,提及此车真实驾驶感受。转向手感方面,轩逸方向轻盈,适合女性驾驶。实测其转向比多数美系车少半圈,且指向精准,操作轻松。
总体而言,轩逸的成功源于其均衡性能,无明显优劣,契合“中庸之道”。此外,其舒适座椅也备受好评。对于轩逸,你还有何见解?
缘份
家用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