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饥饿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正确应对“饥饿”?

糖尿病健康管理师 2020-12-05 15:09:13

最近接触到一位因酮症酸中毒而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结合医生问诊、患者自述及实验室诊断数据,医生判断此次酮症酸中毒的诱因主要是长期饥饿所致。在整理患者病史情况的过程中,听患者自述,自从得了糖尿病,就总是觉得饿,一方面担心吃东西会影响血糖控制水平,忍受着饥饿的煎熬;另一方面,又担心长期饥饿,会让身体营养不良,还会发生低血糖以及饥饿性酮症酸中毒事件。吃也不好,不吃也不好,不知道饮食疗法这道坎到底该怎么跨过去,感觉生无可恋。

总觉得饿,想吃各种食物

首先,每个糖尿病患者都要对糖尿病人的饥饿有个正确的认识,要了解糖尿病人饥饿的原因有哪些,然后针对具体的原因作出正确合理的应对,就不至于在面对饥饿时手足无措。在这里,要强调一下血糖监测在应对饥饿过程里的重要性,当患者产生饥饿感的时候,最好是先进行血糖监测,可判断出是否发生低血糖。饥饿的时候是否发生低血糖,处理应对方法也会有不同。

血糖监测

一般地,根据饥饿时是否发生低血糖,可以把糖尿病患者的饥饿分为两种情形:

一、非低血糖饥饿

饥饿感是糖尿病患者的症状表现之一,对应“三多一少”中的多食。具体表现为食欲亢进,总有吃不饱的感觉。即便吃得再多,也还是会产生饥饿感。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出了问题,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顺利进入身体组织细胞,血糖不能被机体有效利用,葡萄糖利用率低,机体供能不足,就时常产生饥饿感,需要吃更多的东西来缓解这种饥饿感。

患者诊断为糖尿病后,治疗的过程中大都需要调整控制饮食,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进食量减少,胃肠道不能马上适应,也会产生饥饿。毕竟以前的饮食习惯已经惯坏了胃肠,想要收敛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患者的胃早已被撑大,一下子吃少了,胃里就会觉得空荡荡的,不适应。

血糖监测

如果是以上两种原因导致的饥饿,只要坚持一段时间,等血糖控制平稳后,就不再会时常产生饥饿感,不需要额外进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来补充能量,可以吃一些热量低、碳水和升糖低的高容积食物来充饥,比如黄瓜、西红柿或其他蔬菜。如果胃肠消化功能较好的话,还可以在原有主食粗细粮搭配的基础上,适当调高粗粮比例,增强饭后饱腹感,延缓胃排空时间。

黄瓜适合在非低血糖饥饿情况下充饥

二、低血糖饥饿

患者在发生低血糖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强烈的饥饿感(还有心慌、乏力、头晕、面色苍白或潮红、出虚汗、肢体颤抖、视物模糊、焦虑不安、情绪不稳、嗜睡、行为异常、意识模糊等症状),当然也不排除无意识、无症状低血糖。由于两餐之间间隔时间过长或上一餐进食太少或中间运动量过大,还可能是药物应用不当,导致通过食物摄取的能量不足以维持机体能量消耗,造成血糖浓度过低,发生低血糖。

这种情况下的饥饿,需及时补充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缓解患者症状,比如葡萄糖片、葡萄糖水、蜂蜜、糖果、果汁、馒头饼干等。15分钟后监测血糖,结合症状缓解程度和血糖情况,再准备后续措施。

低血糖救治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相信看完这篇内容的糖友都能在今后控糖的过程中正确应对“饥饿”。不要在非低血糖饥饿的时候补充碳水食物,以免给血糖水平的控制增加负担;也不要在发生低血糖时,麻痹大意,硬撑着不采取措施,导致低血糖危害扩大。

1 阅读:227
糖尿病健康管理师

糖尿病健康管理师

糖尿病健康管理师,分享防糖、控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