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在四川的青山绿水间,就有这样一尊佛,一座山。它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与技艺,它巨大的身影俯瞰着山川大地,江水湍急,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奇妙与神秘。
说到这,你知道是哪里了吧!
没错,就是乐山大佛。
公元713年,四川乐山附近的农民在一位老和尚的带领下,拿着各种工具,对着凌云山千锤百击,随着悬崖峭壁上的石头一块块地掉入江中,一场举世瞩目的大工程拉开了序幕。
那究竟是什么大工程呢?
它就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并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景区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中心城区东南面,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汇处。乐山大佛通高71米、历时90年建成,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乐山大佛,作为我国最大的石雕佛像,它的雕刻真心不容易,全靠人工凿建而成,堪称一个奇迹。
由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汇处,水流湍急,行至此处的船只,经常会发生翻船事故,从而也导致很多人丧失了生命。
特别是每逢雨季,水流增长,再加上江水汹涌澎湃,江面更是事故频繁发生。
当时在凌云山修行的通海和尚见此情形,内心无比悲痛。
出家人以慈悲为怀,见不得这种悲惨的事发生。
于是,他决定下山,和周边的老百姓商量,一起在这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尊大佛像。以此来镇住凶猛的江水,保佑来往船只的平安。
经过海通和尚的努力,周围的老百姓和工匠们,纷纷参与到这项庞大的工程中。
历经90年,好几代人的坚持与努力,乐山大佛终于在公元803年竣工。整座大佛通高71米,肩宽24米,佛像头戴宝冠,面容庄严肃穆,雕工精湛,体态凝重,富有唐代艺术特色,放眼望去,震撼无比。
大佛竣工后,每年都吸引无数的人前来拜访。
但是,关于乐山大佛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你知道吗?
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佛身内暗藏有洞穴,里面宝藏无数。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没有实质及确凿的证据。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来到了上世纪60年代,乐山当地对大佛进行修缮的时,才意外地揭开了这个传说的谜底。
当工人在准备修缮前胸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个人工开凿的山洞。从这个山洞来看,似乎印证了流传洞穴内藏有宝藏的传说。
不过,当打开后,看到的情景却是令人失望的。
山洞确实是一个山洞,但里面并没有传说中的无数宝藏。而是,一些废铁和铅皮,以及一块石碑。
如果非得要说宝藏的话,充其量石碑算一个。
所以,洞内藏有宝藏无数的这个谜底,终于破解了。
然而,当时也有人认为,在建造大佛时,除了主事人到处筹集的资金外,朝廷也有相应的补助。
而且,建造大佛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镇住汹涌澎湃的江水,保佑当地的黎民百姓平安。
也许,由于这个原因,故乐山大佛的香火非常兴旺,寺庙每年也能收到不少的善款。除去日常的开销,剩余的部分都将存放于佛洞内。
正所谓“佛财归佛”。
那么,在山洞中发现的废铁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有人分析,有可能是铜制物件,比如:一些寺庙用的器皿之类的。至于铅皮,则有可能是经卷的一角。
经过专家研究后发现,据说,这个山洞在历史上被多次开启。即便里面存放宝藏的话,早已被洗劫而空。
现如今,当你站在乐山大佛脚下,仰望那庄严的面庞,心中涌起无尽的敬畏。
它屹立江边千年,慈眉善目,雄伟而神秘,守护着这一方水土的安宁,吸引着无数敬仰的目光。
无论你来过多少次,只要站在这里,抬头望去,大佛虽静默不语, 却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