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然间,美国发现:自己在核武库能力方面竟然也落后了?据福克斯新闻报道,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发出警告,如果美国决定在中国发起统一之战后介入台海局势,将处于前所未有的劣势,因为几十年来美国核军备发展的路数,如今看来似乎走歪了。
(解放军根本无需动用任何核武器即可摧毁关岛的战斗力)
会得出这个结论,是传统基金会假设了这样一个场景:中国会发射战术核武器摧毁美国在关岛的空军基地,造成超过3000人伤亡,而美国可能因为没有战术核武器而根本无法反击。
因此,传统基金会这些保守派智库向总统特朗普进言,要求发展“可以对付中国的核武器”,并极有针对性地指出,与战略核武器相比,这些战术核弹“威力更大,规模也更小,破坏力也更有针对性”,可美国已经放弃了发展战术核武器。
美国没有战术核武器?这听起来像个笑话,全世界都知道美国在德国、荷兰、意大利、比利时和土耳其部署了加起来超过100枚B61战术核弹,部署在本土的各种战术核弹还不知道有多少。
不过传统基金会说的也不算有错,因为B61是一种由战机挂载发射的战术核弹,基本不具备或只具备有限滑翔能力,如果美军真的打算使用,要派F-15、F-16或F-35这些飞机飞到敌人头顶去扔当量几百吨到十几万吨的B61。
(美军投射战术核武器的主要方式还是载机轰炸)
这种作战模式就算在冷战时期其实已经显得落后,而且只在战场有限的欧洲有用,如果是在广袤无垠的太平洋,这点可怜的作战半径只能用来在敌方登岛时同归于尽。
所以传统基金会的意思,是美国没有可以由中程弹道导弹投射的战术核弹头,在过去几十年里一个劲猛点铁炸弹式战术核弹的科技树,完全忽略了中程核导弹的研发,所以才会在“中国用战术核武器摧毁关岛杀死几千人”的时候束手无策。
这其中的原因,除了美国与苏联/俄罗斯签署的军控条约所限,根本原因还在于美国政府和军方死抱着大空军主义的思想不放。
(先进航空工业事实上捆绑了美军的发展方向)
二战结束后,美国凭借战时建立的航空工业,迅速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空军,而且不同于基础薄弱的苏联,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美国锻造了极为理想的研发-设计-生产工业链。
这个工业链的威力之强让美国受益半个多世纪,美国可以仅靠空军就对全球实现压制,这种压制在20世纪末达到顶峰,以至于美国军方信心满满地表示只用空军就能赢得一场战争。
客观来看,二十多年前美国凭借五代机和隐形轰炸机建立起来的战略战术双重优势,这套大空军主义可以说没毛病,敌方倾尽全力也只能对美国航空力量造成有限损失,而这点损失对美国的工业产能规模来说根本不叫事。
所以空中力量成为主导战争进程的主要推手,包括执行战术核突击任务非常合理,包括忽略中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威力,在这个时候也不会有人在意。
(美国缺的只是投射战术核弹的方式,而非战术核弹本身)
所以美国其实不是缺战术核武器,而是缺合适的运载工具,传统的飞机包括隐形飞机,在越来越发达的反隐形技术面前都开始失效,更不用说随着歼-36的出现,标志着美国空中力量被甩开了代差。如果仍然依赖现有的战术核攻击手段,不但实际作用极其有限,美军还可能面临付出惨重伤亡却无法换回相应战果的局面,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就算美国政府和军方还承受得住,美国民间舆论也会把白宫掀翻。
还要注意的是,这里传统基金会设下一个认知陷阱,那就是中国会动用战术核武器攻击关岛。之所以说是陷阱,因为按照解放军目前的远程精确打击水平,根本不必动用核武器就能将关岛去军事化,至少不会首先动用核武器。
传统基金会发出这样的警告,归根结底还是催促特朗普动用行政命令,强行加速中程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高超声速导弹的开发,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消除美军在战术上的劣势。
(以数量来看,美国依然占有很大的核优势)
同时,此事也可以视为一个信号,一个美国可能会在关键战场面临战败时发起核攻击的信号。从福克斯新闻的报道来看,不止传统基金会这个以保守派闻名的智库机构,一些议员也表示应当立即发展核武器的主张,而且不止战术核武器,也包括战略核武器,这样才“可以进行强力回应”。
虽然福克斯新闻的这篇报道可以视为美军在战术核攻击方面处于下风,但需要明确的是,美国依然拥有全球最大核武库,陆基和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也是第一梯队水平。
在这些核弹失效,或者确定能够完全拦截之前,中国发展战术和战略核武器依然不能停,传统基金会几句忽悠,也只能吓唬吓唬美国国内,当真可是万万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