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4000米深海底,发现150米巨大“天线”,谁放的,有什么用?

张守小科普 2024-09-24 16:01:39

南极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神奇的一片土地,这里也因为极寒的气候成为了人类最晚踏足的一片大陆。

19世纪时人类才发现这片几乎全部被冰川覆盖着的大陆,这里的土地面积非常广阔,但是温度却达到了零下57℃。

也正是这种极其恶劣的气候,让南极难有人在这里生存。

然而就是这个环境极恶劣的地区,却有着非常高的科研价值。

南极地区无论是气候、天文、生态,还是地质条件,都为科学家对地球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美苏争霸期间,这两大经济体更是对南极这片土地的主权展开了争夺。

最终出台了《南极公约》让南极归世界各国所有,只是在对南极进行探索的时候却发现,在其4000米深的海底中,却有一条长达150米的巨大“天线”。

那么这条天线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又是哪个国家将这条天线放入海洋中的呢?

美苏争霸南极竟成为战场

地球的最南端是一片被冰雪所覆盖着的大陆,这里的气候条件十分恶劣,不仅常常伴随着低温和狂风,更是处于非常干旱的环境中,也因此吸引了大量探险家前来冒险。

这片大陆最早是由英国和俄罗斯探险家在19世纪初被发现,之后便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深入探索。

随着科研人员的进入,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现这片土地所具有的战略和科学价值。

当时世界上美国和苏联是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双方在科研、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开启了多重竞争。

看着南极这个“肥肉”,他们自然也想要占据主权为自己所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南极的地缘政治重要性进一步提升,美苏两国在南极地区的竞争更是十分激烈。

根据当时的国际法律,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率先占领土地,那么该国就能在这片土地上占据主导地位,于是美国便在20世纪初率先对南极进行了探索。

1946年美国派出大量的探险家和科研人员,在南极地区展开了一场规模巨大的探险行动,并且希望能够在南极地区建立起一个永久的南极科研基地。

这不仅对美国在南极地区的研究和侦查提供便利条件,更是能让美国在南极地区掌握关键话语权。

看到美国开始行动,苏联自然也不甘示弱。

1955年苏联也开启了自己的南极探索计划,也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科考站。

此举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而是想要通过控制南极地区来向美国宣示其主权。

在这之后美国和苏联在南极地区的活动便日益频繁,甚至双方的对抗也愈演愈烈。

表面上看美苏两国建立的科考站是为了对南极地区进行探索,但实际上却成为了双方展示自身实力的平台。

随着双方的竞争愈演愈烈,国际社会也担心南极将会成为美苏冲突的战场。

于是便开始呼吁各国能够制定一项国际条约来规范各个国家在南极地区的生产活动。

在国际社会的推动下《南极条约》自此诞生。

《南极公约》让南极归属各国

1959年12月1日在华盛顿正式签署了《南极条约》,规定这一条约将会在两年后的6月23日正式生效。

这一条约彻底打破了美国和苏联在南极地区主权的争夺,禁止任何军事行动在南极地区进行,将南极变成了世界各国共有的“财富”。

南极地区拥有这非常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是世界各国进行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

而在华盛顿签署的《南极公约》就规范了各个国家在南极地区进行的活动,也确保了南极洲主要用于科研探索活动,避免了战争对这片土地造成的冲击。

实际上在当时美苏冷战的背景下,美国也希望能够通过《南极公约》来凸显出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态度,以此来缓解国际间紧张的局势。

这样一来既能促进全球的和平与稳定,更是能够提升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

而这一公约的实施,对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南极公约》中对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进行了非常严格的规定,禁止在这片土地进行任何核试验以及放射性材料的处理。

这就极大的维护了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维护了南极的自然资源。

随着《南极公约》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国家派出属于自己的科考队伍前往南极进行探索。

探索的过程中自然是能看到美国和苏联当初所留下的痕迹,但令人意外的是在南极4000米的海底中竟然发现了长达150米的巨大天线。

4000米海底中发现巨大天线

自《南极公约》实施之后,美国便增加了在南极地区的探索。

当时的美国派遣了一艘名叫“埃尔塔宁号”的破冰船,前往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这艘船只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摄像设备,想要探索南极深海中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情况。

这艘船只在南极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给美国带去了许多全新的发现以及各项相关数据。

然而1964年8月这艘破冰船在将深水摄像机放入海中4500米的海底后,却发现这里有一个外形十分奇特的物体。

这个物体外观上看起来和天线十分类似,结构也十分复杂。

其中间有一个主干,其中还分散出许多的分支,每一个分支的上面都有一个类似雷达球的突出物,总长度长达150米。

因为是被美国埃尔塔宁号发现,因此便将其命名为“艾尔塔宁天线”。

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伫立在深海中显得十分突兀,这也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讨论。

因为最早在南极地区活动的只有美国和苏联,于是美国便认为这条天线是苏联放置的某种秘密设备。

然而苏联却对此表示“冤枉”,苏联自己都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设备。

为了弄清楚这一物体的作用和功能,美国科学家针对这一物体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研究。

1964年向国际社会公布了一个令人无法接受的结果,就是这一天线并非是什么信号探测装置,而是一种名叫“克氏海绵”的海洋生物。

虽说美国科学家对此做出了回应,但是这一结论却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这也让“艾尔塔宁天线”如今变成了世界上的未解之谜。

这条“天线”到底是谁放的

实际上早在艾尔塔宁天线被发现之时,便已经有生物学家表示,海洋深度达到3500米之后就很难有阳光对其进行照射,因此没有任何一种植物能够在其中生存下去。

于是便有人推测这一“天线”很有可能是一种外观奇特的珊瑚,只是这种珊瑚并没有被人们记录过而已。

然而经过科研人员的探索,这个“天线”的真实面貌一直都没能被人们发现。

于是便有人将照片寄给航天工程师来寻求答案,结果得出的回应是这一水下天线很有可能是测量地球震动活动的传感器和信号发射器,不排除是外星人建造的可能性。

随着社会各界的猜测声音越来越多,艾尔塔宁天线的故事也变得越来越离谱。

直到2003年水下声呐专家德玛丽在采访中表示,艾尔塔宁天线是一种名叫“克氏海绵”的肉食海绵之后,猜测的声音才有所减缓,但质疑声音却依然存在。

因为从美国公布出来的照片来看,这一天线的外观看起来非常结构和坚固,并不像是自然形成的海绵生物。

并且这种生物若是想要在4000米深的海洋中生存也几乎并不可能。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质疑者发现,美国所公布关于艾尔塔宁天线的尺寸和具体位置等信息也一直被隐瞒,这就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专家所说言论真实性的怀疑。

即便如今依然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外星文明的遗留物品。

实际上这一切质疑的原因都是因为缺乏确凿的证据和透明信息的披露,而这也是因为国际社会在深海探测领域技术的不足。

相信随着世界各国科研水平和深海探测技术的不断提升,未来艾尔塔宁天线的真面目一定能够公之于众。

结语

至今为止“埃尔塔宁天线”也依然是世界上的一大未解之谜,甚至连一点线索都没能找到。

曾有人猜测这是一种外星生物留下来的天线,但这种猜测毫无依据,也只是对这条“天线”蒙上了更加神秘的色彩而已。

不过我们还是相信随着世界各国科研探索能力的不断提升,这条“艾尔塔宁天线”的真实面貌一定能够被人们发现。

这一未解之谜实际上也揭示出了世界各国对南极这一地区的重视,发掘其中所蕴含的秘密,就是守护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我们需清楚南极是所有人类共同的领土,维护这片土地的环境,也就是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4 阅读:2967
评论列表
  • 2024-11-22 21:54

    南极有上个文明的遗迹,所以各国才急哄哄的去“科学考察”。美苏才去争夺

张守小科普

简介:民生实事追踪,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