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样子│王一飞和陆缀雯:不为时代落伍者

党史博采 2024-10-12 15:55:43

文/黄黎 安跃华 郭英乔

◆1926年2月,王一飞与妻子陆缀雯合影。

1926年3月21日,蜜月刚过,王一飞就不得不与新婚妻子陆缀雯分隔两地,受党组织委派从上海前往汉口等地执行重要任务。之后,王一飞为了革命到处奔忙,夫妻二人聚少离多,但炽热的情感与共同的追求始终将二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才华初露

王一飞,原名燕鹏,又名兆鹏,1898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今绍兴市上虞区)。1910年,王一飞考入绍兴山会初级师范学堂。1919年,受五四运动影响,他前往上海探索革命真理,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20年10月,王一飞进入由中共上海发起组筹办的外国语学社学习俄语,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夏天,王一飞入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成为该校首批中国班学员。1922年春,他由青年团员正式转为中共党员。在中共旅莫支部领导下,中国班建立起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莫支部,王一飞与任弼时、华林轮流担任负责人。王一飞以好学上进、为人正派的优良作风,以及和蔼谦逊的性格,赢得大家的信任与支持。之后,他转至工农红军军事学院,系统接受军事学习。

◆王一飞留苏时穿的西装。

值得一提的是,留学期间,王一飞显现出不俗的翻译才华,不仅担任了部分课程的随堂翻译,还在课余以“王伊维”之名翻译了《共产国际党纲草案》等多种马克思列宁主义文献。1924年7月,他以中共列席代表的身份,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并担任中共正式代表的翻译。回国后,王一飞又译介了《新社会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研究观》《俄国共产党历史》等著作,是我党早期杰出的翻译家之一。

一生至爱

1925年,因国内革命需要,王一飞结束了留学生活,回国负责筹建中共中央军事部(1926年改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事宜,成为中共中央军事部的创建者和最早的负责人之一。之后,他代理中共上海区委书记,并兼宣传部主任,负责上海和江浙两省的党务工作,将党的组织活动纳入正轨。

工作期间,王一飞遇到了自己一生的至爱陆缀雯。陆缀雯是位上海姑娘,出身于贫苦的劳动人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介绍到上海区委机关做文书、交通联络工作。她对王一飞颇有好感,后来在回忆对王一飞的最初印象时,她写道:“他对人诚恳,从不讲别人的坏话。修养性好,从不发脾气,很耐心。别人有缺点,他善于帮助克服,对自己却很严格。虚心好学,多才多艺。”

共事时间久了,两颗年轻的心慢慢靠近。1926年2月7日,他们在上海举办了一场简朴的婚礼,只请了几位亲朋好友喝几杯清茶,吃点糖果。两人没有置办一件家具,仅在区委机关附近租了个亭子间。这里既是他们的住所,又是中共中央军事部的秘密办事处。婚后,陆缀雯从区委调到中央军事部“守机关”,她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在租来的亭子间里,“从报纸上搜集军事情报”。

绵绵情书

甜蜜的新婚仅仅过去一个多月,王一飞就需外出工作。在长江的客轮上,王一飞难以抑制对陆缀雯的思念,提笔写下了第一封家书:“骤然‘离开我爱’,忽忽‘如有所失’似的!虽然此次因校事而自动的(地)自愿的(地)且有理智的(地)别离,但终不能打消我私心的难受……”这里的“校事”是隐语,暗指革命和党的事业。接着他又激情洋溢地写道:“但我们的生活是奋斗的,在动的状态中,如庸夫庸妇之终老牖下,寸步不出雷池者,不可能,亦不愿!”字里行间表达出自己不悔的革命信仰。

筹建中央军事部的工作千头万绪,王一飞频繁往来于上海、长沙、汉口之间。中央军事部成立后,王一飞担任军事部秘书,军事部的主要工作都落在了他的肩上。在紧张工作之余,每有空闲,他便要把绵延的思念交付纸笔:“我每次回想我妹天真烂漫的态度,爱我的真切,使我感奋百倍。愿振作全副精神为校(指党)做事,俾有以付妹之爱!”书信不只传递着王一飞对妻子的思恋,也传递着他对妻子的期望,年长几岁的他是妻子在革命生涯中的引路人、战友。

◆王一飞在中央军委工作时用的相机。

在1926年8月13日的信中,他勉励妻子应好学上进,“以免为‘女子’‘孕事’‘从前失学’所误,不为时代之落伍者”,要进一步“求正确新颖思想,谋相当技能”,消除“一切杂虑烦思”。希望妻子多注意学习政治,多读报,“这是我的希望,这就是我不愿把你关在门内,做一个简单的新式媳妇之用意”。同样,他也在激励自己:“如果你我的爱情,不能在学问事业上互相勉励上进,总是抱歉的,至于我自己呢?自然也须随时努力。”

在丈夫的引导下,陆缀雯从一名普通的文书渐渐成长为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成员,担负起更多的责任。1927年初,因陆缀雯临近分娩,党组织安排王一飞从武汉返回上海。回上海后,王一飞担任中央军事委员会首任秘书长,紧张地投身于组织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中。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爆发,王一飞作为南市区起义总指挥,与周恩来等一起成功领导了这次武装起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王一飞协助周恩来主抓军事工作。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王一飞被选为中央委员。1927年5月,中央军委机关随党中央由上海迁往武汉,王一飞也到武汉开展工作,担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半个月后,陆缀雯带着出生仅三个月的孩子也来到武汉。然而,夫妻聚首不到两个月,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爆发了。王一飞只得将妻儿送出武汉,让他们回浙江老家暂避,自己则留下来坚持斗争。8月7日,他代表中央军委出席了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会议当天晚上,王一飞止不住思念,在汉口一幢小楼的灯下,给妻子写去一封信:“缀文(雯)我爱,半月来,只接得你从沪寓寄我的一函……于是就日复一日,等不到片语只言可见慰了。如此情况,怎能不使我念想?”“我在外安好,你可勿念,我之归期,当在秋收决定。”信中的“秋收”二字,暗示着中央决定举行秋收起义,而王一飞将投入到这场斗争中。这封信字迹潦草,墨水也是临时凑用的红色,可见当时形势紧张、时间仓促。

◆王一飞、陆缀雯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运军火的皮箱。

会后,王一飞即被派往鄂北指导秋收暴动的准备工作。因为革命活动的秘密性,他只能用出差公干等暗语向妻子隐晦传递自己平安的讯息:“我被上峰派往鄂北收税,大约需四五天路程,何时归来很难预定,且该处交通不便,恐怕以后不易常与你通信,以后信少,你可勿念。”虽然此次暴动未能实现,但为鄂北革命斗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秉着他的精神努力”

1927年10月,王一飞被任命为中共湖南省委书记,随后作为总指挥领导了长沙灰日暴动。暴动失败后,反动当局开始疯狂地在城内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2月22日,面对白色恐怖,王一飞再次写信给爱妻,表达了自己坚定的革命意志:“但是如此环境,对于我究竟益多害少。不然,我焉有今日!所以应当谢谢他们(指国民党反动派)才是!所以我劝你还是只顾大节,刻苦自励……”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奔波风尘,但心中甚安了”!两天后,王一飞又给陆缀雯寄去一封信,希望她带着不满周岁的儿子前来团聚,这样既能掩护党内地下工作的进行,又能照应家庭生活。陆缀雯接到信后,即刻启程赶往湖南,然而刚到武汉中转,她却接到了丈夫被捕的消息。

原来,因叛徒告密,1928年1月,中共湖南省委及长沙市委多处机关遭到破坏。1月11日,王一飞等省委领导同志在召开秘密会议时不幸被捕。被捕后,他化名陆崇文,以示对妻子陆缀雯的思念。当时正是严冬腊月,前来探监的同志见王一飞穿得很单薄,就对他说:“下次我们给你送棉被和衣服来。”但他不愿牵累同志们,再三拒绝说:“我不需要什么,再不要来看我了。”1月18日,年仅30岁的王一飞在长沙教育会坪从容就义。

◆陆缀雯捐赠的王一飞照片。

王一飞牺牲后,周恩来派邓颖超向陆缀雯通报噩耗,并劝她莫要过于悲伤。当时邓颖超默默坐了一会儿,不忍启齿,便借故到隔壁罗亦农家。陆缀雯见邓大姐欲言又止,心中已有预感,就跟着上罗家要报纸,一张张细细翻看,但刊登王一飞遇害消息的那份报纸被罗亦农收起来了。陆缀雯又到瞿秋白家打听消息,瞿秋白夫妇接待她坐下,六目相对,默默无言,瞿秋白从墙上取下许久未吹的洞箫,用苍凉悠远的哀音向陆缀雯传递了这个噩耗。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为此特辟专栏载文:“一飞同志的死,是湖南工农群众失掉了一颗明星,我们只有悲痛,只有秉着他的精神努力。”

此后,陆缀雯追随丈夫的步伐,继续为革命工作。周恩来为他们的儿子取名“继飞”,希望他秉承父亲遗志。多年以后,已是迟暮之年的陆缀雯,将王一飞留下的遗物和51封书信全部捐赠给国家。永远定格于这叠信纸上的两位革命者之间的甜蜜爱情和家国情怀,成为不断激励一代代后来人的最珍贵的教科书。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0 阅读:129

党史博采

简介:全国最早出版主流党史期刊之一,全面揭示中共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