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老师的这个视频是作为本公司送给经销商的拜年礼物,并不是在电视上传播,也不算是产品广告!”
邢质斌作为央视的播音老前辈,在被质疑拍广告捞金而被声讨是退休后“晚节不保”时,她所代言的企业赶紧出面澄清那条视频算不上广告。
通过这起事件,令人好奇的是邢质斌到底是经历了什么才会因为接了广告就要面临大众这么高的要求甚至声讨呢?
大众对邢质斌的要求这么高,或许正是因为对邢老师长达二三十年的高度认可,广大群众早在她主持了二十八年的《新闻联播》中把她当成了“国家的门面”。
邢老师在长达28年的新闻播报中保持着0失误的职业高光,让广大观众乃至业界同行都十分佩服她足够扎实的业务能力。
而她能够有如此高超的专业能力,全靠她自己一步一个脚印长出来。
1947年邢质斌出生,小时候与父母一起住在河北廊坊,父母皆是人民教师,后来由于父母工作调动的需要,才搬到北京定居。
在父母的教导之下,邢质斌小学到初中的成绩十分优异;在父母的影响之下,邢质斌也形成爱看书爱学习的好习惯,放学或者放假时,其他的小孩只顾着玩,邢质斌则已经沉浸在图书馆或者书店当中。
邢质斌父母的思想比较保守且正派,希望邢质斌能够传承父母的职业,做一名人民教师,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邢质斌不负父母所望,以十分优异的中考分数考入北京师范中学。
但子女的命运往往很难一成不变地按照父母的安排,邢质斌还未迎来高考,国内就先迎来知青下乡的时代,邢质斌也是这大时代命运中的一员。
收到邢质斌插乡的通知后,她的父母十分担心,那时的邢质斌是属于从未干过农活的城里孩子,一旦插乡肯定要遭不少罪,甚至劳动成果不好还影响回乡后的工作安排。
而她父母担心之余唯一庆幸的是,那时邢质斌插乡的那个村庄,也正是她的父亲曾任教过的地方,那里还有一些基层人员是她父亲的学生;邢质斌的父亲赶紧写信求助于曾经的学生,不求在劳动上便宜邢质斌,但求能够在她不会的地方指导她和帮助她。
当父母还在为邢质斌能否适应农村的生活与农务时,邢质斌不仅干活积极努力与当地的农民群体打成一片,更是凭借着自己嘹亮的声音和文化功底,被村民们推荐为村里广播站的播音员。
从小生活在北京市里的邢质斌,日常里最不缺乏地就是听着广播里播着各式各样的内容,而在八十年代的广播则大部分是字正腔圆的严肃腔调,而这反倒让邢质斌更好地模仿和学习。
而在播音学习的道路上,邢质斌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她为了能够更出色地完成播音工作,她干完农活之后会一个人仍然留在田里练声,因此常常忘了吃饭;而每逢有话剧团或者声音节目到村里表演,她总是会虚心向演员们请教各种发音技巧,以及如何酝酿念台词时情绪上的抑扬顿挫。
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对于一项工作不断精益求精的邢质斌来说,也终于迎来了机会。
1974年,面临插乡任务即将结束的邢质斌,刚好得知北京电视台刚好在招聘播音员的消息,在村里广播站播音几年的邢质斌被村干部推荐过去参加面试。
面试的过程中,长相并不起眼的邢质斌,一开声却让考官们眼前一亮,她的声音干脆利落掷地有声,高音时穿透力强且磅礴正义,中音时气息浑厚吐字有力,低音时富有女性磁性;播报内容时行云流水,字里行间情绪抑扬顿挫。
专业水平足够强的她在众多面试者当中脱颖而出,成功被中央电视台所录取。
1976年开始,她开始现身荧屏之前,进行《新闻节目联播》的试播;电视台给她安排的形象是一头微卷的短发,知性而利落;衣着是具有八十年代风格的套装,看起来端庄大气且具有说服力。
1981年,我国《新闻联播》最终确认以男女主播双播音的方式展开时,已经是邢质斌播报新闻的第5个年头,她凭借着字正腔圆、吐字清晰以及零错误的工作成绩被确定为《新闻联播》女主播,与她同台搭档的男主播则是赵忠祥。
邢质斌能够凭借着五年播音工作经验就被选为《新闻联播》的女主播,这背后离不开她五年如一日地打气十二分精神在工作,开播之前她会提前更多的时间到场,除去化妆的时间之后,她还要有充足的时间将稿子再从头到尾校对一遍;下班之后她也不会直接离开,而是会确认清楚没有突发事件需要赶稿和修改之后才离开。
而专业且优秀的播音水平,让邢质斌老师迎来了职业生涯中最为高光的时刻。
1984年和1999年,我国阅兵典礼的女解说员正是邢质斌老师。
对于露脸的播音员来说,露脸和日常工作的时间,往往还比不上下班之后日复一日坚持练声和练功,也正是基于这种精益求精每日进取的工作态度,才得以让邢质斌老师成为《新闻联播》中的“常青树”。
1985年,与邢质斌在《新闻联播》搭档了四年之久的赵忠祥被调走,换成罗京成为邢质斌老师的搭档。
此后,邢质斌与罗京在将近二十年的《新闻联播》中表现十分优异,罗京出身名校的播音专业,播音水平与邢质斌平分秋色,在《新闻联播》这种时常有突发情况的直播新闻中,二人凭借着足够强的业务能力总是能够平稳把握,纵使面对突发事件而需要临时改稿,二人也总是能够高度默契地配合,做到精准无误的报道效果。
2006年,已经59岁的邢质斌作为播音老前辈,用实力进行证明,荣获了主持界最高的奖项“金话筒”奖。
也正是这一年,已经来到退休年纪的邢质斌老师向台里表示,要将《新闻联播》女主播的位置让给更加年轻有为的后辈们;但那时台里领导依然认为邢质斌已经是广大人民观众所熟稔的“国脸”,并且虽然即将迎来60岁,但邢质斌的记忆力仍然惊人,一天之内能够比较轻松地处理和记下很多新闻稿,并且做到准确无误的播报效果。
2008年,罗京身体检查出是淋巴癌,并且已经是中晚期,需要住院治疗,便暂时告别了《新闻联播》;而这个重要的节目不能一下子没了两位观众熟悉的“国脸”,这也让已经61岁的邢质斌继续坚守岗位。
有知情人士曾反馈,邢质斌老师其实早就向张颂(中国播音体系创立人)老前辈表示,想早点从《新闻联播》上退下来,给青年后辈们有更多的机会,自己也能够过一过轻松的生活。
2009年,正在办理退休手续的邢质斌迎来了罗京的死讯,悲痛之余耽搁了离职的时间。
同年七月,央视内部决定邢质斌老师退休不退职,虽然不会每天登上《新闻联播》,但在重大节目或者新闻时会担任解说。
这是央视给予邢质斌老师极高的荣誉,是邢老师在岗位上坚守二十多年做好零错误的最好褒奖,她无疑成为全国观众将近三十年最为认可的“国脸”,国家大事在她口中念出来时,大气磅礴且正义凛然。
也正是因为全国观众对于邢质斌老师这种固有的印象,以至于网上流传她代言广告时才会让人们那么震惊以及滋生愤怒的情绪。
2012年,网上流传着一段视频,在一个看起来类似《新闻联播》的画面中,邢质斌老师正襟危坐与在《新闻联播》中几乎一致,但播报内容并非国家新闻,而是帮助潍坊的一家企业做宣传,表示自身成为该企业的代言人,同时还表示在元旦期间举办年会,并向全国消费者和经销商拜年。
这段长5分13秒的视频一时之间火遍全网,网友们从一开始的难以置信到最后确定视频并非拼凑抹黑,网友们对于邢质斌的负面舆论从四面八方不断涌来,甚至还有一些言辞比较激烈的网友表示邢质斌老师退休之后乱接广告简直是“晚节不保”。
甚至还有网友将邢质斌老师之前的一则采访内容扒出来,是邢老师面对主持人提问是否会接广告时,她的毫不犹豫地表示:赚钱虽然重要,但名誉更为重要!
对于同一件事前后态度完全不一致的时候,难免会受到质问,甚至会被攻击,正是因为邢质斌此前在采访时对于是否接广告时所表现的正义,才会在她接广告时引起更大的愤慨。
面对舆论时,邢质斌解释所代言的并非广告,她所代言的那家企业是潍坊当地的一家老百姓企业,创立已经超过10年,且资产超过5.88亿,靠着这家工厂工作养家的老百姓更是多达3000多人,是一家值得代言的良性企业。
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邢质斌老师的澄清显然有些无力,她所代言的那家企业也赶紧出来澄清,表示邢老师帮助企业所拍摄的广告,并不是用于在电视台传播和投广告所用,而是做成光碟的形式送给经销商们作为新年的拜年礼物,之所以让邢质斌老师正襟危坐字正腔圆地拜年,是因为该企业的经销商们大多是六七十年代的人群,几乎都是看邢老师的新闻播报成长和奋斗的人群,对于邢老师特别尊重,在受到邢老师视频拜年时都表示十分感动。
不得不承认,企业赶紧出来解释澄清事情的始末,有很多人在了解情况之后也已经表示理解;而当该企业被问及是否追究那些未经授权就上传视频到网络上之人的侵权行为时,该企业则表示暂时还未考虑这种途径,毕竟送出去的都是自己的经销商。
当时还有不少人高度关注央视到底会怎么处理邢质斌接广告这起事件,而央视总编室在那时的回应是领导层已经知道,但还未做出明确处理方式。
而央视之所以没有给出明确的处理方式,那是因为长达30年的“国脸”邢质斌早已在2009年便已经正式退休。
最后想说的是,那些曾经德高望重的人,纵使已经退休,更要懂得爱惜自己的羽毛。
朝阳
我也好奇了 难道她不该赚钱?她哪不对了 明星能广告 她不能?
刘新旗
象邢老师这样的名人,退休后也应该有发挥余热的空间,不应该被所谓道德所绑架。
闲人老顾
邢老师退休以后的行为不再代表央视,在法律范围之内,都是可以的
定方圆
“一步一个脚印长出来”是什么鬼?“北京师范中学”是什么鬼?要么插队,要么下乡,“插乡”又是什么鬼?我还插秧呢,插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