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40多年前部队真实生活的浮光,虽然条件艰苦,但回忆却很甜。

齐鲁赵公看世界 2024-11-10 13:08:39

1979年11月,怀着满腔热血与憧憬,我投身军旅,开启了一段难忘的人生旅程。那时候,部队的生活条件虽然相对艰苦,物质不算丰富,设施也较为简陋。然而,正是这样的环境,处处充满了挑战。严格的纪律和良好的秩序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军人。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战士们一日三餐的伙食,也同大多社会家庭生活相差无几,伙食费标准并不高。八十年代初,基层连队一类大灶的伙食标准,己增加到每人每天0.6 元左右。早餐通常是馒头、咸菜和稀粥。早晨,炊事班做出来的馒头,有时候可能受天气原因的影响,没有发酵好,一个个像死面疙瘩。但北方兵不管那么多照样一顿能吃上六七个,南方来了战友就不行了,一个个面带愁容难以下咽。咸菜则是炊事班自己腌制的白菜、萝卜、酱菜疙瘩,偶尔也会有腐乳。早饭喝的稀粥,大多是前一天剩下的大米饭或者是小米饭,再添加一些水煮制而成。即使这样,喝下肚也感觉温暖和舒适。

午餐和晚餐的菜品相对丰富一些,通常都是大锅菜,以炖炒为主。常见的有白菜炖豆腐、酸辣土豆丝、茄子炖粉条、萝卜炖肉丁。虽然吃肉的机会不算太多,但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已经是美味了。蔬菜大多是应季的,炊事班的战友们总能想办法把这些简单的食材做得可口。主食一般是粗细粮调剂着吃,大米饭、二米饭、馒头、玉米面发糕,虽然供应的粗粮不少,但大家每天都能够吃得饱。

记得有一次,正值当地的雨季汛期,连续降了一个多礼拜的大雨。那时候通往外面的道路都是土路,由于连续的降雨使的道路泥泞无法通行,很多蔬菜和食材难以得到补充。炊事班的战友绞尽脑汁,他们把仅剩存的土豆变着花样做。土豆丝、土豆片、土豆块,虽然连续几天都是土豆,但是大家毫无怨言,反而在饭桌上互相鼓励,充满了欢声笑语。

有一次负重越野拉练让我印象深刻。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我们每个人背着沉重的装备,奔跑在崎岖的山路上,汗水浸透了衣衫,脚底磨出了水泡,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大家相互扶持,鼓励着彼此前进。当全员到达部队集结地点的时候,炊事班的同志早已熬制好了两大锅的绿豆汤,供大家解暑止渴。

在那个年代,战士们每个月所领取的津贴费是有限的。我入伍到部队的第一年每个月是七元,之后陆续增长到八元、十元、十二元。这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津贴费主要用于购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比如牙膏、牙刷、肥皂、信封、邮票等。每个月节省着用,偶尔也能积攒那么三五块钱下来,到年底给家里寄回去。有的时候也购买一些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充实丰富自己的理论文化知识。在我入伍到部队的第二个年,我就用积攒下来的津贴费报考了一个函授学习班,我至今清楚的记得是春风文学杂志函授讲习班。通过一年函授班的学习,充实了我的文化知识,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那一年,在一些小型的文学刊物上,也发表了几篇豆腐块似的文章。

在那个年代,部队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却培养了我们坚韧的意志和朴素的作风。一日三餐虽然算不上丰盛,但却让我们懂得了珍惜和感恩。津贴费虽然不多,但每一分都饱含着我们的付出和努力。

虽然 40 年过去了,但是那段难忘的军旅岁月,始终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那些激情燃烧的日子,战友们并肩作战的身影,训练场上的汗水挥洒,以及艰苦却温馨的生活点滴,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至今回忆起来,心中仍然充满着温暖、激情和力量。它时刻激励着我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永不退缩。

2 阅读:359

评论列表

微微一信

微微一信

2024-11-11 13:20

那时候只要能当上兵这辈子就有盼头了

齐鲁赵公看世界

齐鲁赵公看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