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进最成功的航空发动机,它的装备为空军缓解了30年的压力

毁灭太阳 2023-03-26 16:09:17

前言:长期以来,中国在航空发动机的发展上一直落后于美俄等国,航空发动机问题也成为了制约中国航空装备发展的重要因素。航空发动机被认为是“航空工业黄冠上的明珠”,有着依赖性强,研制难度大,研制周期长等特点,需要长期积累,是一个循循渐进的过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航空发动机决定着飞机的发展,它是飞机发展的基础,有着什么样的航空发动机决定着你能发展什么样的飞机。同时,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周期远比飞机的研制周期长,研制一款发动机,从立项到全面成熟,大约需要20-30年的时间,甚至更久。而研制一款飞机,从立项到首飞仅需要10-15年的时间,甚至还不要10年。所以,如果航空发动机与飞机的研制同步起步,那么飞机将会面临没有发动机,无法进行首飞测试的局面。我国就曾在歼10战斗机的研制上面临过这样的问题,发动机与飞机同步进行,但经过数年的研制后发现,发动机的进度远远跟不上飞机的步伐,如果不进行调整,那么飞机研制出来了也上不了天,一切都将前功尽弃,这也使得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长期依赖于外界。

这其中依赖程度最高的就是俄罗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近30年时间里,由于我国在涡扇大推力发动机的研制上迟迟不能实现自给自足,使得歼10、歼11、歼15等主力机型只能使用俄罗斯提供的航空发动机,包括歼20“威龙”隐身战斗机在首飞和试飞测试过程中使用的也是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而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俄罗斯的AL31F航空发动机,该发动机也同样是俄罗斯的主力发动机,大批量装备在苏-27、苏-30、苏-33等机型上,对于中国空军来说,它的引进至少让中国航空工业进步20年以上。一、AL31F航空发动机该发动机是苏联留里卡"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在AL-21基础上研制而来的带加力燃烧室的涡扇发动机,1985年该发动机研制成功后,苏联率先将其装备在了苏-27战斗机上,后经过改进和发展,又装备在了苏30、苏33、苏34和苏35等机型上。装备AL31F发动机的苏27战斗机还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如快速爬高、"眼镜蛇"机动飞行动作、落叶飘等高难度飞行动作。

同时,它还有着尺寸小、推力大、稳定性高、维修简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时至今日,AL31F发动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改进出了AL-31F、AL-31FN、AL-31F3、AL-31FM、AL-41F1S等10个型号,装备机型几乎涵盖了中俄空军的主力机型,可见它是一款可靠性极高,经受住考验的航空发动机。二、AL31F航空发动机对中国空军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它研制成功,并大批量装备苏27战斗机的时候,中国的第三代战斗机和与之配套的涡扇10发动机刚立项。上世纪80年代,由于中西方关系的改善,让中国意识到与西方国家的巨大差距,航空工业的整体差距在20年以上。同时在已经西方国家高端武器装备之时,西方国家处处提防,要么要价过高,要么限制较多,要么对武器进行阉割,要么不转让技术和生产线。

为摆脱困境,发展中国航空工业,1986年开始中国第三代战斗机歼10研制工作启动,由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611所)设计,成都飞机公司(132厂)制造。而此时面临着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没有发动机可用,从外界引进在这一特殊时期也并不现实,于是我国决定与歼10同步立项发动了的研制。1987年,涡扇-10航空发动机立项,由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后改称606所)负责。等歼10战斗机研制成功后,搭载在歼10战斗机上进行试飞,服役后大批量装备。然而,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测试后发现,涡扇10发动机的各项数据并不理想,恐怕跟不上歼10战斗机的研制进程。这意味歼10战斗机研制完成后将面临着没有航空发动机可用的局面,不仅歼10战斗机的研制进度会受到影响,甚至整个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也会面临停滞的风险。为解决问题,我国决定从俄罗斯手中引进AL31F航空发动机,俄罗斯方面由于苏联解体后经济一落千丈,航空工业发展受到阻碍,在履行中国与苏联签署的24架苏27“侧卫”战斗机的合同的同时,欣然接受了中国采购AL31F航空发动机的想法。

1992年中国与俄罗斯就发动机研制改进达成协议,根据中方的要求,为适应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在AL31F航空发动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其最大变化就是发动机附件安装位置的变化,增加了一个经完全重新设计的检修舱,以便于维修,同时满足歼10战斗机的装机需求,后称之为AL31FN型。与此同时,歼10战斗机为满足装机的条件,机身也进行了重新设计。1996年中俄签订首笔订单,1997年开始交付,1998年3月23日搭载AL31FN航空发动机的歼10战斗机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拥有了首款独立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

另外一边的涡扇10也没有丝毫松懈,继续开展研制工作。当时的领导的甚至航空发动机的重要性,如果自己没有航空发动机那么将永远受制于人,将极大影响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和进步。2001年6月,涡扇10发动机开始装机开展测试工作,首选机型为歼11。但初期的测试并不理想,涡扇10A可靠性依旧是困扰研制人员的重要难题,2004年10月在测试过程中发生空中熄火事故,好在飞行员成功降落。

2005年涡扇10发动机通过考核进入量产阶段,并开始在歼11B上进行试飞,但结果同样不理想,2006年3月首架换装涡扇10发动机的歼11B在测试过程中,多次发生叶片断裂等重大事件。尚无法满足大批量量产的条件,这使得歼11B型战斗机只能继续使用俄罗斯的AL31FN航空发动机。直到2010年装备涡扇10发动机的歼11BS双座版战斗机定型服役,才意味着涡扇10A的技术问题大致解决。但此时涡扇10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依旧不过关,西方认为涡扇10的大修时间仅有30小时,低于AL31FN发动机的400小时,只能少量装备,以进行可靠性验证和改进工作,并没有大批量装备。2011年,黎明发动机厂对涡扇10发动机进行品质改善计划,以提升涡扇10发动机的可靠性,使用寿命和推力等。直到2015年,改进型的涡扇10A才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在J11B、J11D、J16等机型上。此后,又发展出涡扇10B、涡扇10C、涡扇10的矢量版本。2018年珠海航展上1034号的歼10B原型机装备涡扇10矢量发动机进行了眼镜蛇机动和落叶飘等超高难度的飞行表演动作,标志着涡扇10发动机的研制走向了多元化。

2021年,搭载涡扇10B航空发动机的歼10C战机宣布服役,这是涡扇10系列发动机首次在歼10这种单发战斗机上使用。而此时距离涡扇10发动机立项已经过去了35年,比歼10的首飞晚了24年,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俄罗斯的AL35FN发动机作为过渡,中国的航空工业的发展会受到多大的影响。现如今,歼20“威龙”隐身战斗机也全面换装了尾喷口采用锯齿状设计的涡扇10C发动机也全面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在航空发动机的发展上彻底摆脱了对外界的依赖,全面实现国产化,就连出口到巴基斯坦的歼10C战斗机也换装了涡扇10B发动机,并得到了巴基斯坦方面的肯定,中国航空发动机受制于人的局面从此成为历史。同时,涡扇10B和涡扇10C在可靠性、耐用性和推力上已经超过了俄罗斯的AL35FN发动机,涡扇10B的最大推力达到了140千牛,约合14.2吨,涡扇10C为147千牛,约合15吨,而AL35FN发动机的最大推力则为127千牛(2002年的型号),约合12.9吨,改进后的AL-31FN Series 3型提升到了137千牛,约合13.9吨。虽然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与俄罗斯自用的AL-31F M1、AL-31F M2、AL-41F1S和AL-41F1等型号相比,推力有着不小的差距。

现如今,涡扇10B和涡扇10C大批量装备中国空军歼10C、歼11B、歼11BH、歼11BS、歼15B、歼16和歼20等战斗机,将大幅提升中国空军的整体作战能力,并推动中国航空发动机的进一步发展。从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背后付出了数十年的努力。同时,如果没有俄罗斯AL31FN发动机作为过渡,那么中国的航空工业发展恐怕还会滞后很多年,歼10战斗机也无法如期完成首飞,至少为中国空军缓解了30年的压力,让中国空军用30多年的时间,从落后到进入航空强国的行列。未来,中国的航空工业发展将全面走向独立自主,并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创造辉煌的成绩,推动中国军用航空和民用航空的飞速发展。

7 阅读:4336

评论列表

老李

老李

3
2023-03-30 22:17

吹几百小时那来寿命长一说

用户10xxx89

用户10xxx89

3
2023-04-13 18:12

15吨推力是中推了,别吹了

阳光微笑

阳光微笑

2
2023-03-30 10:00

AL35FN是什么鬼???

大光

大光

2023-03-30 04:35

研制航空发动机能力强弱与否是一个国家工业是否发达的标志性体现。

毁灭太阳

毁灭太阳

你的喜欢,是我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