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全球经济复杂多变,中日贸易受到的影响也十分多样。
在今年的前八月,我国从日本进口了983亿美元的商品,比去年减少了近40亿美元。
对日出口方面,是否也有所影响呢?
日本供应链的“定海神针”
先说说日本对中国制造的依赖。
说真的,这依赖程度,用“深入骨髓”来形容都不为过。
日本政府也承认,现在笔记本电脑、空调、有机化学品和稀土金属这些重要物资,对中国的依赖已经非常高了。
尤其是家电,超过九成都得从中国进口。
更要命的是,日本化肥生产必不可少的磷元素,还得指望着中国供应。
这相当于,日本农业的命脉,也间接掌握在中国手里。
当然,日本也不是没想过“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美国、韩国都是它的进口来源国。
但现实很残酷,和中国比起来,这些国家能提供的货源,简直是杯水车薪。
说白了,中国就是日本供应链的“定海神针”,稳不稳,全看中国。
但这“定海神针”,也是一把“双刃剑”。
中国制造的稳定供应,是日本经济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
毕竟,供应链断了,日本企业就得停工停产,经济损失可不是闹着玩的。
但是日本对中国制造的过度依赖,也让它在中日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
万一中日关系出现波动,中国在出口方面稍微“卡脖子”,日本经济就得“打喷嚏”。
这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局面,也让日本政府开始反思,是不是该调整一下对华贸易策略,降低对中国制造的依赖程度?
因此,日本政府开始采取措施,试图降低对中国制造的依赖,例如鼓励企业回流日本本土,以及开拓多元化的进口渠道。
然而,这些措施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毕竟,中国制造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日本想要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供应商,并非易事。
中日关系的“心结”
如果说经济合作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那么安全问题就是横亘在两国之间的一道“鸿沟”。
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和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对,执意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将核污染的风险转嫁给全世界。
这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也让中日两国关系雪上加霜。
为了保护中国人民的健康和海洋环境,中国决定暂时停止从日本进口水产品,以应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带来的影响。
这一措施既是对日本政府不负责任行为的回应,也是为了保障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
然而,日本政府非但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倒打一耙,指责中国“政治操弄”,试图将核污染水排海问题国际化,拉拢其他国家为自己站台。
日本政府这么做,就像是自欺欺人,只会让国际社会更看清楚它的虚伪。
核污染水排海问题,已经成为中日关系无法回避的“心结”。
中国官方不认同日本那边的不当行为,会采取各种必需的手段,保护国家和国民的健康。
另一方面,中国也希望日本政府能认真对待国际社会的担忧,以负责任的态度妥善处理核污染水问题。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日本政府似乎并没有改弦更张的迹象。
日本前首相岸田文雄为了安抚民众的不满,亲自去了福岛的小名滨鱼市场。
他宣布了新的支持措施来帮助当地渔民,并希望中国能够放宽对日本水产品的进口限制。
然而,这种“作秀”式的行为,无法掩盖日本政府在核污染水排海问题上的错误立场,也无法消除中国人民心中的疑虑。
安全问题涉及国家的核心利益,中国不会让步,也不会妥协。
化解分歧,共谋发展,路在何方?
今年前8个月,中日两国的贸易额已经接近2000亿美元了。
中国向日本出口了983亿美元,而日本向中国出口了998亿美元。
从数据上看,中日贸易基本保持平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一些不为人知的情况。
中国向日本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机械、电子和化工等领域,这些产品的附加值比较高。
日本出口到中国的主要商品包括汽车、机械和电子产品等,这些产品的附加值比较高。
这说明,中日两国在产业结构上还是有些差距的。
中国在中低端制造领域已经有很强的实力,但在高端制造方面,和日本还是有些差距的。
从贸易增长速度来看,中国向日本出口的增长明显快于日本向中国出口的增长。
这表明,中国制造的产品正在越来越多地进入日本市场,而日本企业在中国的竞争力则在慢慢减弱。
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也反映出中日两国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强劲动力,而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则让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举步维艰。
最近,日本驻中国大使金杉宪治在日本媒体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一个重要观点。
要好好利用中国的经济机遇。
他说,中国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方面领先很多,日本和世界的经济增长都离不开中国的经济实力。
这番表态,或许代表了日本国内一部分有识之士的理性思考。
的确,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中日两国的经济结构互补性很强,产业链和供应链交织得很深。双方企业在技术、资本和市场等方面有很多合作的机会。
在汽车电动化领域,中国拥有全球领先的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而日本则在汽车制造、精密加工等方面具有优势。
两家公司可以通过加深合作,一起研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达到双方共赢的效果。
中日两国的关系不仅仅是经贸合作,科技、文化和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也非常重要。
近年来,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老龄化社会等全球性挑战方面,也开展了积极的合作。
这些合作不仅对两国人民有利,也有助于地区和平稳定和共同发展。
结语
两国现在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都有很好的发展机会,同时也面对着不少挑战。
是“负重前行”,还是“破浪前行”?
选择权,掌握在两国人民的手中。
希望中日两国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一起创造两国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北京商报——日本驻华大使金杉宪治在日媒发表署名文章,其中主要观点之一是用好中国经济机遇,外交部回应
华经情报网——2024年8月中国与日本双边贸易额与贸易差额统计
环球网——日媒:日本超1400品类进口商品“高度依赖”中国
一派胡言
买日本家用车的大部分有汉奸潜质,很多国产车不逊于外国车
挺好的,贸易平衡,这样就没什么纠纷了,你搞不了我我也搞不了你。像美国这种贸易顺差大的,容易被对方卡脖子
和鬼子有不共戴天之仇还想共赢!真是可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