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16年,正是大唐盛世气象万千的时候。
一位27岁的年轻人却缠绵病榻,终日被凄风苦雨笼罩着,眼看着即将不久于人世。
同时代的人们并不知道,这个不起眼的年轻人,他的名字将会在中国历史上被传颂千年。
他留下的呕心沥血的作品,恰好与所处的时代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越发感受到其中的触目惊心。
这个年轻人究竟是谁?他的英年早逝,给中国历史留下了怎样的影响?
张爱玲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出名要趁早。
仿佛只要年纪轻轻崭露头角,就能一辈子延续这种风光和辉煌,一辈子扬名立万。
但现实哪里会有这么顺遂和美好?与其说出名趁早很重要,不如说时机运道很重要。
对于唐朝诗人李贺来讲,出名趁早,也没有改变他的命运。
公元790年,李贺出生在今天的河南宜阳县,降生于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
虽然他的家境很普通,但他的姓氏可不普通。
他生活在唐朝,而李这个姓氏,在唐朝属于国姓。
往上数个几代,他的祖辈也能称得上一句皇亲国戚。
反正所谓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
血脉里留存下来的那点儿自矜和尊贵,传到李贺这一代,早就已经所剩无几。
“皇亲国戚”这个身份,对他来说也只是鸡肋。
但李贺还是像一朵盛开在小小花园当中的雏菊,就那么迎风绽放,然后猝不及防地给人以惊艳的感受。
小小年纪,他就在文学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他喜欢翻阅父亲保存在家里的各种书籍,对于一些复杂问题的理解,很多时候竟然可以无师自通。
不仅如此,他还酷爱写诗。
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其他人给他启蒙。
他就单凭自己摸索,找到了写诗这件完全能够抒发自己感情的事情,哪怕那个时候他还很小。
他的父亲在官场中虽然地位不高,但好歹也有点儿存在感。
所以李家出了个小神童的事情,很快就让文坛的大咖韩愈给知道了。
众所周知,韩愈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大人物。
他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在同时代的官场中也混得还算风生水起。
他有一颗爱才之心,对于李贺这样年纪小、起点高、人又聪明的小神童,当然会十分关注。
他特意来到李家,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和李贺对话,让李贺现场写诗。
这是他的考验,他要看看,这个小年轻是不是真的像传言那样充满灵气,也要看看对方是不是真的值得自己关注。
李贺倒也并不怯场,现场挥毫泼墨,洋洋洒洒就是一首诗,看得韩愈是拍手叫好。
就这样,李贺结识了自己人生当中的贵人。
之所以说韩愈是贵人,那是因为,在李贺处于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是韩愈拉了他一把,给了他一个机会。
正所谓学而优则仕。
在唐朝,科举考试是唯一一个,能够让寒门学子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很多读书人辛辛苦苦十几年,为的也就是在考试中能够一展身手,李贺当然也不例外。
21岁那年,他准备妥当,带着年轻人特有的信心和意气风发,参加科举考试,奔赴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战场。
然后,他就受到了命运的一个无情打击,差点儿把他打得趴在地上起不来。
很多朋友应该都知道,古代社会,避讳这件事情是非常严重的,所有人都对此十分在意。
而其中最要紧的,就是避名讳。
不能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读出或者写出自己至亲长辈的名字,就算是谐音也不行。
偏偏李贺有个名叫李晋肃的父亲,而他参加的又是科举考试的进士科,进士与李晋肃的名字谐音,进和晋甚至还是同音字。
就因为这一点,他没有办法在科举考试中受到公平的对待。
父亲的名讳不可能因为他的考试而更改,进士科的名字,更不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李贺而更改。
所以,他只能接受一个命运。
那就是自己会永远被排除在科举考试之外,永远无法通过个人的努力出人头地。
在最黑暗的时候,韩愈给他送来了一点光明。
在韩愈这位贵人的帮助之下,李贺得以摸到官场的边缘,做了个九品芝麻大的小官,然后再走一步看一步。
可是真正置身于复杂的政治体系之后,李贺才明白,很多事情和自己所想象的一切都不一样。
官场并不是一个可以让他施展抱负的地方,抱团党争和贪污腐败的现象,可以说是络绎不绝。
而他自恃文人的风骨,偏要坚持出淤泥而不染,结果就只能是和大家渐行渐远。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一个过于坚持自我的人,是没有办法在官僚体系中生存的。
自我折磨的李贺最终心灰意冷,主动选择辞职。
再回过头去看他在科举考试之初的雄心壮志,他只觉得恍如隔世。
可能是太过于早慧,也可能是当官的这些年压抑了太久。
总之,李贺成年之后,身体就一直很不好,各种疾病陆陆续续找上门来。
最严重的时候,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连床都没有力气下。
很难不说,他最后选择离开,其实也有身体的原因。
在彻底和过去的理想告别之后,李贺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改变也都反映到了他的作品风格当中。
如果说少年时代的李贺,作品大多充满灵气,有着天然去雕饰的美感。
那么在经历生活的磨砺之后,他的作品风格就更加奇诡莫测,像神一样空灵,又如同地狱一样沉重。
李贺的“诗鬼”一名,从他的诗作来看,实在是恰如其分。
他写过很多代表作,比如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都会背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那种黑暗袭来的窒息沉闷,那种一线天光突破黑暗的挣扎,只有他才能写得跃然纸上。
再比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一望无际的沙漠如同白雪一样,虽然颜色不一致,可带给人的苍茫感受却如出一辙。
天空中的月亮,或者说倾泻下来的月光,又如同钩子一样,勾得人思绪万千,难以平复。
用景物来写心情,用心情来写风格,这种独树一帜的诗作,是李贺留给世界的精彩回眸。
在他的众多代表作里,有这么四句诗,千百年来一直叫人念念不忘。
那就是: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让读者知道,原来一个文人心中,也可以有这番雄心壮志。
一介书生,看似手无缚鸡之力,实际上心中自有丘壑万千。
那种磅礴大气的风格,和李贺以往神乎其神的经典风格并不相像。
可细细想来,这又确实是他能够写出来的东西。
公元816年,李贺27岁,正是人生大好的年纪,身体却已经到了风烛残年的地步。
他躺在病榻之上,眼中放着的只有自己的一沓沓作品。
在他这短暂的27年人生里,他能留给世界的,也只有这个绚烂的回响。
当李贺的眼睛彻底闭上的那一刹那,诗鬼也从人间陨落,回到了他本该存在的地方。
毫无疑问,李贺的人生是短暂的。
同样毫无疑问,他这被造化捉弄的一生,却又是精彩纷呈的。
那些字字句句,就是李贺精彩一生的凝练。
他的生命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广度和深度。
参考资料:
1、澎湃新闻 《“诗鬼”李贺:少年人的奇幻梦境》
2、北京日报 《李贺 鬼才的抑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