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10万元假装种番薯的闹剧,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让扶贫工作真正惠及贫困群众,助力我国早日实现全面小康。
10万元“种番薯”闹剧:一场只为拍照打卡的荒诞剧
枯枝烂叶
2025-01-22 12:10:25
近年来,我国在扶贫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地方纷纷摘掉贫困的帽子。然而,一些地方却为了追求政绩,上演了一出出荒诞的闹剧。近日,某地被爆出花费10万元假装种番薯,只为给上级拍照打卡,引发舆论关注。事情起因于上级部门的一次扶贫调研。为了展示当地扶贫成果,某地领导决定在一片空地上种上番薯。然而,由于时间紧迫,番薯种植季节已过,于是当地官员想出了一个“妙计”:租用附近农田的番薯苗,移植到这片空地上,以此应付上级检查。为了让这场戏更加逼真,当地政府投入10万元,雇佣村民移植番薯苗,搭建临时摄影棚,甚至请来了专业摄影师。一番忙碌后,这片空地俨然变成了“丰收”的番薯地。上级领导在调研当天,看到这片绿油油的番薯地,不禁赞叹不已,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然而,这场闹剧很快就被揭穿。有村民爆料称,这些番薯苗都是临时移植过来的,根本不可能结果实。舆论一片哗然,网友纷纷指责当地政府弄虚作假,浪费公共资源。事实上,这种为了拍照打卡而造假的现象并非个例。在一些地方,类似的闹剧时有上演。有的地方为了迎接检查,不惜雇佣群众演员充当贫困户;有的地方在扶贫项目中偷工减料,只为应付上级验收。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政府形象,更是对贫困群众的极大不负责。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根源在于一些官员政绩观扭曲。他们把扶贫工作当作一场表演,只关注镜头前的光鲜亮丽,忽视了扶贫工作的实际效果。这种做法不仅浪费了大量公共资源,还可能导致贫困群众得不到真正的帮助。要想杜绝这种现象,首先要从制度入手,完善扶贫考核体系,让官员把精力投入到真正的扶贫工作中。同时,要加强监督,对弄虚作假的行为严肃问责。此外,还要提高贫困群众的参与度,让他们成为扶贫工作的主体,共同监督扶贫项目的实施。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