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惠山泥人在清朝的发展:从粗放原始到精致细腻

温读pro 2024-03-05 09:38:34

无锡惠山泥人是极富有民间特色的工艺品,直至今天,它依旧因为精巧的外形和吉祥的寓意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惠山泥人在2006年入选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郭沫若先生曾经称赞惠山泥塑:人物无古今,须臾出手中。

无锡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泥人,取材于民间故事,男孩子叫“阿喜”,女孩子叫“阿福”。 阿喜和阿福就是我们所说的大阿福,大阿福一般是以一男一女二神的形象出现的。

传说古时候惠山有四只怪兽,毒龙、恶虎、臭鼋和刁马,这四头怪兽经常伤害人畜,到处糟蹋庄稼,后来有个天神“沙孩儿”化为阿福和阿喜,和四只鬼手搏斗,他们耗尽力气将怪兽诛杀,但最终战死了,离开了人间,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个小英雄,所以用泥捏出了他们生前的形象。

这是关于惠山泥人的一个传说之一,还有另外一些历史典故,比如孙膑捏泥人演练法阵,刘博文捏泥人断了惠山的“龙脉”。

这三个故事都在民间传说,给惠山泥人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根据史料和出土文物的研究,惠山泥人最早可以追溯到惠山出土汉唐陶俑,最早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而和今天的造型、用色比较接近的惠山泥人,大约出现在200多年之前。

刚开始的惠山泥人是用惠山东北坡山脚下离地面一公尺以下的黑泥所制作的,质地细腻,弹性也很好,可塑性强,为了让泥塑呈现更好的效果,有时候会加上一些棉絮或者蜂蜜。

明末清初,无锡惠山泥人开始逐进发展好兴盛,主要捏泥人的工匠是惠山脚下的守祠人。这些守祠人收入很微薄,难以维系一家人的生活,所以才想办法捏一些泥人卖给来进香的人。

当时的惠山泥人的小摊位大多是在惠山的祠堂里面穿插着,到了后来才渐渐以店铺的形式出现。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才成为了中国民间泥塑的典型代表。

相传在乾隆年间,惠山开始出现了专门的泥人作坊,后来作坊的分工越来越细致,出现了泥人的行会组织,这个行业也开始慢慢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到了清朝的末年,在惠山山脚下已经形成了一种产业,惠山的横街和直街也因为惠山泥人而远近闻名。

惠山泥人的身上有着很浓重的江南乡土气息,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惠山泥人代表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江南地区的确有将“童子”作为图腾加以崇拜,并且将其视为保护家中儿童或者保佑家族子嗣延绵的象征。

这些圆滚滚的泥人大多有着恬静内秀的风格,充分吸收了民间美术工艺的精髓,外观造型简练,整体给人很饱满的感觉。

惠山泥人深受唐朝审美的影响,都是以丰腴为美,这样圆润的小童子让人们更加喜爱。无论是什么阿福和阿喜的形象,都是笑脸弯弯。

惠山泥人不仅仅是造型美,色彩也十分具有民族特色,泥人一般选择大红大绿作为基本颜色,用古对比强烈的色彩处理,辅以各种吉祥的纹样,

现在这种大阿福基本上为石膏工艺品,用模具成批生产。不过,泥人的彩绘都是全手工化处理的,需要艺人和工匠们一笔一划进行细致的描摹。所以历来就有三分塑七分彩的说法。

为了提高泥人外观的光泽,也为了对上面的彩绘进行保护,工艺匠人们还会用光蜡或者清漆对泥人进行最后的处理。

除了大阿福之外,惠山泥人还有很多农村题材的表现形式,比如广大农民很喜欢“泥春牛”,泥春牛寓意着庄稼丰收的美好愿景。泥春牛身上绘有青黄两种颜色,代表着庄稼的苗壮叶茂,预示着来年的丰收。

惠山泥人发展的黄金期在清朝中期,手捏戏文类的惠山泥人作品开始出现,那时候昆曲和京剧正在盛行,泥人就像是戏剧的“周边”。

手捏戏文的惠山泥人题材更加多变丰富,除了生活之中的人物,还有小说戏文里面出现的神仙,这就逐渐脱离了阿福和阿喜的形象。

这些作品都比较写实,人物的形态很舒展,无法制作统一的模具,也不可能大批量生产。但是市场需求量巨大,所以手艺人就开始想办法,将手、身体、腿等分开来用模具印制好之后,在进行组装,所以可以看到手脚和脸部都一模一样的泥人,但是动作又是不相同的。

除此之外,一人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精心设计和制作头饰和服装,要注重布料的细节,尤其是袖口。

这种艺术形式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也受到了权贵的喜爱。

乾隆皇帝看到这一类惠山泥人之后十分喜爱,让惠山泥人名声大震;慈禧太后寿诞之时,当地的官员们也进贡了惠山泥人《蟠桃会》。

除了戏剧之中的人物,惠山泥人还有节日的专门形象,比如七夕节和中秋节,江南都有陈设嫦娥、七仙女雕刻或者泥塑像的习惯。有的人家做寿的时候,也是赠送工艺雕像,男性做寿的时候赠送老人,女性做寿的时候赠送麻姑。举行婚礼的时候,也需要供奉和合二仙和弥勒佛……

惠山泥人刚刚开始是孩子们的玩具,用于辟邪和祈福,这就包括了阿福和阿喜。这些作品比较粗狂,上色简单,可以用模具来制作,有着非常浓厚的乡土特色。在一代又一代民间艺术大师的创作之中,赋予了惠山泥塑时代鲜活的生命,这也形成了属于无锡惠山独有的艺术风格

不过随着艺人手艺的成熟和当时昆曲的流行,开始出现了更加精致的作品。无论是刚开始的阿喜和阿福,都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记录和向往。一直到现在,买一对大阿福回家辟邪讨福,依旧是太湖流域的民间习俗,这样可爱的的大阿福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象征。

0 阅读:6

温读pro

简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