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丹荑:吴晓波频道的3万小时

晓波说说说 2024-05-06 04:48:13

“在一个专业的领域里,有长期的投入,有节奏的表现,起码用十年以上的时间去重复做同一份工作。”

文 / 魏丹荑(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过几天就是5月8日了。吴晓波频道十周年。

吴晓波频道的十年,就是我加入这家公司的十年,也是我初入职场的十年。

吴晓波频道第一年年终总结PPT封面

2014年我刚回国,面试中HR问了我许多关于经历和新媒体的问题,而其中的一个问题显得突兀:

——你是如何看待逻辑思维的?

——逻辑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它决定了我们看事物、理解事物和对事物做出反应的方向。教过我的老师和身边的朋友,都说我的逻辑思维非常不错。

直到入职后,第一次和吴老师开周会,我才知道,“罗辑思维”是当时最火热的自媒体,而我甚至连什么是公众号都一无所知。

入职后我的主要职责是,吴晓波频道视频节目的内容生产。那期间我还兼职打杂:在后台回复留言、在前台给用户打包快递、在桌子底下操纵布偶、在茶水间给同事算命(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给吴老师做演讲的PPT,用PPT给频道做各种设计;也在频道的负责人、当时也是吴老师的助理忙不过来的时候,帮他给吴老师订酒店和机票(虽然我第一次订票就给吴老师买了一张长途二等座)。

我的打杂时光

刚认识吴老师的时候,我以为他是一个保守的人——在出版这个古老的行业享受自己的得心应手,罗振宇催他做这个“性感的事业”自媒体催了一年多,他才在慎重考虑后入局,特别符合我们处女座那种“爱稳定不爱改变”。

由于财经太硬核及干枯,吴老师想用一个柔软的、年轻的布偶和他做一个结合。他对我说:让人设计一个穿没有肩膀的裤子的香蕉。我疑惑了一分钟,才知道,他说的是当时很火的小黄人,而“没有肩膀的裤子”指的是背带裤。当时我们三个创始员工,都是85后,吴老师就给玩偶取名890,公司也就顺势叫了巴九灵。890不仅仅指代80、90、00后,更是指相对于吴老师这个60后,更年轻的那代人。商业是勇往直前的,商业永远需要年轻的后浪。

我们的团队日益长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现在去回想巴九灵这个名字,回想吴晓波频道开篇专栏《骑到新世界的背上》,回想这十年来每一次开会讨论的决策、我们的规划和进程,我早已明确吴老师其实是一个非常激进的人。他的激进体现在——永远去适应并引领一个新的世界,当然,他不好奇的世界,他也决绝地不踏入一脚。

这家公司在激进前行的时候,又同时带有处女座吴老师与生俱来的土象——踏实。那些我们所有喊出的“新中产”“新国货”“转型之战”“企投两栖”“会员制”“私域流量”“生而全球”等等趋势,并不只是概念的制造,我们自己都会先摸着石头过一遍河,这一遍河,时常一走就是七八年。

年终秀中趋势的关键词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从负责视频节目,到后来无意被吴老师发现有写作才能开始写推文,并在那年达成了除吴老师外最多的“10万+”;到后来的锁定需求、研发知识付费产品,统筹内容、商务、渠道,想尽办法扩大营收利润规模;到用中台思维扩大频道对其他事业部的正面作用。从第一次的半小时演讲对着镜子把逐字稿背了十几遍,到现在对着千人现场或者万人直播也可以有个提纲就口若悬河两三小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从什么都不懂的试用期员工到公司副总裁,收入增长了十多倍,我用了5年。这其中掺杂了太多的好运气,我只是这家公司、这个行业成长中的那一个微小的缩影。

一家初入职场就待了十年的公司,绝对可以被称为职场的原生家庭。我的职业习惯、商业认知、投资思维全都来自于这家公司,或者说95%来自于吴老师和邵总——吴老师的太太,我们的总裁。

吴老师和邵总教会了我很多经营常识,如何做产品,如何做管理,如何看财报,如何定战略与目标。

但是相比这些,我觉得作为一个职场的原生家庭,更重要的是他们教会了我正确的商业价值观,比如“商业必须简单重复”,比如“淘汰人的从来是工具而不是年龄”,比如“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比如“相信时间的力量”。

吴老师曾在一个纪录片里提起我——“频道那个89年的主编,当时招她就一个要求:肯干和能熬”。

我当时很不服气,我这么多优点,他怎么能只和大家说“能熬”。后来带的团队越来越大,见过的企业家越来越多,经历的商业周期越来越长,我才明白,“能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你熬得过困难,熬得过压力,熬得过变化,熬得过失败和误解,才有一点点可能,熬到黑夜过后的太阳。

巴九灵和吴晓波频道,并不总是赢家。但我们总在牌桌上。

从脱口秀视频到纪录片,从公众号推文到短视频、直播。

从千人大课到万人年终秀,到百位企业家参观标杆工厂。

从虚拟的35城书友会,到实体的8城激荡书院。

从每个工作日5分钟的“每天听见吴晓波”,到每年十期的大师思想领教营,到有几个系列大课的超级会员。

从消费侧的新中产,到供给侧的新国货。

2017年—2023年新中产白皮书

有很多用户、同行、媒体会问,巴九灵的业务怎么总是变?

其实在我看来,内核没有变。我们公司的大门,是一个玻璃门,玻璃门上写着公司的名字,名字下写着愿景——用知识成就商业之美。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内容、什么形式的社群团聚,都是为了更有知识、更有底气、更团结、更有预见性地对待商业。

吴老师和890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我们被骂过:从“拒绝屌丝文化”,到“新中产”和“圈层升级”,我们的价值观从来没有变过——认可商业之美,崇尚自我奋斗,乐意奉献共享,拒绝屌丝文化。这里的屌丝,和金钱没有关系,和学识没有关系,我们反对的是,一种心理状态,它通过自我的极端悲情化和贬值化,构成了对外部社会的控诉和强大的排斥力,而放弃努力。

我们翻车过:千人大活动的现场,屏幕黑了一半;第一次实践直播卖货的吴老师,只卖出去15罐奶粉。但我始终认为,翻车比不敢开车勇敢。这些年的中国速度和商业变化,让每一个企业都在高速上换轮胎,这是唯一的出路,而在找到出路之前,谁都很可能翻好几次车。而我至今记得2020年初,吴老师在高管群里说,在离毁灭一步之遥的时候,将军是要去拼刺刀的。

我们迷惘过:在那几年里,我们被嘲笑、被惩罚、被“静止”。为了活下去,我们手忙脚乱,病急乱投医。我们也断臂求援,在阳光灿烂的盛夏,心情灰暗地辞退了我最喜欢的员工。很多迷惘从未散去,但后退没有出路,只有拾级而上,才有可能突围层层迷雾。

我们失败过:我自己经历过的关停项目,可能大大小小不下十个。而公司的就更多了。我记得吴老师在给女儿的信里,写过对她创业的期许:万一哪天关店,希望是你最后一个离开,去拉掉电闸的人,就好。这十年,我从一个很害怕失败的人,变成了一个很坦然面对失败的人,我知道只有尽人事听天命,并做好扫尾和复盘工作,然后带着经验和教训开始下一段旅途,就好。

我们曾潇洒骑行,也摔痛过几次。

为了锻炼更好的体力,开始骑车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还试图骑到新世界的背上。

这将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使命。

吴老师曾和我们说过,村上春树一年写一本书,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职业行为。也不是每一本书都惊世骇俗,但是维持了脑力和体力的持续度。

所以每一次我们因为一些奇奇怪怪的原因没有按时发稿的时候,吴老师都会暴跳如雷。想必是打破了这种持续度和节奏感让这精神洁癖的处女座无法接受。

如果把村上的所有书排个队,会发现他是一个非常有规划技巧的人——每隔两到三年出版一部长篇小说,其间则会出版随笔集、短篇小说集、对话集、翻译甚至绘本。“密不容针、疏可跑马”,轻重结合的诀窍,也帮助他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一位职业人,应该在一个专业的领域里有长期的投入与表现,起码用十年以上的时间重复地做同一份工作,这是一个非常寂寞与枯燥的过程。

吴老师和《激荡三十年》

听完这事起,我的心里就种下了一颗种子。我希望我也像这样,在一个专业的领域里,有长期的投入,有节奏的表现,起码用十年以上的时间去重复做同一份工作。

在今年,在这一天,我也终于做到了。

在过去的十年,平均下来,一天的工作时间一定超过10小时,在很多年里几乎365天无休。姑且算作工作时间是10*300*10,三万小时,已经远远超过格拉德维尔所定义的“一万小时定律”。

每年年初,我会给频道同学们手写祝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前两天说起吴晓波频道快十周年,有朋友问,频道的同事们都几岁?我特别让HR算了一下,平均年纪31,是下一代“巴九灵”了。而我从那个时常被说是最年轻的总编,变成了团队中的老人——变成了那个“旧世界里的人”。

但我也还在学习最新的工具。大家目前看到的很多吴晓波频道的漫画、设计、视频、音频,都有AI在其中参与。最开始的那几期demo,都是我和同事们一起做的。AI暂时还达不到我们的特稿标准,但我们从未恐慌,我们都期待它有一天可以,期待那一天快点到,期待我们的编辑和AI可以碰撞出新的世界。

我用MidJourney做的“凯恩斯”漫画图

今年春节,我开着房车带着狗子在南澳岛赶海,玫瑰色的朝阳下,收到吴老师长长的语音,说一年来的ChatGPT和刚刚发布的Sora。最后一句是“我真为你们这代人担心”。这一次,轮到我们来宽慰他,我说,别担心啊吴老师,这应该和之前的任何一次工具革命一样,只要我们能掌控工具,我们就不会被淘汰;如果人类最后会被AI干死,那也是我们这代人的宿命,而那也许会诞生出“新造的人”。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宿命

也有自己的努力方式

回顾过去的每一个十年,以及过去这十年中的每一年。我们所面临的困顿,破解之法,无外乎就是刀刃向内,干掉自己,干掉坐骑。

所以今年,我们回到了十年前的这个主题——“再次骑到新世界的背上”。

推文只有3000字,还有30000字的每一年的回忆无法给大家细细分享。

这个月,我将用十个小时,通过直播,慢慢地讲我——一个初入职场十年的员工,与我心中的公司,与我眼里的中国经济。

5月7日20:00,第一场直播,欢迎大家点击下方卡片预约直播,一起来聆听这十年。

本篇作者 | 魏丹荑 |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吴晓波频道的3万小时

0 阅读:0

晓波说说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