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高中三年时光里,家长的作用举足轻重。有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成绩好的孩子就无需操心。在重压之下,孩子随时可能产生放弃的念头。而在这些关键时刻,家长的理解、陪伴对孩子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这世上不存在完美的父母。就算你做得不够好,也不必苛责自己。也许,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孩子在高中三年,路会走得更好。

一、别在言语上刺激孩子许多孩子经过多次努力后,成绩依然没有明显的进步。哪怕他们表面上装得满不在乎,实际上他们自己也很伤心。学习是充斥在他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现代家庭,高中生之间比的是什么?不是吃穿,不是家庭,而是学习!而是考试能考出的分!如果他们没有考好,他们自己能不伤心吗?然而,有些家长却没有察觉到孩子的压力。只要觉得孩子的学习与排名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就开始指责孩子没有尽力。
家长不要因为一时生气就口不择言。这是最没有效果、最不可取的教育方式。孩子不会因为家长的贬低而奋发图强。反而可能自暴自弃,陷入彻底“摆烂”的困境而难以挽回。

二、请记住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孩子在将来过得好考试成绩出来了。孩子考得不好,名次下降了。作为家长,心里肯定着急。你再着急,也只能忍。你再着急,也只能冷静。家长不能只盯着分数。而要帮助孩子分析分数背后的原因。是粗心了,是上课跟不上,还是放松了,还是遇到事了(比如早恋)?家长应冷静地找出原因,再找出应对措施。家长的焦虑只能加重孩子的焦虑。有时心理健康比分数更重要。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取得好成绩,但我们更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家长要做的是给孩子的内心注入力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家长们请牢记,我们所做的一切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孩子将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我们希望孩子在将来过得好。要是因为逼着孩子学习,结果把孩子逼出了心理问题,那就得不偿失了。

三、教育是征服而不是降伏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长要明白教育是一个“征服”的过程,而不是“降伏”过程。所谓征服,是要用爱、理解、智慧去赢得孩子内心的认可与尊重。而“降伏”是通过强硬的手段、严厉的惩罚让孩子屈服。当孩子与家长的观点产生冲突时,家长不要急于强行纠正。而是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进行交流。要用道理和情感去说服孩子。当孩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想法。即使这想法与见解与你不同。家长也应该鼓励孩子去尝试,而不是直接否定。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家长的引导。在成长的道路上与家长携手共进。纪伯伦说:“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尊重他们。
学长再给高中生们提点建议:
任何学科都要打好基础。
始终要记得,学习的重心是基础,一张数学卷子,基础题、中档题、难题的比例是7:2:1,基础打好了,至少数学及格不是问题。多翻教材。特别是文科生,很多时候政史地出的题,可能就是书上一些边边角角的东西,小字部分的例子,很可能会出题,像地理旧工业区为啥衰败,还有一些拓展,比如台风的构造,平时没事多翻翻,说不定高考就多个5分
高中教学节奏很快,一定要重视预习的作用。
提前阅读课本尝试推导公式,这样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更好地跟上老师的节奏,提高学习效率。高中如果没有预习,基本上很难听懂课程内容;而没有课后的练习、巩固以及复盘的习惯,就很容易掉队。预习、练习、复习,再加上举一反三的能力,这几方面缺一不可。 学会复盘。大家一提到提高成绩,首先想到的就是多做题、多刷题。但实际上,盲目刷题并不一定能带来显著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复盘,也就是在每次练习或考试后,花时间仔细回顾和反思。
问问自己:这道题为什么会错?是哪个公式或定理没有理解透彻?类似的题型还有哪些?通过这样的复盘,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避免一错再错。这样,每一次的练习都能成为一次有效的学习提升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