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赡是雍正最小的儿子,在乾隆继位的时候,弘瞻只有四岁,可以说是在一个懵懂的年龄当中,所以,弘瞻一生大部分的事情都发生在乾隆年间。笔者收集了一下弘瞻的历史,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其一,弘瞻的心理素质比较差,应该是很差。弘瞻自小长在圆明园之中,也就被称为圆明园阿哥,笔者查阅到史料。一天,小弘曕在圆明园内玩耍.乾隆看到了他,召他近前想和他说话,他却害怕皇帝哥哥,一溜烟跑掉了。乾隆帝满心不高兴,不好责怪小孩子,把太监们骂了一顿。这是一件事,另一件,应该是发生在乾隆三十四年之前,弘瞻因为在向皇太后请安的时候跪错了垫子,被乾隆小题大做, 罢免了弘瞻所有的官职,降为贝勒,并罚俸三年。从惩罚来看,在满清的皇室中,特别是相对于雍正时的腥风血雨,并不算重。而弘瞻此后郁郁寡欢,居然就这样病逝了。这件事可以看出弘瞻并没有太强的心理素质,也没经历过什么大事。其实这一点也比较容易解释,弘瞻四岁的时候,皇位已定,而他又那么小,乾隆肯定不会觉得这个小弟弟可以威胁自己。而乾隆初年,他为了笼络人心,留下一个宽仁的形象。对自己的几个弟弟都很不错。更何况是年幼的弘瞻
影视剧中的弘瞻
。
其二,弘瞻应该是一个学者。乾隆曾经请名师来教导他。这位老师是著名的诗人沈德潜,沈德潜在乾隆初年已经闻名遐迩,乾隆早就听说他的大名,非常仰慕他。这样的大师作为弘曕的老师,他终于学有所成,被誉为“诗宗归于正音,不为凡响”善诗词的弟子。弘曕博学多知,收藏了很多书籍,他的书房可与怡王府的明善堂相妣美。“弘曕善诗词,雅好藏书,与怡府明善堂埒。”从这一段记载来看,弘瞻的学问应该是不错的。只是,这些学问,只停留在学者的层面,对于治国理政的才能,至少从这里没有看到。而似乎乾隆对他的教育,也是偏重于学者。
其三,弘瞻有那时候贵族普遍有的劣根性。弘曕喜好积聚钱财,自己的行为放纵不检,对待下属却很苛刻严厉。本来很富有却仍旧疯狂敛财,他“居家尚节俭,俸响之银,至充栋宇”。他还因开设煤窑而强占平民产业。他恃宠自傲的种种作为,慢慢引起了乾隆的不满。一次,他奉命前往盛京恭送玉牒,他却上奏要先去打猎,然后再去盛京。乾隆帝非常生气,屡加训饬。弘曕仗着御弟身份,以为这些小事情,皇帝不能把自己怎么样。从这里可以看出,弘瞻也有那时候贵族特有的一些问题,就像他的哥哥弘昼,敢在朝堂之上殴打讷亲。其实,贵族的素质普遍不高,从弘瞻可以看出,满清其实已经出现了衰弱的先兆。
其四,弘瞻其实一直没有被重用。乾隆十五年(1750)弘曕刚满18岁,乾隆就让他管理武英殿、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御书处、药事房。又过了两年,乾隆十九年(1752)又让他负责管理造办处事务”。这些工作,更像是一些具体的事务性的工作,而作为皇室,他从来没得到机会染指政治。也就是满清统治中最核心的权利。他所做的,只是一些小修小补的工作。笔者觉得,说他被重用,只是在事务方面,国家的打针方针,他从来没机会接触。
这也是乾隆时期普遍存在的问题,乾隆时期,基本上大部分贵族都被排除在权利核心之外,后人评价,乾隆朝只有明君而没有名臣,大概就是整儿道理。
乾隆皇帝
总之,弘瞻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纨绔子弟,也是雍正儿子中争论最少的一个,他的一生该说是平淡无奇。就是享受的一生,贵族的一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