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用两年的时间写了48个字,你知道是哪48个字吗?

宝宝聊过去 2024-05-31 09:54:35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震惊世界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红军翻越了武夷山、五岭、乌蒙山等十八座大山,至于大大小小的山包,那就不计其数了。毛主席无暇去玩山赏水,但是那么多奇山异水,不时地映入他的眼帘,也就引发了他的诗情。毛主席就在马背上哼了一组与山有关系的词,这一组词纯粹是写“山”的,可以说是“山的赞歌”。毛主席的这三首小令,碾压古今,独树一帜。

作品原文: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坠,赖以拄其间。

第一首是从环视山峦的角度,写山之高。

毛主席在1957年1月,对这首词做过一个自注:“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这个山有多高?离天只有三尺三,而且“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作者引用这个民谣,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的高峻。

第二首从俯视的角度,就是从上往下看,从俯视群山的角度写了山之势。试想一下,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从横断面鸟瞰群峰,就发现山像万马奔腾一样倒海翻江。以此来形容红军队伍,在前进过程当中,看到敌人就像翻江倒海的巨浪一样,冲向敌人,反映了红军磅礴的气势。

第三首从仰视诸峰的角度,就是从下往上看的角度,来写了山之峭。这是从垂直的角度来写的“山,刺破青天锷未残”:用剑的锋利,来比喻山可以刺破青天。再往下看,发现这个山高高的耸立,把蓝天都给支撑起来了,不让蓝天倒下去,以此来形容红军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

这三首词可以说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山的物象,表面上是写山,实际上是用山来比喻人,比喻红军,以此来刻画红军的伟大形象。

文坛臣子郭沫若先生,曾经对这首词做过一个解释,他说:“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雄浑无极,第一首人山对立,第二首人山交感,第三首同化擎天者山也亦人也,而且十分形象地说明了山之高、之势、之峭。”

这三首词虽然短小,但是具有非常强大的容量,可以说是一字千钧,他突破了古人写这个词牌的容量小,气魄小和境界窄的特点,而写出了大题材、大主题和大境界,可以说是词约义丰,奇情壮釆。刷新了《十六字令》这个词牌的面貌。

毛主席的这三首词一共才48个字,可是他标注的时间是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可见毛主席对词的凝词炼句,所下的功夫之深,可谓“惜字如钻石”了,那是一般人所不能达到的,结果当然是字字珠玑,字字千钧了。

△遵义会议后不久的毛泽东。

0 阅读:3

宝宝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