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岁月中,比邓小平大5岁的继母问卓琳:你会和先贤离婚吗?

若尘看文化历史 2024-10-05 17:38:40

艰难岁月中,比邓小平大5岁的继母问卓琳:你会和先贤离婚吗?

1969年10月,秋风萧瑟。北京中南海某办公室内,邓小平正与汪东兴交谈。突然,邓小平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请求“我想带继母夏伯根一起去江西。”这个请求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一个70岁的老太太,为何会成为高级干部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员?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正等待我们去揭开。

2001年春天,101岁高龄的夏伯根离世。她的一生,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小说,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谁能想到,这位出身贫苦的农村妇女,会在晚年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政治家之一的邓小平的继母?更令人惊讶的是,她与邓小平之间的感情,竟比许多亲生母子还要深厚。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1949年。

重庆刚解放不久,西南局大门口来了两个风尘仆仆的乡下人。他们自称是邓小平的母亲和舅舅。警卫员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五十出头的女人,心里直嘀咕邓书记都45岁了,这怎么可能是他妈?

这位自称是邓小平母亲的女人,就是夏伯根。她比邓小平大不了几岁,却成了他的继母。这段关系的开始,还得从1936年说起。

那年,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娶了夏伯根为续弦。彼时的邓小平,早已远赴他乡参加革命,与继母素未谋面。按理说,这对继母子应该是最疏远的关系。可事实却出人意料。

邓绍昌去世后,夏伯根并未改嫁,而是留在邓家照顾老小。她不但要面对战乱年代的艰难,还要应对国民党的迫害。因为支持共产党,她曾被关进监狱,家里的积蓄也被罚光。

这些事迹传到了邓小平耳中。他深深被继母的担当和勇气所打动。在他心里,夏伯根不仅是父亲的续弦,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革命同志。

1949年,夏伯根终于见到了阔别多年的继子。邓小平紧紧握住她的手说“夏妈妈,留下来吧,我们一起生活,今后我们给你养老!”

就这样,夏伯根成了邓家的一员。但挑战才刚刚开始。作为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她要如何适应高干家庭的生活?

事实证明,我们多虑了。夏伯根不仅适应良好,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她起早贪黑操持家务,照顾孩子,让邓小平夫妇无后顾之忧。

卓琳常带着夏伯根游览北京名胜,向人介绍“这是小平的妈妈,我的婆婆!”这份真诚的认同,让夏伯根倍感温暖。

然而,好景不长。“文革”爆发后,邓小平被打倒,全家陷入困境。在这艰难时期,夏伯根展现出惊人的坚韧和智慧。

她想方设法改善邓小平的生活,甚至学会了酿酒和做豆瓣酱。更难能可贵的是,当很多人纷纷与“走资派”划清界限时,她依然坚定地站在邓小平一边。

1969年,邓小平被下放江西。70岁高龄的夏伯根毫不犹豫地跟随。就这样,邓小平、卓琳和夏伯根组成了一个特殊的“三人小组”,共同面对生活的艰辛。

在物资匮乏的岁月里,夏伯根总是抢着干活。有一次,邓小平突发感冒。夏伯根跑遍几个村子找草药,亲自熬药照料。邓小平深受感动,说“我们三个,一个都不能少,少了哪个都活不成!”

1973年,邓小平重返北京工作。夏伯根又主动承担起照顾第三代、第四代的重任。她用最朴实的爱,为邓家的每一个孩子遮风挡雨。

时光飞逝,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与世长辞。此时的夏伯根已患上老年痴呆,但她仿佛有所感应,突然拒绝进食。几天后,她被送进医院,不得不靠输液维持生命。

2001年春,101岁高龄的夏伯根离世。2009年,卓琳也驾鹤西去。这个特殊的“三人小组”终于在天国重聚。

有人说,血浓于水,可夏伯根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情比血更亲。她用一生的付出,赢得了全家人的爱戴,也为我们诠释了“家人”的真正含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对继母子的故事,无疑是一股暖流,温暖了无数人的心。

1 阅读:60

若尘看文化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