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之路:老兵发现了我的致命秘密,说放我一马全当修行

若尘看文化历史 2024-10-07 18:32:54

回家之路:老兵发现了我的致命秘密,说放我一马全当修行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消息传遍中国大地。街头巷尾,人们欢欣鼓舞,庆祝抗战胜利。然而,对于许多普通士兵来说,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位名叫徐东旭的年轻士兵,正踏上一段惊心动魄的逃亡之路。这是一个关于生存、勇气和家园的故事,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在安徽潜山县的一个小村庄里,96岁的徐东旭坐在院子里晒太阳。他的目光迷离,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turbulent的岁月。

1949年春天,解放军进驻安徽。对徐东旭来说,这意味着他可以彻底告别那段颠沛流离的日子,过上安稳的生活。由于家境贫寒,他在此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都没受到冲击。直到70岁退休,他一直在生产队当会计、队长,平平安安地度过了大半辈子。

然而,谁能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老人,年轻时曾经历过三次惊险的逃亡?

故事要从1947年说起。那年春天,徐东旭被派到师部军士队集训,准备当军官。这本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可他却心急如焚。原来,他听说49师很快要调到东北去驻防。

“东北那么远,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连尸体都回不了家啊。”徐东旭心想。于是,他决定再次逃跑。

再次?没错,这已经是徐东旭第二次逃亡了。第一次是在1945年春天,那时他才15岁,刚被强行征兵没多久。

那天晚上,徐东旭和几个老乡在打牌赌钱。赢了钱后,他们突发奇想,决定趁机逃跑。可惜天不遂人愿,他们刚出军营就被抓了回来。

这次失败的经历并没有打消徐东旭的念头。相反,它让他学会了更加谨慎,为日后的逃亡积累了经验。

回到1947年,徐东旭和几个老乡趁着夜色溜出了营地。他们东躲西藏,好不容易才到了南京港。为了不引人注意,他们还把一个非军人打扮成士兵的样子。

上船后,他们巧遇两个少校军官。徐东旭眼珠一转,编了个谎言说他们是被打散的部队,想先回家看看。军官将信将疑,但也没多问。

船到安庆时,码头又在严查。眼看就要功亏一篑,徐东旭灵机一动,向那两个军官求助。军官大骂守卫,把徐东旭几人放了出去。

就这样,经过千辛万苦,徐东旭第二次成功逃回了家。然而,好景不长。1947年8月的一天,他在集市上被保长认出来了。

第二天,几个人突然冲出来把他抓住,说是“签号到了”。原来又要拉壮丁了。徐东旭被押送到安庆,然后坐船到了南通,被编入国民党整编第49师。

这次他学乖了,不敢轻举妄动。部队驻扎在如皋至泰州一线,经常和解放军交火。徐东旭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好几次差点丧命。

有一次吃饭时,他手里的搪瓷缸突然被子弹打飞。战友们都说这是不祥之兆,连长也默默拍了拍他的肩膀。但徐东旭并不气馁,他捡起缸子又装了一碗饭吃完。“人命在天,当兵的死就死吧!”他在心里想。

几个月后,徐东旭被选送到师军士队集训。这是为基层军官做储备的,意味着他有机会当军官了。但徐东旭心里还是惦记着家。这次集训给了他最后一次逃跑的机会。

就这样,徐东旭踏上了第三次逃亡之路。这一次,他终于成功了。

回到家乡的那一刻,徐东旭激动得热泪盈眶。推开家门,他扑到父母怀里大哭起来“爹,娘,我回来了!”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像徐东旭这样的普通士兵比比皆是。他们既不是英雄,也不是逃兵,只是在乱世中寻求生存的普通人。他们的故事,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缩影。

有人说,徐东旭三次逃亡,是为了逃避战争。但细想想,他不是在逃避,而是在追寻。追寻的是对家的眷恋,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在枪林弹雨中,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这种执着和勇气,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如今的徐东旭,已经是个96岁的老人了。当他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时,那段逃亡的岁月,仿佛就在昨天。“我很庆幸能活到今天,亲眼见证祖国的巨大变化。”他说,“希望年轻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好好建设我们的国家。”

这或许就是一个老兵留给后人最宝贵的遗产。

0 阅读:1

若尘看文化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