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华负伤住院,院长问:中央红军可以吃鸡吗

若尘看文化历史 2024-10-07 17:38:40

程子华负伤住院,院长问:中央红军可以吃鸡吗

1933年春天,大别山深处。一场看似荒诞的“禁令”正在红二十五军中悄然蔓延。战士们被告知,从今往后,严禁吃鸡。这个决定不仅引发了军中轩然大波,更成为了一道独特的“军规”,甚至一度成为衡量红军本色的标准。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放弃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来源,这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合常理的规定,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内在逻辑。

【内容】

话说那年头,老百姓们可没少受白军的欺负。那帮兵爷进了村,鸡飞狗跳是常事。可红军来了不一样,规矩得很,连只鸡都不碰。咱们村老张头常说“红军来了鸡不惊,白军来了鸡遭殃。”这话一下子就传开了,成了评判军队好坏的标准。

谁曾想,这事儿还真让红军的大头目们听去了。那天,几个领导凑一块儿,你一言我一语,竟然真把“不吃鸡”定成了规矩。这消息一传开,可把大伙儿乐坏了。有人说“这红军,真是为咱老百姓着想啊!”也有人直摇头“这规矩定得,也太死板了吧?”

这“不吃鸡”的规矩一出,可没少闹出笑话。记得有回,一个老奶奶抱着两只肥鸡来慰问红军,硬是被婉拒了。老太太急得直跺脚“娃啊,打仗多辛苦,吃点鸡补补身子嘛!”红军小伙子憋得脸通红,只好解释“大娘,我们有规矩,不能吃鸡的。”老太太听了,直挠头“咋还有这种规矩?没听说过啊!”

再说那次,红军在村里驻扎,晚上一只鸡误闯营地。值夜的小战士看见了,愣是不敢动,生怕被人说破坏纪律。结果那鸡在营地里上蹿下跳,闹得鸡飞狗跳。第二天,连长哭笑不得“同志们,咱们是不吃鸡,但也不是怕鸡啊!”

这些故事很快在咱们老百姓中间传开了。大伙儿觉得新鲜,也更加敬佩红军。可谁知道,这规定后来给红军自个儿惹了不少麻烦。

有一回,一个小战士受了重伤,大夫说得喝点鸡汤才行。这下可难住了大家。最后还是首长拍板“为了救人,破例一次!”这事儿传出去,大伙儿都说“红军真重情义,连规矩都舍得破!”

还有次,红军在集市上缴获了敌人的物资,里头有不少鸡。按说这是战利品,可以自个儿处理。可红军愣是把鸡全都分给了老百姓。有人看见,红军小伙子看着那些肥嘟嘟的鸡,直咽口水,心里不知多纠结。

时间长了,连队里也有了不同声音。有人说“咱们是不是把规矩定得太死了?”也有人嘀咕“又不是偷鸡摸狗,有啥不能吃的?”这话要是让首长听见了,准得挨批评。

可就在大伙儿觉得这规定怪麻烦的时候,一件事让所有人都改变了看法。

那天,红军在一个村子里驻扎。有个老奶奶听说红军不吃鸡,非要送鸡给他们。红军小伙子们好说歹说,就是不收。老奶奶明白了他们的规矩,高兴得直说“红军真好”。谁知道,当天晚上,她偷偷给红军送来了一大筐鸡蛋。这事一传开,大伙儿都明白过来了“原来不吃鸡,是为了赢得咱老百姓的心啊!”

打那以后,虽说偶尔还有人抱怨,但大多数红军战士都更加自觉地遵守这个规定了。他们明白,这看似小小的规定,其实是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

再说那会儿,国民党军队大举“围剿”革命根据地,老百姓们苦不堪言。在这种情况下,红军更需要赢得民心。“不吃鸡”的规定,恰恰体现了红军对群众利益的高度重视。

要知道,那时候养鸡可不是小事。对咱们老百姓来说,一只鸡就是“活钱”啊!可以换粮食,甚至可能是一家人度过难关的希望。红军深知这一点,才会如此严格要求自己。这种自我约束,在当时的环境下可不容易,却赢得了咱们老百姓的广泛支持。

后来啊,随着形势变化,红军也对这个规定做了调整。但是“不吃鸡”背后的那股劲儿 - 严守纪律、赢得民心 - 一直没变。

有人说,这“不吃鸡”的故事,看似小,其实大有来头。它告诉我们,再小的事,只要关系到老百姓的利益,就不是小事;再大的牺牲,只要能换来民心,就值得。这,或许就是红军留给我们最珍贵的财富。

0 阅读:30

若尘看文化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