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没有无解的阳谋,只有龌龊的人心!

廖俊宇来了 2025-02-24 13:13:54

在历史上有很多看似无解的阳谋,但这些阳谋之所以无解,是因为阳谋本身受害者的性格缺陷。这就像做人一样,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无愧于心不为虚名,那么再厉害的阳谋对这个人也是无济于事的。而阳谋之所以能够盛行,是因为这个人身上有一些别人看不到的弱点。而我们纵观历史,那些身中阳谋的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自负和遇人不淑。下面我们就解析一下:这些无解的阳谋背后所包含着的龌龊人心。

首先就是二桃沙三士,简单来说就是齐景公为了除掉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于是采用晏子的计谋赏赐给三个勇士两个桃,于是引发了这场阳谋。这也是被称为古代第一阳谋,很多人认为这个阳谋是无解的,之所以无解就是由于这三个人的贪婪和好胜心导致的。因为但凡有一个人因为谦逊把桃让给另外一个,那么这场阳谋也会落空。而破解这个阳谋很简单,就是三个人都不要桃,然后让给齐景公和晏子吃。

如果真的是这样,晏子就没必要提出二桃杀三士了。而晏子提出这个计谋的原因,就是分析出了这三个人贪婪的个性,他们表面称兄道弟,但为了利益能手足相残。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说,他们的荣华富贵不够吗?而这也映射出历朝历代的贪婪,导致了民怨沸腾并最终改朝换代。而历朝历代的聪明人虽然也很多,但放在这些贪欲的权贵身上,却如九牛一毛,这也是王朝更迭古今不绝的原因。这也更说明了这些阳谋并非无解,而是由于人心的贪婪。

其次就是围魏救赵,很多人认为这个计谋也是无解的。因为如果庞涓救了就中了孙膑的诡计,如果庞涓不救,那么就会得罪于魏惠王,这也就是庞涓的遇人不淑。古代有句名言: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一个人选择适合自己的君王,这也是最基本的修养。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把魏惠王换成李世民或者朱元璋,他们还会让庞涓回师吗?臣强主弱则将陨,主强臣弱则国殇。

而后来秦国也遇到了围魏救赵的情况,第一次是楚国打到秦国腹地蓝田,秦惠文王没有召回将领,最终楚国精锐被灭,并且回师合击楚军大获全胜。第二次是楚国项燕攻打秦始皇,结果因为楚王的投降而分崩离析。同样是一样的计策,不同的君主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庞涓的失败就是错投魏惠王这样的昏君,最终落了个兵败身死的下场,而庞涓的才能在当时除了孙膑外谁还是其对手呢?

最后就是收买人心,比如刘备入蜀收买人心。如果刘璋制止刘备,毫无疑问就是得罪于百姓,如果任其发展,那么必然威胁到自己,这也是阳谋的一种。那么问题来了,刘璋父子统治了几十年的益州,为什么会如此被刘备收买呢?如果一两个人还是正常,如果大部分都是这样,这只能说明刘璋的无能导致的。这就像你养了三十年的孩子,因为一根棒棒糖跟别人跑了一样。

而背后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三十年来他时时受你的压迫,因此对你只有仇恨而没有恩情。换句话说,没有棒棒糖,他也会第一时间逃离魔爪。益州百姓也是一样,他们长时间受到刘焉、刘璋父子的高压统治,因此但凡又一个人给一点好处,那都是恩人。因此张鲁才能割据汉中,刘备才能达到收买人心的目的。如果刘璋父子让百姓安居乐业,让整个蜀中律法严明,那么谁还会为了这三瓜两枣去投靠刘备和张鲁呢?

对于益州百姓而言,他们知道刘备在收买人心,他们知道刘备是为了取代张鲁,但他们愿意被收买,他们更愿意刘备代替刘璋统治他们。而阳谋也是一样,如果他们自身没有缺陷和不足,那么别人又能拿你怎么样呢?我们与其用阴谋论看待这个世界,不如做好自己。如果你真的得民心,那么即使危急时刻,百姓也会相助你。因为他保卫的不只是你,更是自己的家园和幸福,这不就是凝聚力吗?

0 阅读:10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55

用户10xxx55

2
2025-02-24 17:04

不管是阳谋还是阴谋,把握人心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