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实验证实,量子力学的“物理坍缩理论”存在严重问题

康托的天堂 2022-10-21 02:02:26

客观现实是如何从量子力学的各种可能性中显现出来的?这个问题是量子力学最棘手的问题。最近,物理学家利用粒子物理仪器来验证这样一个想法,即量子可能性“坍缩(坍塌)”为单一的经典现实不仅是一种数学上的需要,而且是一个真实的物理过程,这个想法被称为“物理坍缩”。实验没有发现“物理坍塌”的证据。

现在下结论说“物理坍缩”不会发生还为时过早。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实验模型还有改进空间。但不管怎样,试图解开量子理论最大的谜团还任重道远。

导致坍塌的原因是什么?

物理坍缩模型旨在解决传统量子理论的一个核心困境。1926年,薛定谔断言,一个量子对象是由一个称为波函数的数学实体描述的,波函数封装了关于该对象及其属性的所有信息。波函数描述的是一种波,但不是物理波,而是是一种“概率波”,它预测了量子对象的各种可能结果,以及在给定的实验中观察到其中任何一种结果的概率。

像这样的探测器,最初是为中微子研究而设计的,现在已经承担了测试物理坍缩理论的任务。

如果用相同的方法对这些物体进行多次测量,波函数总是能正确地预测结果的统计分布。但是没有办法知道任何单个测量的结果会是什么——量子力学只提供了概率。那是什么决定了一个特定的观察结果的呢?1932年,数学物理学家约翰·冯·诺伊曼提出,在进行测量时,波函数“坍缩”为一种可能的结果。这个过程本质上是随机的。量子力学本身似乎无法预测坍缩,这需要人工计算。

作为一种特殊的数学技巧,“波函数坍缩”运行得很好。但在一些人看来,这似乎是一种令人不满意的“花招”。爱因斯坦把它比作“上帝掷骰子”。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在哥本哈根解释中声称,这个问题是不可回避的,物理学家必须承认量子体系和经典体系之间的一个基本区别。相反,1957年,物理学家休·埃弗雷特断言波函数坍缩只是一种幻觉,事实上,所有的结果都是在无数个平行宇宙中实现的——物理学家现在称之为“多世界解释”。

物理学家金英旭(Inwook Kim)说,

事实是,波函数坍缩的根本原因尚不清楚。

1986年,意大利物理学家Giancarlo Ghirardi等人提出了一个解释。他们说,如果薛定谔的波动方程不是全部呢?他们假设,一个量子系统不断受到一些未知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可以诱导它自发地跳入可能的可观测状态之一,其时间尺度取决于系统的大小。一个小的、孤立的系统,比如一个处于量子叠加态的原子,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这种状态。但更大的物体——比如一只猫,几乎瞬间就会坍缩到定义明确的经典状态。这是第一个物理坍缩模型(GRW)。后来一种改进的模型(CSL)涉及逐渐的、连续的坍缩,而不是突然的跳跃。这些模型与其说是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不如说是对量子力学的补充。

是什么通过波函数坍缩导致了这种自发的“定位”的?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牛津大学的数学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等人提出了一个可能的坍缩原因:引力。他们的想法是,如果一个量子物体处于多个位置的叠加状态,每个位置状态都会通过它们的引力相互作用“感觉”到其他的位置状态。就好像这种引力导致物体测量自己,迫使它坍缩。或者如果从广义相对论的角度来看,位置的叠加会同时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扭曲时空结构,这是广义相对论无法“容忍的”。正如彭罗斯所说,在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的对峙中,量子将首先破裂。

真理的检验

与哥本哈根和埃弗雷特的解释相比,物理坍缩模型具有可观察预测的优点——因此是可测试和可证伪的。

如果确实有一个未知因素的扰动,引发了量子坍缩(不管是引力效应还是其他什么),那么所有的粒子都将不断地与这个扰动相互作用(不管它们是否处于叠加状态)。理论上,这些应该是可以检测到的。研究人员说,这种相互作用应该会类似于布朗运动。

目前的物理坍缩模型表明,这种扩散运动只是非常轻微的。尽管如此,如果粒子带电,运动过程将产生电磁辐射。研究人员已经证明,这种辐射的产生可以从任何坍缩模型中得到预测。

然而,虽然想法很简单,但在实践中测试并不容易。预测的信号非常微弱,这意味着实验必须利用大量的带电粒子才能得到可检测的信号,并且噪声必须保持在较低水平。只有最灵敏的实验仪器才能满足这些条件,比如那些用来探测暗物质或中微子的设备。

1996年,纽约汉密尔顿学院的一名本科生提出用基于锗的中微子实验,来探测x射线发射的CSL特征。他们的想法是,锗中的质子和电子会发出自发辐射,而超灵敏的探测器会捕捉到这些辐射。然而,直到最近,具有所需灵敏度的仪器才上线。

2020年,意大利的一个团队使用了这种锗探测器来测试一种坍缩模型(Diósi-Penrose模型)。在降噪之后,物理学没有看到任何辐射。在今年8月发表的一篇论文中,2020年的结果被证实和加强了。

量子意识?

Diósi-Penrose物理坍缩模型中最具话题性的预测是,它可能解释意识。具体来说,引力可能会在神经元中诱发量子力学振动的坍缩,从而触发意识。罗杰·彭罗斯与麻醉学家斯图尔特·哈默洛夫合作提出的这些想法。如果物理坍缩模型被实验证伪,那么这些模型就不可能解释意识。

格尔达的实验有一个很大的容器,它将把探测器放在一个液态氩保护层中。水箱周围的大厅将装满纯净水。

尽管物理坍缩模型存在严重问题,但它们并没有完全消亡。不同的模型对坍缩的性质做出了非常不同的假设。虽然实验测试已经排除了这些数值最合理的可能性,但仍有一线希望。

连续自发定位模型提出,干扰波函数的物理实体是某种“噪声场”,目前的测试假设它是“白噪声”:在所有频率上都是均匀的。这是最简单的假设。但也有可能噪音是“有色的”。要测试这些更复杂的模型,需要在更高的能量下测量发射光谱。

4 阅读:678
评论列表
  • 2022-10-21 13:11

    光的本质属性就是电磁波!没有粒子性!用光的电磁感应原理能完美地解释光电效应实验。根据本人用光波的电磁感应原理解释光电效应实验可以推导出用偏振光做光电效应实验会对逸出电子方向产生影响,逸出电子的方向与入射光波包的切线方向相同,而实验证明推论完全正确!光的电磁感应原理导论1:光的泡包的磁通变化率与光的频率成正比,所以光的波泡对电子的感应能力与光的频率成正比!与实验结果相符。而光子论的假设是无法解释逸出电子方向与普通入射光方向无关的实验事实,而且逸出电子方向可以与入射光方向相反,爱因斯坦的光子论假设是光子撞击电子产生光电效应的,按此推论逸出电子方向应该与入射光同向,而实验事实却是与入射光方向无关反而与偏振光的偏振方向有关。所有实验证明用光波包电磁感应原理解释光电效应实验才是正确的光子论是错误的,波粒两象性更是谎谬!所谓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我认为是电子撞击双缝产生的衍生物,我们可以用不同村质的金属材料来做双缝中间隔栅两侧也用不同的金属看还能不能产生双干涉现象就知道。最简单的原因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是不怕观察的,为什么电子双缝干涉怕观察?那是因为光的双缝干涉是真正的双缝干涉电子双缝干涉是假的双缝干涉。

  • 2022-10-21 22:29

    我发现一个问题,首先我发现有些人思想不通在于基本逻辑就错,但他又有道理在于他用经历知识坚固自己的人生道理从而影响他人。在这里又引申一个问题,如果西方人的知识道理在基础逻辑上存在错误只因人家技术先进强大影响我们会产生什么问题呢?

  • 2022-10-21 13:12

    应该发明一个字代替“复数”的“复”,音调最好也变一下。不然容易和英语里单复数混淆,和数学里“负数”混淆。

  • 2022-10-21 12:25

    从薛定锷的波函数方程可知,这是一个积分的结论。左边是两个函数的积,一个是调和级数,一个是波函数,右边是虚数与波函数导数之积。这是一个微分方程。还需要积分一次,才能求出原函数及方程。显然,这是一个二重积分的结果。事实上,在出现调和级数的积分运算中,收敛是非常缓慢的,从而导致波函数的不精确。从而,使符合现实的离散型数据,看起来是连续的。

  • 2022-10-21 09:33

    沾量子即骗子

  • 2022-10-21 12:46

    我数学差,纯属个人意见,量子力学诞生初有两种姓氏,一种是矩阵力学,两一种是波动力学,含i的复数运算法则就是和矩阵运算法则对应,也是两者是统一的基础。这也是确定原理的根部原因。

  • 2022-10-21 13:01

    有没有人用人话讲一下虚数出现在量子力学中意义是什么

  • 2022-10-21 13:08

    好,新一代的十万个为什么 ,科学家们的作业题,看来一万年也做不完

  • 2022-11-27 09:31

    好文章[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康托的天堂

简介:科学如此美妙,我想让你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