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世界,全球海上贸易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随着各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海上运输作为国际贸易的主动脉,承载着海量的货物往来。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贸易中超过 80% 的货物通过海运完成,每年经南海海域的贸易额高达数万亿美元,这凸显了海上贸易通道的极端重要性。
而中美两国,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在海上贸易控制权的争夺上愈发激烈,这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深刻影响着国际局势的走向。
近期,中国海军宣布在黄岩岛进行战备警巡。黄岩岛,这座位于南海的战略要地,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与此同时,美国为维护其霸权地位,小动作不断,特朗普时期妄图控制格陵兰岛与巴拿马运河,试图在全球贸易通道控制权的争夺中抢占先机。
而美国推行的 “印太战略”,看似来势汹汹,实则外强中干,在种种现实困境下正走向失败的深渊。这一系列事件背后,是中美两国海上力量的深度博弈,也预示着未来全球海上贸易格局的风云变幻。
黄岩岛:中国主权的坚定捍卫
黄岩岛,这座位于南海中沙群岛东部边缘的战略要地,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国广袤的蓝色国土之上。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距离菲律宾吕宋岛西海岸约 230 公里,与我国海南岛的直线距离约 1000 公里左右,正处在南海航道的咽喉要冲,每年数以万计的商船穿梭于此,掌控着南海地区海上交通的命脉。
黄岩岛自身条件亦极为优越,是中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岛礁,礁盘面积广袤,约达 150 平方公里,四周为距水面 0.5 米到 3 米之间的环形礁盘,内部形成一个面积约 130 平方公里、水深在 10 - 20 米的潟湖,为过往船只提供了天然的避风良港。
从历史的长河溯源,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早在元朝时期,元世祖忽必烈为统一历法,派太史令郭守敬进行 “四海测验”,最南端的测量点就设在黄岩岛,将其明确纳入当时中国的疆域版图之中。
此后,明清历代政府均对黄岩岛行使着有效的管辖权,中国渔民世世代代在此捕鱼劳作,以海为田,将黄岩岛周边海域当作传统渔场。近代以来,尽管国际风云变幻,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从未动摇。
中华民国时期,官方地图和文件多次明确黄岩岛的归属;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持续对黄岩岛进行科学考察、资源勘探等活动,不断强化对这片土地的管理与呵护。
近期,中国海军宣布在黄岩岛进行战备警巡,彰显出中国捍卫主权的坚定决心。12 月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持续加强黄岩岛领海周边海空域巡逻警戒,进一步强化有关海空域管控力度。
特朗普的 “野心” 布局与中美博弈新态势
格陵兰岛,这座世界第一大岛,黄岩岛是南海明珠,那格陵兰岛,无疑是北极明珠,横卧于北美洲东北部,大部分区域处于北极圈内,隶属于丹麦自治领地,其国防和外交事务由丹麦政府掌管。它的面积高达 216 万平方公里,说是岛,但堪称大陆。岛上仅有 5.6 万余人居住,地广人稀,常年被冰雪覆盖,气候严寒。
然而,这片 “苦寒之地” 却蕴含着无尽的宝藏,拥有着超乎想象的战略价值。在资源方面,格陵兰岛堪称一座巨大的 “资源宝库”。稀土矿储量惊人,超 3800 万吨稀土氧化物沉睡于这片土地之下,要知道全世界其他地方的稀土氧化物总量也就约 1.2 亿吨,稀土作为 “工业味精”,在电子产品、高精尖装备制造等领域不可或缺,掌控了稀土资源,便如同握住了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命脉。
此外,其东北部据传闻蕴藏着 310 亿桶石油,还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整个北极附近区域本就是油气资源的富集地,格陵兰岛自然不甘示弱。同时,渔业资源也极为丰富,位于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冷水交汇处,鳕鱼、大比目鱼等种类繁多,渔业曾是当地居民最重要的产业,甚至为保护渔业资源,格陵兰岛早在 1985 年就宣布脱离欧盟。
从战略角度而言,格陵兰岛连接大西洋和北冰洋,处于控制两洋进出的咽喉海域,西邻美洲大陆,东望亚欧大陆,可谓 “通两洋、瞰两陆”,是真正意义上的 “战略制高点”。
一方面,它可为导弹发射提供地球上最安全、最理想的场地,一旦控制此地,就等于拥有了覆盖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导弹发射点;另一方面,岛周边冰层覆盖的海洋是潜艇绝佳的隐蔽伪装之所,潜艇在此进出如入无人之境。
再者,格陵兰岛还是监视俄罗斯的前沿据点,在格陵兰岛、冰岛与英国之间的 “GIUK 缺口”,是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海军基地的北方舰队进入大西洋的必经之路,掌控格陵兰岛,就如同在这关键区域安装了一个 “摄像头”。
事实上,美国早在 1951 年就在格陵兰岛北部修建了图勒空军基地,虽基地不大,却配备超过 3500 个天线,搜索监视范围可覆盖整个北冰洋和俄罗斯北部海岸,是美国不折不扣的 “洲际导弹之眼”。
特朗普对格陵兰岛觊觎已久,2019 年 8 月在其第一任期内,便表露想 “购买格陵兰岛” 的意向,被丹麦首相梅特・弗雷德里克森斥为 “无稽之谈”,特朗普甚至气到立刻取消了次月对丹麦的国事访问。
近期,他再次宣称 “出于国家安全和全球自由的目的,美国认为,(美国)拥有和控制格陵兰岛是绝对必要的”。丹麦及格陵兰岛当局迅速回应,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总理埃格德霸气回怼 “格陵兰岛是我们的,我们是非卖品,永远不会出售”。
丹麦首相办公室表示支持这一立场,丹麦政府还宣布大幅增加对格陵兰岛的国防开支,计划斥资 15 亿美元购买检查船、无人机、增加北极司令部人员以及升级格陵兰岛的民用机场,使其能够起降 F-35 战机。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资深政治学者佩扎德指出,特朗普此举或许是在向中国传达信息,中国在北极日渐增长的影响力以及中俄关系皆是美国的关切要点,同时也可能向丹麦施压,暗示其若对中国过于友好,美国将从中作梗。
特朗普妄图控制格陵兰岛,无疑是想将北极航道这一极具商业价值的通道纳入囊中,为美国在未来的全球贸易竞争中抢占先机,进一步巩固其霸权地位,这使得中美在北极地区的潜在竞争愈发激烈,战略博弈的阴影悄然笼罩。
(二)巴拿马运河:贸易咽喉的掌控之争巴拿马运河,这条闻名遐迩的 “黄金水道”,承载着国际贸易的厚重历史与繁荣希望。它位于中美洲巴拿马地峡,连接着大西洋与太平洋,全长 82 公里,自 1914 年通航以来,彻底改写了全球航运版图,让船只无需绕行南美洲南端的合恩角,大幅缩短了航程,成为国际贸易名副其实的生命线。
一艘从美国东海岸驶向亚洲的货船,若绕行合恩角,航程将超过 2 万公里,而经巴拿马运河,航程可缩短至约 1.5 万公里,时间节省近两周,运输成本显著降低,使得全球贸易往来更加高效便捷。
回首往昔,巴拿马运河的历史满是殖民与抗争的沧桑印记。19 世纪末,法国人费迪南德・德・雷赛布率先尝试开凿运河,却因技术难题与资金困境折戟沉沙。
20 世纪初,美国接手这一宏伟工程,凭借强大的国力,耗时十年,于 1914 年竣工通航。但此后巴拿马人民为夺回运河主权,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艰苦抗争。
直至 1977 年,美国与巴拿马签署《托里霍斯 - 卡特条约》,约定 1999年开始将运河控制权完全移交巴拿马政府,至此,巴拿马才真正实现对这条 “国宝级” 水道的自主掌控。
特朗普却公然宣称巴拿马运河是 “美国重要国家资产”,扬言要 “收回” 控制权。他在社交媒体上频繁指责巴拿马运河对美国船只收取过高费用,声称若巴拿马不停止这种 “敲诈”,美国必将采取行动。
圣诞节当天,他甚至发文污蔑 “中国出色的士兵们,他们满怀爱心,但(中国)非法地运营着巴拿马运河”,试图将中国卷入舆论漩涡,为其 “收回” 运河控制权制造借口。
巴拿马方面对此予以坚决驳斥,巴拿马总统穆利诺与三位前总统发表联合声明,重申巴拿马对运河的绝对控制权,强调国家主权不容侵犯,运河的使命是为人类贸易服务,主权问题绝无协商余地。巴拿马运河管理局也澄清,对过河船只征收的是统一费用,依据船只大小和用途而定,从未针对美国船只抬高价格。
美国之所以如此执着于巴拿马运河,背后是其对全球贸易主导权的贪婪欲望。中国近年来在巴拿马的影响力逐步提升,中企积极参与巴拿马的港口建设、基础设施投资等项目,为当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美国船舶业相对衰落,面对中国航运力量的蓬勃发展,心生焦虑,妄图通过掌控巴拿马运河,打压中国海上贸易,维持自身优势。特朗普的这一行径,不仅是对巴拿马主权的粗暴践踏,更是在中美贸易竞争的天平上,妄图私自添加有利于美国的砝码,加剧了两国在全球贸易领域的紧张对峙局势。
美国印太战略:溃败的图谋
美国的 “印太战略”,自推出以来便备受瞩目,看似布局宏大、雄心勃勃,实则暗藏诸多弊端,在现实的冲击下正一步步走向衰败。
这一战略的核心内容,是以美国为主导,拉拢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盟友,企图构建一个从太平洋到印度洋的战略包围圈,遏制中国的崛起。
“四方安全对话” 机制便是其重要抓手,美国频繁组织四国峰会,打着维护地区安全、促进自由开放秩序的幌子,在抗疫、基础设施建设、气候变化等领域大做文章,实则背地里干着遏制中国的勾当。
在南海、台海等敏感区域,四国妄图通过联合监控船舶动向、海岸警卫队联合巡航等行动,干扰中国船只活动,给中国的海上发展制造障碍。
然而,深入剖析便会发现,这一战略的失败早已注定。从盟友的利益考量来看,中国是美日印澳四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市场对他们的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日本为例,日本人口老龄化、市场萎缩,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为日本企业提供了广阔天地,汽车、电子等行业诸多日企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煤炭等资源大量出口中国,中国是其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国,一旦失去中国市场,澳大利亚经济将遭受重创;印度虽有大国雄心,但其经济发展仍需外部助力,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在其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
特朗普时期发起的对华贸易战,不仅未给美国带来预期利益,反而抬高了消费价格,令农民破产,企业受损,让各国对与中国 “脱钩” 的危害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他们自然不愿为了美国的霸权野心牺牲自身经济利益,充当 “马前卒”。
再看美国自身,国内矛盾重重,“美国优先” 政策搅乱了国际合作秩序,也让盟友心生疑虑。在印太战略实施过程中,美国一方面要求盟友增加军费分摊,另一方面又在贸易上对盟友开刀,如对欧盟、日本等征收高额钢铝关税,引发诸多不满。
同时,美国两党政治的分歧也使得印太战略的连贯性大打折扣,特朗普时期推行的一些政策到拜登时期便出现摇摆,令盟友无所适从。而且,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深陷泥潭,大量战略资源被牵制,对印太地区的投入和关注相对减少,削弱了印太战略的推进力度。
国际社会对美国的印太战略也多有抵触。东盟国家一直倡导 “不选边站队”,追求区域合作与和平稳定发展,美国强行将地缘政治对抗引入该地区,与东盟的理念背道而驰。
大多数东盟国家深知,与中国保持友好合作关系,既能从 “一带一路” 倡议等项目中获得基础设施建设、经贸投资等实惠,又能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自身发展,因而对美国的拉拢持谨慎态度,不愿轻易卷入大国对抗的漩涡。
诸多因素交织,让美国的印太战略陷入僵局,难以达成其遏制中国、维护霸权的目标,其衰败之势愈发明显,未来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将随之受到削弱。
中菲南海互动:稳定大局中的波澜
中菲在南海的关系,多年来一直交织着合作与争端。回望历史,自上世纪以来,菲律宾在美国的撑腰下,在南海问题上屡屡对中国发起挑衅。上世纪 90 年代,菲律宾频繁扣押中国在黄岩岛海域作业的渔船,渔民们辛苦捕捞的渔获被倾倒,船只被非法扣留,他们的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
进入 21 世纪,菲律宾更是变本加厉,妄图通过单方面立法,将黄岩岛、仁爱礁等中国岛礁据为己有,还在仁爱礁上用一艘破旧的登陆舰 “坐滩”,试图长期非法侵占。
然而,中国始终顾全大局,一方面坚定地捍卫自身主权,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和平解决争端的途径。中国提出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的主张,期望与菲律宾共享南海的丰富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多年来,中国向菲律宾灾区提供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帮助菲律宾抗击台风灾害,修复基础设施;在渔业领域,允许菲律宾渔民在黄岩岛等海域的特定区域捕鱼,保障他们的生计。
但菲律宾小马科斯政府上台后,却背信弃义,甘愿充当美国遏制中国的 “马前卒”,在南海问题上屡屡玩火。近期,菲律宾在黄岩岛、鲎藤礁等地的挑衅行为愈发猖獗。据环球网报道,12 月以来,菲律宾增大对鲎藤礁的侵闯动作,其海岸警卫队打着 “保护菲律宾渔民” 的幌子,向鲎藤礁海域 “部署了两艘巡逻船”,分别为舷号 MRRV - 9702 的 “梅尔乔拉・阿基诺” 号和舷号 MRRV - 4411 的 “恩加诺角” 号,这两艘船均由日本建造。
中国海警迅速行动,对擅闯岛礁海域的菲船实施管控。从现场画面可见,中国海警船严阵以待,对菲方船只进行警告、劝阻,菲方船只却佯装捕鱼,拒不撤离,甚至携带媒体记者摆拍炒作,妄图颠倒黑白。
与此同时,在黄岩岛方向,菲律宾也小动作不断。就在中国向联合国交存黄岩岛领海基线声明和海图后不久,12 月 4 日,菲律宾海警局和渔业局出动 4 艘船只,悍然强闯黄岩岛领海基线。中国海警毫不手软,3302 号海警船追着一艘菲律宾海警船持续发射水炮,迫使菲船加足马力逃窜。中国海军 054A 型护卫舰咸宁号(编号 500)也及时现身,为海警提供强有力的后盾支持,彰显中国捍卫主权的坚定决心与强大实力。
面对菲律宾的屡屡挑衅,中国海警与海军协同作战,展现出卓越的应对能力。中国海警船装备精良,水炮、强光警示等非致命性武器一应俱全,既能有效驱离入侵船只,又能避免冲突升级;海警队员们训练有素,精通国际法与海上执法程序,在面对菲方的无理纠缠与媒体炒作时,始终保持克制,依法依规进行处置。
海军舰艇则如定海神针,凭借先进的舰载武器系统、强大的防空反潜能力,为海警执法提供战略威慑,让菲方不敢轻举妄动。二者紧密配合,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海上防线,有力地捍卫了中国的南海主权与海洋权益。
中国深知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这不仅关乎地区的繁荣发展,更是全球海上贸易有序运行的关键保障。中国始终致力于遵守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恪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积极与东盟国家推进 “南海行为准则” 磋商,力求早日达成,为南海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中国愿同东盟国家携手,排除外部干扰,共同守护这片蔚蓝海域,让和平与发展的阳光普照南海大地。
未来展望:中国海上崛起之路
当前,中美海上竞争格局已然明晰,美国虽心怀霸权旧梦,竭力通过控制关键水道、推行遏制战略等手段维护其摇摇欲坠的海上霸权,但在诸多现实困境下,已渐显力不从心。中国则稳步前行,在捍卫主权、维护和平稳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海上贸易通道,加强海军建设,向着海洋强国的目标坚实迈进。
中国深知,海上贸易通道是国家发展的生命线,为此,积极开辟新航线,推进 “一带一路” 倡议下的港航贸一体化发展。以厦门为起点的 “丝路海运” 航线蓬勃发展,自 2018 年起开通 11 批,航线总数达 122 条,航次超 1 万次,如灵动的纽带,串联起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同样成绩斐然,其铁海联运班列将货物快速运往东盟等地,运输时间大幅缩短,截至今年 10 月,已在国内 1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69 个城市建立 139 个物流站点,通达全球 120 个国家和地区的 480 个港口,成为促进双循环的重要桥梁。
在海军建设方面,中国更是成果卓著。被誉为 “海上霸主” 的 055 型驱逐舰,满载排水量约 12,000 吨,航速超 32 节,装备 112 单元垂直发射系统,可发射多种导弹,雷达与电子战系统先进,作战能力卓越,兼具编队防空、独立作战等广泛战术应用场景。
中国造舰业发展迅猛,全球每 10 份造船新订单,超七成流向中国,在 18 种主要船型中,14 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居全球首位,集装箱船新接订单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97.5%,为海军发展筑牢根基。
展望未来,中国将秉持和平发展理念,继续深化与各国的海上合作。在维护南海等海域和平稳定上持续发力,推动 “南海行为准则” 落地生根,让南海成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同时,不断强化海军实力,提升远洋作战与全球部署能力,以坚实力量捍卫国家主权与海洋权益,为全球海上贸易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中国动力,向着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