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西安事变,红军的命运将会怎样?徐向前:早已准备新长征

嘉树聊历史啊 2024-09-30 03:01:11

1936年10月,红军主力军在甘肃的会师,象征着长征这一艰苦卓绝的历史征程的圆满结束。历经雪山之巅的严寒挑战与黄河之滨的惊涛骇浪,我军巧妙地穿梭于敌军的重重围剿之间,不仅成功避开了敌人的锐利攻势,更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最终抵达了陕北这片革命圣地。

然而,在长征的过程中,我军所面临的困境远非外界所能想象。除了日寇的严重威胁外,与国民党的军队战斗也是家常便饭,这使得物资供应变得极度紧张。在最艰难的时刻,蒋介石甚至企图趁机一举消灭我们,其野心勃勃的计划无疑增加了红军的生存压力。

幸运的是,杨虎城和张学良发动的西安事变成为历史的转折点。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与红军站在一起,共同逼迫蒋介石改变独裁统治,同意国共合作,共同抗日。这一事件不仅为红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也为全民族的抗战注入了新的活力。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顺利抵达陕北,并与红15军团成功会师,这标志着长征的历程暂时告一段落。但新的挑战随即而来:当地资源的匮乏使得红军的补给严重不足;严冬将至,战士们却仍穿着单薄的衣裳在与严寒抗争。尽管长征过程中损失惨重,但在日军侵略和蒋介石持续打压的双重压力下,红军仍然需要进一步扩大兵力以抵抗外敌和内战的威胁。这无疑增加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但红军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使他们无所畏惧。

在整个长征期间,蒋介石始终不遗余力地派遣军队对红军进行围剿。当红军大量部队进军陕北时,其中的红四军表现尤为突出,引起了蒋介石的特别关注。他集中优势兵力试图一举歼灭这支英勇的红军部队。眼见红军主力军在陕北成功会师后实力大增,蒋介石更是焦急万分,调集重兵进攻陕北,并亲自督战意图一举消灭红军。

然而,尽管张学良被任命为“剿匪”副总司令,但他和他的东北军并不愿意执行这一任务。几次与红军的交战中均遭受挫败使他们开始对这场战争产生怀疑。红军在战斗中俘获了不少东北军的士兵后发现,这些士兵并非不愿打仗,而是被误导参加了错误的战争。毛主席等领导人对待俘虏优待有加,并通过他们向东北军传递出停战抗日的强烈意愿。其中高福源团长被捕后深受红军的感动和教育,后来返回部队后成功地向张学良传达了红军的抗日主张。经过深思熟虑后张学良同意了红军的请求,并实现了红军、东北军以及西北军的联合抗日局面。

在此期间由于蒋介石对张学良心存疑虑而在处理完“两广事变”后前往西安透露了他的“第六次围剿”计划企图一举消灭所有军阀势力实现个人独裁统一中国梦想。然而张学良和杨虎城并不赞同这种做法他们提出先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日后再进行内战的建议却遭到了蒋介石的严厉斥责和打击压制。这反而更加坚定了张学良逼蒋抗日的决心。最终在1936年12月12日他与杨虎城一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转折点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安事变之前红军已经有了“新长征”的计划,但由于对张学良的信任而选择推迟实施该计划。在这期间,张学良多次为红军提供物资上的援助,帮助缓解危机困难时刻,支持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进步事业,携手共进抵御外敌入侵国土安全,保卫伟大祖国母亲神圣尊严不可侵犯!原本计划在贵州建立新根据地,发展壮大力量的红军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最后选择落脚点在陕北地区作为新的战略支点,在这里成功地争取到了包括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内的多方势力的支持和理解,为自己后续的发展壮大赢得了重要的契机和转机时间,虽然进入了冬季,但是面临蒋介石新一轮的围剿红军,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领导依然有信心取得最终的胜利走向胜利光明的明天!

1 阅读:167

嘉树聊历史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