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父冷漠旁观,女友虐童致死:谁来为三岁男童的悲剧负责?

知止杂谈 2025-04-17 17:56:23

三岁的生命本该在玩具和糖果中欢笑,但上海男童黄梓澈(化名)的童年却被暴力与冷漠撕成碎片。4月17日,这起“生父女友虐童致死案”开庭审理,生母马女士在法庭外含泪控诉:“我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没想到他会受这么大的罪。”这场悲剧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崩塌,更是一面照妖镜,映出监护失责、法律滞后与社会共情的多重裂痕

(来源极目新闻)

2024年1月,生父黄某以“母亲癌症晚期想见孙子最后一面”为由从马女士手中夺走孩子。七个月后,马女士接到电话之时,孩子已经躺在ICU之中,全身遍布着诸多淤青,还有那咬痕,身形瘦得如同枯骨一般。医院记录显示,孩子被送医之际,黄某以及其女友赵某,妄图放弃治疗。若非院方执意要求生母签字,那真相或许便永远隐匿于黑暗当中了。

更令人发指的是,赵某在施暴后竟嚣张挑衅:“我就打你孩子了,你能拿我怎么样?”而黄某的冷漠更如利刃——他声称“工作太忙”,对同居女友的暴行视若无睹,甚至在孩子死后与赵某在社交平台晒恩爱视频

警方在桥洞下找到的监控录像,清晰地记录了,赵某将孩子提起,接下来摔向地面,以及用拖鞋抽打孩子的暴行,这最终导致了孩子颅脑损伤死亡。

讽刺的是,如此清晰的证据链背后,是监护制度的全面失效——黄某作为法定监护人,长期将孩子丢给予自己未建立合法关系的女友照看;而社区、邻居虽已发现异常情况,却皆无人主动进行干预。

黄某辩称,“下班后孩子已睡着”,却对赵某长期体罚孩子的行为毫无察觉,此种说辞暴露出了监护责任的全然缺失。更深层的矛盾在于,社会对非婚同居关系中儿童权益的漠视——赵某他与黄某未领结婚证,却实际上承担着监护职责,在法律方面,对于此类“事实抚养人”的监管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更可悲的是,马女士多次尝试联系黄某未果,甚至被拉黑,而社区、妇联等本应兜底的救济机制,在此案中集体失声。

图源网络

马女士坚持要求判处赵某死刑,这既是对公道的呐喊,也是对制度无力的愤怒。但个案的重刑,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系统性问题:必须建立“强制报告制度”,要求学校、医疗机构以及邻居,在发现虐童迹象时,立即报警;完善“事实监护人”的资格审查机制,杜绝非亲属这类人随意承担监护职责;这个时候,提升虐待罪的量刑标准,将精神虐待、长时间的忽视,纳入定罪的范畴。

而对于黄某这类“甩手家长”,法律应追究其,过失致人死亡的责任,而非任其以“不知情”,逃脱制裁。

图源网络

当孩子连哭泣都成为奢侈,社会的良知便不能再沉默。每一起虐童案都在质问我们:是选择做冷漠的旁观者,还是成为守护生命的最后防线?

你认为生父黄某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对于非亲属监护,社会该如何建立有效监督机制?欢迎留言讨论,点赞转发让更多人为儿童保护发声!

(本文事实依据来源: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通报、极目新闻、凤凰网、上游新闻)

0 阅读:7
知止杂谈

知止杂谈

关注我,了解更多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