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日傍晚6点47分,江西景德镇建设路口的监控镜头记录下令人窒息的一幕:20岁的廖某驾驶特斯拉ModelY以129公里小时的速度狂飙,将正在过斑马线的胡先生一家三口撞飞至3米高空。
这一速度,是该路段限速的3.2倍相当于每秒行进35.8米。
监控画面显示,肇事车辆在撞击前,2秒仍保持100%油门状态,副驾驶座的女友,尖叫着拍打廖某的手臂,而他的右脚,始终没有松开加速踏板。
这场只持续7秒的事故,让11个月大的婴儿,身首分离。胡先生夫妇,在被送去医院的途中,相继离世。更让人震惊的是,廖某下车后,既没去救援,也没打报警电话,而是拿出香烟,跟朋友聊得很欢快,还拿手机拍现场视频。交警赶到现场时,他却不在意地说道:“反正赔得起,就是判几年的事。”
随着网友深入地去挖掘,廖某所具备的“那股劲头”渐渐地显露出来了。
其父经营的铜器店,位于景德镇老城区的核心地段,名下还拥有三家建材公司。2019年,此公司因强拆民房而导致一人重伤,被予以行政处罚,不过并未对其生意的扩张产生影响。
更讽刺的是,廖父在事故发生之后,连夜关闭了三家门店的监控,托中间人携带80万元现金去找受害者家属“私了”甚至在家族群里叫嚣道:“就当作被狗咬了一般,我儿子坐完牢之后还要给我养老呢。”
这种“用金钱将所有事情处理妥当”的逻辑在廖某的成长历程中已然深深扎根。初中辍学之后,他先后从事,网络主播、餐厅老板之类的职业。失败过后,父母不但没有加以管束,教导反倒拿出钱财,让他去尝试新的行业。案发前二十分钟,他刚刚在某会所进行消费,数额多达三千八百八十八元。其母甚至曾经公然声称:“男孩子飙车才显得帅气。”
这起案件引发的舆论风暴,本质上是公众对“权钱凌驾于法律”这一现象的集体焦虑。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数据显示,在近五年,涉及“富二代”的交通肇事案件中,仅仅只有12%被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其平均刑期相较于普通案件,缩短了37%。这种量刑的差异,让网友产生质疑:当廖某的父母,为其聘请曾为李天一辩护的律师团队之时,法律天平究竟能否真正保持平衡?
更令人担忧的是,类似事件正在形成"破窗效应"。2025年4月,武汉"富二代"刘某伪造身份租赁百万豪车后拆解转卖;同年3月,广州某高校"官二代"醉驾致人重伤,其父竟以"孩子年轻不懂事"为由要求私了。这些案例折射出一个残酷现实:部分特权阶层正将法律视为可以议价的商品。
这起案件中,最令人痛心的地方,不在于三条生命的默默消逝,而在于特权阶层对规则的肆意且任意的破坏。当廖某的父母在朋友圈展示出“相信司法公正”这样的个性签名时,当他们用80万就将三条人命轻易了结的时候,整个社会的良知都在深深刺痛。这不仅仅是关于“富二代”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所有普通人是否能够在法治的庇护下平等生存的重要议题。
如果您是本案法官,面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以及“交通肇事”这两种罪名的选择,您将会如何进行判决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让我们一同守护公平正义的底线。
(本文参考来源: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极目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