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问题,印度拒绝美插手,白宫反应很大,直言印度永远不是盟友

千萍说国际 2023-04-01 14:52:02

美国一直以来都想拉拢印度共同围堵、遏制中国,特别是企图介入中印边境问题,最好是让两国爆发第二次冲突。在朝鲜战争结束近十年后,当时美国就在印度挑衅中国的过程中提供了大力支持,想要在边境问题上,借印度之手打压中国,最终如意算盘落空。60年后,拜登政府还打算来搅浑水,但是这次印度拒绝美国插手中印边境问题,让白宫反应很大。近日,白宫官员就美印关系作出最新表态,直言“印度永远不会是美国的盟友”。

(印度拒绝美国插手中印边境问题,让白宫反应很大)

俄卫星社消息,白宫负责印太事务的协调员坎贝尔称,印度是一个大国,但不是美国的盟友,美印现在不是、永远也不会是盟友,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不会在一些领域成为亲密的伙伴。

实际上,这并不是坎贝尔第一次公开说出“印度不是美国盟友”的言论,但却是表述最严厉的一次。在去年举行的阿斯彭安全论坛上,坎贝尔曾表示,印度不会成为美国的盟友,而是会成为另一个大国。他还强调了印度对美国的重要性,称“没有其他双边关系比印美加深关系更快”,所以美国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建立与印度之间的联系,在技术等领域进行合作。

然后坎贝尔话锋一转,称印度具有“独特的战略特征”,是不会成为美国盟友的,因为印度渴望成为一个独立的、强大的国家,将成为另一个大国。不过美印的战略是具有“一致性”的。

从这番表态中,可以看出美方对印度存在一些不满。因为美国一直将自己和印度称为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民主国家,并借此拉着印度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进行合作。美国想让印度成为自己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在中国的西部后方搞事,对中国形成围堵。如果印度站在美国一边的话,会让美国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占据地缘上的优势,甚至增加军事存在,打破地缘安全格局,让中方腹背受敌。

(白宫直言,印度永远都不会成为美国的盟友)

但是,印度自从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后,一直希望成为世界性大国,拥有全球影响力的。在美国激化俄乌冲突,并实施对俄制裁时,就通过各种威逼利诱的手段,希望印度跟着一起制裁俄罗斯。但印度却“一反常态”地没有理会美国的压力,继续保持着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往来,尤其加大了进口俄罗斯能源的力度,一时让拜登政府非常不爽。

所以,坎贝尔才会说出印度不会成为美国盟友的言论,因为印度是要做一个大国的,甚至是能够和美国“平起平坐”的大国。坎贝尔承认,当拜登政府决定加强“四方安全对话”框架的合作时,印度的态度是非常矛盾。一方面,印度和美日澳一直在谈论所谓的“自由、开放和繁荣的印太地区”,共同围堵中国。另一方面,印度政府中也有反对的声音,不希望在“四方”机制中参与得太深。但当拜登反复向莫迪发出直接呼吁时,印度方面又对美方表示,加强“四方”符合印度利益。

(美国希望将印度拉到“四方”机制中围堵中国)

这一点也让白宫没有放弃拉拢印度,坎贝尔当时还表示,希望印度参加今年5月在澳大利亚举行的“四方安全对话”会议,加强协调与合作。而他所说的美印战略是有“一致性”的,或许指的就是“共同应对中国”。

近期,拜登政府与印度进行的一系列互动表明,在全球产供链方面,美方是支持印度替代中国的。在华盛顿看来,印度人口与中国相当,市场体量大,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而印度也一直希望能够替代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莫迪政府在今年1月中旬还邀请超过120个发展中国家,参加线上的“全球南方国家之声”峰会,唯独没有邀请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就在印度召开发展中国家峰会之际,坎贝尔再次表态,称印度将成为今年美国外交的焦点。坎贝尔说,美国及其盟友正在吸引印度加入美西方的“印太战略”,让印度发挥更大作用。很明显,美日澳想拉印度配合围堵中国。

(外媒报道截图,坎贝尔1月时曾表示,印度是美国今年的外交焦点)

另外,坎贝尔还强调,美国传统的“中心辐射式”联盟模式,即以美国为中心的一系列双边合作,正在转向一个新阶段,也就是联盟关系网络的模式。作为与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一样的“四方”机制成员,印度是今年G20的轮值主席国,将成为美国外交的焦点发展对象。澳大利亚5月举行“四方”峰会、印度9月举行G20首脑峰会、美国11月举行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届时拜登和莫迪都将出席,有机会可以共同发挥影响力。

可以看出,直到1月份,美国还在设想与印度在战略上协调配合。但短短两个多月,态度却出现转变。白宫这次的表态是比较少见的,坎贝尔明确说出印度现在不是,也永远不会是美国的盟友,这比上次的态度要更加严重。虽然前后都加了限定词,但从外交上来说,仍然是对印度有些不客气的一种表态。

(莫迪政府对待“四方”机制,并没有日澳那么积极)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美国对印态度大变的呢?首先是印度此前表态,中印边境问题只是两国之间的事,拒绝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第三方插手。美国近期突然宣布,承认英国殖民者撤离印度时单方面划设的麦克马洪线。这条线我们从来都没有承认过,只是被印度拿来当作所谓的“边界线”。而美方就是要煽动中印矛盾,乃至拱火挑起冲突。对此,印度的主流声音是非常清醒的,没有被美国“套路”。这显然与美国这几年对印战略想达到的目的是截然相反的。

其次,近期关于印度将被踢出“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的消息越来越多。一方面,菲律宾有可能替代印度,和美日澳组成新的四方,而菲律宾亲美派正在考虑与这三个国家一起在南海搞联合巡航。另一方面,还有韩国取代印度,组建“新版四方机制”的可能。有韩方高官表示,尹锡悦政府将会加快参与“四方机制”的脚步。

无论是哪种说法,都是因为在俄乌冲突中,印度拒绝跟随西方谴责和制裁俄罗斯,同时也越来越明确地表现出不会做美国“印太战略”的马前卒和炮灰,不会成为美国打造的对华包围圈的一员。归根到底,就是印度始终没有放弃独立自主外交的原则,不肯成为美国领导下的所谓“盟友”或是“伙伴”。所以,美国才会起心思想搞个“备选方案”,改成把菲律宾或者韩国替换进“四方安全对话”机制。

(美国明白不能再将印度算在对华包围圈中的一员了)

那么在这次白宫公开做出明确表态后,不管之后印度是不是真的会被“冷落”,或者主动退出这个机制,美国都明白不能再将印度算在“对华包围圈”中的真正一员了。这对中国应对美方的打压和遏制或许算是个好消息。

当然,我们同时也要看到,中印边境的问题至今没有解决,这是破坏了两国之间互信与合作的关键问题。而印度不容外部势力进入南亚和印度洋的态度也很明确,所以中印关系仍然不会是一片坦途。因此,为了稳定和发展中印关系,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中国的对印政策需要更加有耐心,把握好印度与美国是有本质区别的这个原则,采取不同的政策,尽力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中印边境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

0 阅读:12
千萍说国际

千萍说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