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臣子的,必须要尽忠:为人子女的,必须要尽孝。假使为人臣子的不忠,则君王对臣子还有什么期望呢?为人子女的若是不孝,则父母对子女还有什么指望呢?
孝子必须先要稳定国家,因为国家稳定了,家庭才能够安定,家庭安定以后,孝子才能够尽孝。所以古代的时候求忠臣,必定是在孝子之门求到的,有举孝廉一说,推荐 做官的首先要是孝子,而忠孝若是能够两全的话,方才是做人的最高德性。
老百姓之所以能够安居乐业过着太平的日子,全都是靠国家和军队的保护,如果没有国家和军队的保护,则一定是盗贼横行,烧杀抢掠,老百姓的生命财产都危在旦夕,所以作为国家的一份子,应当安守本分为国尽忠,更何况是拿着国家薪水的人呢。
唐朝的名将魏征,有胆量,有谋略,善于挽回君王所做的不恰当的决定,只要皇帝有不对的地方,魏征就会毫不留情的劝谏,有时候皇帝不听并且非常的生气,魏征仍不罢休,死谏。后来文德皇后过世,唐太宗对皇后思念不已,就在御花园里建了一层楼,以便眺望皇后的墓陵,并且请魏征一同登楼,也叫魏征眺望皇后的墓陵,魏征仔细看了半天对陛下说,陛下,我的年纪大了,眼睛也花了,看不到啊!唐太宗就指给他看,魏征说,我以为陛下若是能够望祖宗的献陵,和望皇后的昭陵一样,那么我就能够看到皇后的昭陵了。唐太宗听了之后,感动的流泪,就把这座楼拆掉了,不再登楼眺望昭陵了。魏征劝太宗偃武修文,停止发展军事,加强文化教育,这样中国安定了,四方的夷人,自然就会归顺臣服,唐太宗就采用魏征的建议,果然产生了很大的效果,这些都是魏征忠于朝廷的事迹。
我看到古往今来为人臣子的,因为尽忠而名垂千古的例子数不胜数,无论是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是,还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都是描写了古代忠于国家的名人事迹。
放在今天,依然要爱国,有些人为了利益当卖国贼,赚着国人的钱,却拿着钱捐给国外的大学,在国内当官,却把家人都移民到国外,资产也全部转移到国外,当然了,也有很多爱国人士忠于国家,比如华为的任正非创立的民族品牌,曹德旺不让后代移民,移民的话继承不了一分钱等等,我们中华民族需要这样铁骨铮铮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