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不,当张治中和主席坐上离开上海的火车后,张治中就跟主席说:“主席啊,我有个问题老早就在心里头了,一直想问问您。我感觉这一路上,您好像老是挺警惕似的,这是为啥呀?”
毛主席反倒问:“你咋看出来的?”
这一路到底咋回事呢,毛主席咋处处都挺“小心”的,那他又是在防着啥呀?
【一、“弃暗投明”张治中将军】
张治中,字文白,原名叫本尧,那可是国民党的陆军上将,还是老蒋手下“八大金刚”中的一个呢,就这么个身份尊贵的人,咋就“跑到”咱我党这边来了呢?
1890年,张治中在安徽巢县(就是现在的巢湖)出生啦。他家境贫寒,祖祖辈辈都是贫农。为了养家糊口,他父亲自学了一些手工活儿,好能多挣点钱贴补家用。
六岁时,张治中就被送去私塾念书了。对底层的人来讲,读书那肯定是最简捷的出路了。可是呢,他苦读十年,到处漂泊了半辈子。就因为晚清统治太腐败,他没地方继续求学,只好到处流浪。这之后整整六年,他老是遭人白眼。
后来张治中在扬州找了个当警察的活儿,算是安定下来了。他原本觉得自己这辈子也就只能当个小警察,挣个刚够糊口的钱,可没想到,变化来得这么突然。
辛亥革命一爆发,扬州也闹起了反清起义。本来该帮清政府维护秩序的警察,反倒是带头起义的,张治中也在这起义的队伍里。
清朝政府完蛋了,民国成立啦,张治中也迎来了新变化。他进了陆军学校。本来他觉得自己苦读十年学的知识没啥用了,哪想到还能有用武之地呢。就因为当初学习的时候特别努力,他成了同期学生里最牛的那个。
毕业之后,他被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深深触动,怀揣着爱国之情加入了国民党。他从最基层的军官做起,先是当连长,接着升为营长,后来又做了参谋,最后当上了师参谋长。
黄埔军校创办时,他当了第三期学生的教官和总队长。就在那个时候,他认识了周总理、恽代英等共产党人,并且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老蒋上台后,特别看重当初的黄埔生和黄埔军官,这里边的张治中本来就是参谋长,老早就被蒋介石相中了。在国民党跟冯玉祥、阎锡山打仗的时候,张治中冲在前面,把对方压得死死的。
在抗日战争那会子,他早就是国民革命军的军长了,而且还是陆军二级上将呢。虽说他是老蒋的心腹,可他老是反对老蒋打内战,坚决支持两党合作一块儿抗日。
抗战结束,在重庆谈判之前,周总理给张治中写了封密信,让他一定把主席的安全保护好,张治中点头答应了。到了重庆谈判的时候,他真没违背承诺,把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安排得妥妥当当。
在谈判桌上,那可是张治中两边忙活、从中协调,这才让《双十协定》得以促成。不得不说,他向来都是国共两党之间的“调和中间人”。
虽说最后老蒋把《双十协定》给撕毁了,但是咱可没忘了张治中起到的作用。他可是“和平将军”呢,在国民党里,他是少有的真正爱国的将领,而且还是唯一一个没参加过对我党围剿的将领。
解放战争开始后,张治中将军不想参加内战,结果被老蒋晾在一边。一直到1949年,国民党看着不行了,这才想到这位“和平鸽”,赶忙让他恢复将军的职位,还派他去进行和谈。
老蒋对张治中那叫一个冷落,这一下,张治中的满心抱负就像被兜头浇了盆冷水,心彻底凉了,对国民党是彻底失望了。和谈不成后,毛主席和周总理使劲邀请他,张治中就留在了北京。
【二、陪主席南下视察】
新中国成立后,张治中老是对自己曾是国民党这事心里别扭,于是就一门心思全放在工作上,常常好多天连觉都不睡。他这样的状态,可把毛主席给愁坏了。
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打完以后,张治中多次让自己的部下跟国民党的同事们联系,想要通过和平的方式把台湾问题给解决了,想着能给中国出点力。
1958年的时候,国内经济恢复得还算可以,毛主席打算到南方去视察一下,而且他表示只让张治中陪着一块儿去。
“有我和文白就行啦,你们接着忙工作吧!虽说日子渐渐变好了,可咱也不能放松啊,得赶紧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毛主席果断决定,确定了视察的人。
这时候张治中还在那儿审批文件呢,一听说这事儿,当场就给拒绝了,直说:“我以前可是国民党的将领,咋能跟毛主席一块儿去视察呢?要是让群众瞅见了,那不得给毛主席带来些不好的影响啊!”
他对自己的身份挺在意的,可毛主席却坚决要带上他,这让他特别纳闷,就去找主席问为啥。主席只是笑,啥也不说,倒是周总理给他解了惑。
“建国以后啊,您每天都神经紧绷着,一门心思全放在工作上了,您这工作态度确实不错,可您也得顾着点儿自己的身体啊。这回呢,正好陪着主席去放松放松,主席也是这么个想法。”
其实啊,主要是主席和总理清楚,张治中老是因为自己以前的身份感到自卑。所以呢,这次就借着这个事儿,让中央的干部们瞧瞧主席对张治中的看重,好让大家少些隔阂。
虽说这俩人没把话挑明,可张治中也能琢磨出来了。这一感动,没留神就掉眼泪了,把主席逗得大笑:“我这可是头一回见大将军掉眼泪哟!”
过了没几天,这两人收拾了些简便的行李,坐上了往南去视察的专列,第一站就到了武汉。
【三、“处处留有戒心”】
列车一到武汉,车站那儿就挤满了人,大伙都想看看主席,一个劲儿地热情招手问好,主席呢,也挨个跟大家握手。就这么着,等走出车站的时候,都过去三个钟头了。
人多得不得了,特别拥挤,张治中的鞋都不知道啥时候弄没了,大家这儿找找那儿找找,费了好大劲,找了好半天,总算给找到了。
毛主席没回住的地方,先去钢铁厂看了看。那儿的工人们欢呼声特别大,机器的响声都被盖住了。张治中忍不住说:“以前蒋介石去视察的时候,估计都没这一半热闹呢。”
随后,主席亲自去看望了厂长和劳动模范,关切地问道:“生活上没啥问题吧?”“工作上有没有难处呀?”“家里人都咋样啊?”
张治中看到这一幕都惊呆了,要知道这种事儿在国民党内部那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可这就是毛主席啊,这就是伟大的人,他胸怀宽广,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着想呢。
。
毛主席虽说很热情地回应着大家,可张治中却老是感觉主席好像有点放不开。最后,在离开上海的那趟列车上,张治中把这问题给问出来了:“主席,您咋好像一直都挺有戒心呢?”
毛主席怔了一下,把报纸放下,抬眼望着张治中问道:“你咋看出来的?”
“我以前在国民党那会儿,蒋介石倒是也常常视察,可他就是喜欢那种被人捧着吹着的劲儿,所以那时候大家也没多热情。”张治中停了一下,整理整理话头接着讲:
“那毛主席您可不一般啊,群众都夹道欢迎您,对您的爱戴和拥护那是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来的,可您咋好像挺谨慎的呢,感觉好像有点放不开似的?”
毛主席听了后,不但没高兴,还叹了口气说:“革命能胜利,那是无数战士用命换来的,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儿,现在群众这么拥护我,我心里觉着挺愧疚的。”
【结语】
张治中这下总算搞清楚了,毛主席不是有啥“戒心”,而是为人特别谦逊。经过这次去视察,他收获特别大。后来周总理问他有啥收获,张治中很有感触地说:“中国共产党那是真对,蒋介石输得一点都不冤,毛主席那才是老百姓真心拥护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