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中国新疆行:伽师的水,苦尽甘来

笨笨说国际 2023-05-31 00:11:02

饮用水,我们生活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生存资源之一,却是伽师人曾经可望而不可及的稀缺品。在伽师县饮水思源展示馆中,一张张牙脱落、氟斑牙、俯饮涝坝水的伽师村民照片触目惊心。居住在这处年平均蒸发量为降水量15倍、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干旱区的居民,他们的饮水经历可谓曲折艰辛。

•涝坝水,伽师人曾经唯一的饮用水源早期的伽师县没有水井,更遑论自来水,人们只能把河水引到涝坝中储存以供使用,而苦涩腥臭的涝坝水就是当时伽师人饮用水的唯一来源。在那个年代,伽师人往往需要走上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才能从满是杂物、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涝坝中取水,再由人工肩挑或牲畜拉运将涝坝水运回家中。由于条件有限,部分地区甚至存在“人在这头喝,牲畜在对面喝”的人畜共饮情况。等到了河流枯水期,涝坝由于长时间没有来水,杂物进一步增多,人们只能把从涝坝中挑回来的水经过细筛子过滤、经沉淀后再勉强饮用。而长期饮用不卫生、不安全的涝坝水的结果就是:当地各种传染病、地方病肆虐,伽师人普遍“病从水起”。

•防病改水,让伽师人先“喝上水”伽师人的饮水困境其实源于伽师县特殊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和频发的地震灾害——伽师位于塔里木盆地西缘,克孜河下游末端,处于南天山柯坪地震断裂带,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这一系列因素导致区域内及周边没有安全的水源,因而一代代的伽师人始终为饮水问题困苦不堪。为解决当地各族群众饮水难问题,1995年起伽师县实施防病改水工程,技术人员通过采取打深井的方式寻找地下水,以解当地饮用水源之困。为了获得较好的水源,当时的凿井深度达到了320米以上。终于,在工作者们坚持不懈的日夜奋战和伽师民众群策群力之下,当地迎来了首次通水。而伽师人喝上自来水的这份喜悦也被记录并保存了下来——展馆展板上所呈现的一张张看见自来水后激动不已的笑脸,以及孩子们迫不及待洗头洗澡的画面,无一不让今天的观展者既觉喜悦,又感心酸。

•苦尽甘来,伽师人的水变甜了此时伽师已解决了“有水喝”问题,可“安全饮水”仍无法真正得到保障——由于伽师县处于南天山柯坪地震断裂带,地震频发,加之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当时打一口机井往往不到两三年水质就会发生变化,水中的硫酸盐、氟化物、砷等物质超标,长期饮用超标水会导致结石病、氟斑牙等疾病,一遇地震自来水还会变成苦咸水。幸而政府对于寻水的努力从未停止过。2019年,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正式立项,水源是距离伽师县城112公里的公格尔九别峰脚下盖孜河的冰雪融水。这个总投资逾17亿元的安全饮水工程,最终使得雪山融水流进809万立方的蓄水池消毒除菌,跨越3个县,通过279公里的输水干支管和逾1500公里的内部管网,流入伽师县的千家万户之中,全面解决了伽师县所有城乡居民水质不达标的问题。自此,伽师人的苦咸水终于变甜了。

“伽师”在维语里意为“天赐昌盛、美丽富饶之地”,谁曾想到,生活在这处被赋予美好寓意土地上的一代代伽师人,在过去如此长的一段时间里却始终病在“水”上,困在“水”上,穷在“水”上。今天,伽师终于解开了这道关乎生存与发展、脱贫与致富的千年难题,从祖祖辈辈去到肮脏不洁的涝坝中挑水吃,到拧开水龙头就能有洁净安全的自来水哗哗流淌,这不仅是一代代伽师人梦想中的画面,更承载着当地46万各族人民的希冀与感恩。饮水思源,心怀感恩。喀什的改水历程,是政府恩惠边疆的见证,也是各民族团结互助的真实写照。而今,伽师的水已苦尽甘来;往后,伽师人的生活定一路向阳。

(《欧洲时报》记者卢嘉琦喀什图文报道,转载请注明)

0 阅读:0

笨笨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