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泥人不配在日本展出!”
1983年,兵马俑在日本展览期间,被一个日本人故意推倒在地,顿时成了一地的碎片,始作俑者不仅没有丝毫悔意,还到处叫嚣诋毁中国的文物。
这件事一出,瞬间引起了全球哗然,日本政府迅速向中国道歉,并主动提出给予我国天价赔偿,不过赔偿的前提是中国必须得答应日本一个条件。
当中方代表听完条件后,直接被日本的无理要求气的浑身颤抖,那么日本究竟提出了什么条件?最后这件事情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兵马俑惊世出土
兵马俑的故事得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说起,1974年,陕西临潼县的一个小村庄,一群村民正焦头烂额地挖井抗旱。
谁也没有想到,伴随锄头的叮当声,埋藏了数千年的秦始皇兵马俑重见天日,这个消息震惊了全球考古界,兵马俑迅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于是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兵马俑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文化热潮,各国游客不远万里来到陕西,只为一睹兵马俑。
就在这个背景下,1983年日本大阪城为了庆祝建城400周年,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中国能够借出几尊兵马俑进行展览。
中日建交刚刚十余年,彼时两国关系处在蜜月期,日本的请求得到了中方的高度重视。
这次展览选择的并非普通的兵马俑,而是一尊将军俑。这类陶俑不仅数量稀少,而且代表着兵马俑群体中的“顶尖设计”。
从表情到身姿,再到盔甲和细节纹路,每一处都经过了艺术家的精心雕琢。
为了确保文物安全,中方专门派出技术团队护送,同时要求日方采取最严格的防护措施。
日本方面也对展览极为重视,展馆内层层保护,将军俑被放置在展厅的中央位置,吸引了大量日本民众前来参观。
中国以为这次展览会是一次成功的文化交流,可是谁都没想到,半个月后,却传来了一个噩耗。
兵马俑遭恶意破坏
事情发生在展览的第15天,一名日本男子混在人群中,缓慢靠近将军俑的展台。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突然翻越护栏,径直冲向将军俑,展馆的安保人员似乎并没有料到会发生这种事情,等他们反应过来时,这名男子已经推倒了兵马俑。
整个陶俑坠地后,裂成了无数碎片,场面震惊得让人无法呼吸,男子随即被当场制服,但还在不断叫嚣诋毁着中国文物。
最后面对审问时,他的理由让人哭笑不得:他不满在日本土地上展出中国文物,认为这是日本文化的“耻辱”。
由于证据确凿,日本政府第一时间向中国道歉,并提出了赔偿方案,但在赔偿条件中,日本方面的一个要求让中方彻底愤怒。
日本表示愿意以巨额赔偿换取将兵马俑的碎片留在日本。
按他们的说法,这些碎片已然无法修复,与其让它们回到中国成为无用之物,不如留在日本作为学术研究的标本。
中方代表听到这个要求时,怒火中烧,兵马俑不仅仅是几块陶土碎片,它代表的是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尊严。
碎片虽小,但意义重大,更何况将军俑上还留存着许多未解的工艺和颜料秘密,一旦这些信息被掌握,可能带来文化技术的流失。
对此中方直接表态:碎片一块都不能留在日本!
最后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日本的安保问题也引发了巨大争议,按照展览协议,这次展览应该有最严格的防护措施,但男子为何能够如此轻松接近展台?
日本方面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更令人不解的是,当时的日本舆论虽然有不少人谴责男子的行为。
但也有一部分声音认为,中国“过于紧张”,甚至嘲讽“不过是几块碎片而已”,这种轻蔑的态度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
经过几轮交涉,中方的态度始终明确:不要赔偿,只要碎片全部归还,日本方面最终妥协,将碎片打包归还中国。
然而对于那名破坏兵马俑的男子,日本按照当地法律对其进行了轻微处罚,这种处罚实在是难以服众。
回到国内后,这些碎片被立即送往修复中心,经过长达几年的研究和拼接,将军俑得以部分复原,然而已经碎裂的陶俑,再也无法恢复到原本的模样。
这次事件成为了兵马俑出土后最惨痛的经历,也让中国在之后的文物外借中更加谨慎。
此外中国对国宝级文物外展设置了极高的门槛,兵马俑这样的珍贵文物,必须要严格的保护起来。
毕竟历史和文化的重量,不是每一场“交流”都能承受得起。
赴美展览完璧归赵
同样是展览文物,我国马王堆出土的文物前往美国展览,就得到了妥善的保管。
2009年一批从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文物被送往美国加州艺术博物馆展览。
这批珍贵的展品包括精美的漆器、珍贵的竹简,还有被誉为“薄如蝉翼”的素纱襌衣。
素纱襌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却保存得异常完好,重量仅有49克,比一张普通的A4纸还轻。
当它从博物馆特制的包装箱中被缓缓取出时,美方的工作人员屏住了呼吸,生怕一丝空气的波动都可能损坏它。
中国文物保护专家特地从国内随展而来,监督每一步操作,文物被放置在恒温、恒湿、光线极为柔和的展柜中,展示设备全是经过特别设计的高科技产品。
展览期间,数以万计的美国观众涌入展馆,争相一睹这件汉代服饰的风采。
虽然前来观看的人数非常多,但是在美方在展览过程中展览严格遵守中方提出的保管要求,使用先进的展示和保护设备,确保文物展览的安全。
展览结束后所有文物安然无恙地返回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