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将猛虎秦放了出来?魏惠王:是孙膑

史料官 2022-11-26 23:58:51

现在谈到山西,相信大部分人第一印象是有黑乎乎的煤,满大街的戴着大金链子的煤老板,其他有什么,可能还需要想一想。但是,历史上的山西谈资,却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山西的历史典故数不胜数,帝王将相大多工业也从这里建立。它的简称是一个“晋”字,原因还是应为历史上的一个国家,它的影响力和历史意义实在是太不寻常。它就是几千年来最无争议的公认的春秋时期第一大国晋国。

晋国的疆域、人口以及生产力,几乎涵盖了当时华夏大地的精华所在,据有今天的山西全境、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陕西东部和山东西部,国力之强,强到了它解体后的三个国家仍然全部位居“战国七雄”之列。

春秋晋国

不过,这么牛的晋国到了春秋末期,因为它的国君晋侯早已失去了对它的控制。

公元前403年,魏、赵、韩三家分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七雄并立的战国时期。

魏、赵、韩三个国家由于地处天下之中,所以成为后面整个战国历史中最重要的战场。所谓战国的历史主线,就是“三晋扛强秦”。

分晋

又过了十年,齐国大夫田和废齐康公,灭齐国公族,自立为齐国国君。至此,在中华大地上有七个强国并立,西秦、东齐、北燕、南楚,中间韩、赵、魏。战国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战国初年的超级大国,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便是为了。因为这时的魏,有四个优势,即政治优势、军事优势、经济优势和地理优势。

魏国达到最强盛时候的国君是魏文侯,他是“三家分晋”的魏驹的孙子,在他的统治下,东制齐楚,西挫秦国,内修政治,外和赵韩,此时,没有任何一股势力敢不买魏国的账。

魏文侯不但很会识人,而且会用人,还是个招募大师,他笼络了一大批能人志士,辅佐自己。吴起、李悝、任座、魏成、乐羊、西门豹,每个都身负大才。魏国在这一群大才的调理下,国力蒸蒸日上。

李悝变法

李悝变法,为魏国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为魏国提供了土地改革、军事改革、人才选拔制度改革以及法治改革。可以说,李悝变法为之后的吴起变法、商鞅变法等提供了参考标准,是战国变法之祖。

战神吴起便是李悝变法的最好的开花结果。

吴起的两大功勋:其一,他的战略眼光独到。他向魏文侯建议了黄河以西地区的重要性,向西吞并了秦国五百多里的土地,并控制了崤函地区,将秦国压缩在了华山以西的无险可守地带。

其二,他训练出了“魏武卒特种部队”。一个武卒,身披三重甲,持戈佩剑,操十二石的弩,带五十支箭,携带三天口粮(连盔甲带装备大约五十斤左右),半天能急行百里(相当于现在的四十公里左右)。吴起率领着这支特种兵部队,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场,全胜六十四场,剩下八场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这在当时基本上是逮着谁灭谁的节奏。

战神吴起

其次,还有经济上及地理上的各种优势,也是魏国冠绝七国之首的重要原因。像关中出关必经之地函谷关便是在魏国控制之下。秦国最有名的函谷关,其实早先是魏国的。

此时的秦国,像是脖子被人系了一根绳索,随时有断气的可能,真的是大气也不敢喘,相当难受。河东、河内、河西、河外,魏占此四地,实力冠绝天下,地形塞天下之咽喉,是真真正正的“中神通”。

但这个“战国七雄”之首,随后却逐渐退出了一流国家的行列。原因在于,魏国后来的战略定位出了问题。

魏国的梦想一直是逐鹿中原,所以它的眼光始终瞄准着中原之地。魏国的战略方向一直在瞄准河内地区,对左边的河西、河外、河东地区却并没有下大功夫。

战国七雄

因为河内中原地区拓展的成本低、收益高。

土壤肥沃丰饶,粮食产量高;地势平坦,便于部队投放;中原当时的国家大多是一些中小诸侯,力量不强,用兵损失较少,收益却较大;这块地方自古是中华之正统,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政治上的意义也比较高。

在经济、成本与政治的三料美味下,魏国终究没有能够扛得住诱惑。

魏国在逐鹿中原时,便依托他的战无不胜的魏武卒。在倾国讨伐积怨多年的赵国时,赵国求救到了拥有军事家孙膑的齐国,采用计策是不发兵赵地,而是攻打魏国的陪都、河内重镇——大梁。这是中国战争史上的第一次“攻敌所必救”,也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

偏偏魏攻打赵国的主将是孙膑的死对头庞涓。庞涓知道孙膑在齐之后,便不顾士卒疲惫,转而进入齐地与齐军主力决战。然战场的主动权一直是被齐军掌握,庞涓不知进退,在桂陵被师兄打个大败而归。此战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魏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在此期间,韩国、秦国都经过名相改革,国力渐渐强盛。魏国感到压力,便讨伐韩国。然庞涓再次中了孙膑的计策——减灶计,最终在马陵落败,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虏。而十万魏武卒也被歼灭。

马陵之战

魏国自此役后,江河日下,历史的主动权转交给了另一个国家——秦国。一个当初本与魏国不可同日而语的国家,而这个国家之所以改变命运,得益于魏国为它送去了一个可怕的人才。

这个人的种种政令,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走向,甚至有的政令沿用至今。这个人的名字叫商鞅。

商鞅变法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成功,使的秦国吞并天下的战争机器开动了。没有了强大的魏国的阻碍,秦可如猛虎下山,进入中原,最终实现全国统一。

5 阅读:4463
评论列表
  • 2022-11-29 14:55

    关键是魏王一代不如一代,战略用人都差,就走下坡路了!

    金克丝的王者梦 回复:
    魏国确实出击了 可是在魏国强盛的时候吧所有国家都打了个遍 地盘确实也占领不少 赵韩燕只能做他小弟 楚国被打的不敢进犯 齐国也不敢单独惹魏国 秦国差点被灭国 韩国实行新政的时候攻韩也是差点灭了韩国 然后韩国没灭成 魏武卒全军覆没 魏国由盛转衰 怎么说呢 如果一开始灭秦的时候能直接吧秦国灭了 当时魏国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加上灭国的威势 其他五国也不敢联合攻魏吧 而且打秦国的时候赵韩也是跟着魏国一起打的 赵韩也是只能站在魏国一方的 这样一来 魏国国君在来个秦国国君模板 天下可得矣 而且说不定比历史上的秦国要早个几十年天下一统呢[鼓掌][鼓掌] 当然这是如果[无奈摊手]
    用户60xxx69 回复: 金克丝的王者梦
    你以为,魏国就想四处出击?还不是因为自己是肥肉,四周皆敌,苟不起来嘛。
  • 2022-12-01 20:28

    韩魏是四战之地,强盛时可以威压四方,稍微衰弱,就是被四方蚕食。同时,四战之地,说明是交通要道,容易聚财,成为别人眼里的肥肉。争天下,金角银边腹中空,同时要有粮食产地。春秋时,五霸,4个是边角地。战国,最强盛的秦和齐,一个是角,一个是边。本来赵还行,战国的粮食产地不行,假如没有三家分晋,估计也没有秦统一天下的事了。

    却道天凉好个、秋 回复:
    忘了朱元璋的大明了?西边有大元,北边有陈友谅,东边有张士诚,朱元璋在南京也是四战之地了,而且头上还有个小明王是名义上的老大。但是朱元璋能够肯低头做小,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不过度的刺激大元。而元末最有实力的枭雄就是陈友谅,也确实很有气魄,从来不肯对元朝低头,也不接受诏安,自己干掉了老大哥然后称帝,直接把元朝的火力基本全拉走了[笑着哭]硬顶着元朝不说,还很有战略眼光。知道对他威胁最大的是朱元璋,趁着老朱没坐大逼着老朱决战,差点把老朱逼死,只可惜天命不在陈友谅。战场被流矢射死,张士诚也是个守户之犬,没有趁朱元璋跟陈友谅决战的时候攻打南京,结果朱元璋灭了陈友谅后转过头来就灭了张士诚,而元朝此时基本已经自己玩完了,就剩一口气了[笑着哭],群雄哪个胜出都能灭了大元[笑着哭]
    蛋疼的猫 回复: 却道天凉好个、秋
    南京吴越之地已经算边了…川蜀之所以叫王兴之地就是进可攻退可守,一统天下天时地利人和三样缺一不可,但是三样你的优先选择只能在地利和人和之间选,人和起家能做到这点的就王莽司马赵宋。古往今来野心家要做的就一件事先占地利树人和待天时。没有几个能像刘秀那样的…就是刘秀也有一层身份支撑
    史料馆 回复:
    分析全面🤝地理位置最重要
  • 2022-12-01 10:59

    这逻辑,连孙膑也能怪上[笑着哭]

    ptsd 回复:
    孙膑:他奶奶滴,还不是魏惠王老儿的锅
    杀人诛心 回复:
    这有啥,说不定过两天就怪孙膑他妈了
    史料馆 回复:
    O(∩_∩)O哈哈~
  • 2022-12-01 21:06

    函谷关是关键。丢失函谷关,秦人东出无阻

    史料官 回复:
    对,兵家必争之地
  • 2022-12-02 18:34

    只能怪魏国没有一百万支冲锋枪和用不完的子弹

  • 2022-12-01 13:12

    秦国始终都有一统天下的目标其他国家只想称霸一时,就算没有这些巧合秦国依然会越来越强大!

    史料馆 回复:
    需要机遇,有很大一部分魏国削弱的原因!
  • 2022-12-05 12:38

    如果魏文侯用吴起为相的话就可以统一天下!

    史料官 回复:
    说的是,可惜没斗过公叔痤这老头子
  • 2022-12-02 19:57

    战国初的魏国尤如后来的秦国。是独一档的大国,其他国家想的是如何把魏国拉下来恢复均势。一代人干一代人应该干的事,孙膑做到了打破魏霸王地位,后人不肖,不能接过接力棒,哪能怪到孙膑头上去

  • 2022-12-02 18:48

    魏国衰败自废吴起开始,后面吃人家训练的老本有啥用?死完就没人训练同样厉害的了。

  • 2022-12-05 13:50

    人才的重要性!

史料官

简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