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令人深思。
蜉蝣的寿命,只有一天时间,它和蚂蚱交了朋友,在一起玩耍一整天。到晚上的时候,蚂蚱对蜉蝣说,明天再见。
可是蜉蝣却很不理解,反过来问蚂蚱,什么是明天?因为蜉蝣的生命,只有一天时间,它是从来看不到明天的,所以才有这样的疑问。
蚂蚱和青蛙交了朋友,到秋天的时候,天气开始转冷。青蛙对蚂蚱说,它要去冬眠了,明年春天再见。
蚂蚱也不理解青蛙的话。问青蛙,什么是明年春天?因为蚂蚱的寿命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到不了第二年的。
青蛙冬眠,第二年苏醒过来。它算是知道了,还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规律。
然后青蛙结交了老虎。在一个山下,老虎和青蛙玩耍了一段时间后,老虎对青蛙说,要回山上面了。因为老虎是这个山头的领导者,不能一直在这玩。
青蛙觉得很纳闷,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山头,更不理解老虎是什么百兽的领导者。这已经超出青蛙的认知。
老虎后来和大雁交了朋友。在当年的冬天快要来的时候,大雁对老虎说,它要去南方去,这边冬天太冷了。
这回轮到老虎不理解了。为什么大雁要去南方过冬,这边的冬天有雪有冰,也是不错的。
因为老虎从来没有离开过它的山头,而且享受作为山头首领的特权,度过一生。但是老虎却不像大雁那样,能看到五湖四海、各个地方的风景风光。
上面这个小故事,从蜉蝣,到蚂蚱、青蛙、老虎、大雁,就是因为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限制不同,导致的认知不同,看到的世界也不尽相同。
它们各自有自己的世界,和别的世界会有很大的不同。
说了那么多,其实人也是一样的。我们的认知和眼界,会随着我们身处的环境变化而变化。我们看待问题的高度,和我们的认知有关系。这些差距,就决定我们每个人的格局也不一样。
看待事情的高度,决定我们一个人眼界的宽度,也决定我们人生的格局。
感谢关注,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