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草创时,是什么样的?

终身读书学习 2022-06-29 22:23:57

最近看到有人在书中描写过这样一个场景:

说是在中华民国刚成立的时候,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当上大总统,准备建立各个部门,这是大的背景。

其中的教育部要进行创建。当时第一届政府的教育总长,是蔡元培。

于是蔡元培问孙中山,教育部的办公场所,在什么地方?孙中山的回答,倒是很干脆,说是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据说听到这个回答后的当天,蔡元培就带着相关的印章,找来黄包车,在南京各处奔走,到处看。这是给教育部找合适的办公场所。

直到最后,在碑亭巷,找了一个小楼房的二楼,其中三间房子,算是教育部的办公场地了。这地方,在当时来说,还是比较简陋的。

而教育部当天成立挂牌的第一天,就出台了两道法令。

第一个法令,是把之前的“学堂”称呼,改为“学校”;把“监督”改为“校长”。

第二道法令,是开始组织人手,准备编写教材。

为了编写教材,就找了当时的很多教育行业著名大家来参与,比如说陶行知、丰子恺、叶圣陶等。首要的任务,是先开始编写小学的课本。

要知道,国文课的第一篇课文,是很关键的。有趣的是,这些人经过反复的斟酌商量,就定了这6个字:来来来,来上学。不仅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还讲出了要去上学的目的。

上面说的这个场景,让人联想到,哪怕是再伟大的一项事业,一开始的时候,周围的环境条件,后来的人可能觉得很简陋,但是做事的人却感觉不到。

在事业草创的时候,很多都是这样,条件可能是比较简陋的。而创业者,一开始对环境不会做过多的要求。因为这个时候,靠的不是资源,而是心中的理想。

感谢关注!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