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不一样的便秘,常常被误诊或漏诊

羊城晚报 2020-05-30 16:46:33

5月29日,是第16个世界肠道健康日,由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主办、阿斯利康中国支持的首届“肠享新声”肠道疾病医生教育项目——肠道健康论坛在线上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国内消化领域顶级专家学者通过网络连线,聚焦肠易激综合征(IBS)等国内肠道疾病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议题开展了精彩的讨论。

作为最常见的消化道紊乱表现,腹胀、腹痛和腹部不适,往往是许多消化道患者在就诊时的主诉症状之一。

然而,这些症状在伴随着便秘出现时,往往会被归咎于普通的功能性便秘,真正的罪魁祸首——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则有可能常常被忽略。

作为IBS的亚型之一, IBS-C的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便秘,并伴随与排便有关的腹痛、腹胀和腹部不适等症状。

IBS-C约占IBS总患病人数的15%,也就是说在中国至少有1400万人深受困扰,但往往20个IBS患者在中国仅有1位可以被明确诊断。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难被明确诊断

论坛上,武汉协和医院消化科主任侯晓华教授指出,当前大部分IBS-C患者没有得到正确诊断,他们中的许多人误以为自己患的是普通便秘,就自行购买通便产品以暂时缓解症状,错误使用泻药。

事实上,两种疾病有所不同,IBS-C患者的腹痛、腹胀、腹部不适表现突出,且排便后腹痛症状多能改善。因此,提高对便秘、腹痛、腹胀等症状的重视,是识别IBS-C的关键所在。

据侯晓华教授介绍,尽管中国IBS患者人数众多,但这一疾病的症状表现多样,症状易发生改变,加之患者容易忽视或不善描述自身的腹部症状,这都导致IBS的严重性始终未能引起大众充分的认识。

大部分患者仍在院外,仅有22.4%会前往医院就诊;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患病多年,高达43%的病患诊断延迟至少5年。

IBS-C极易反复发作加之又被大量错诊、漏诊,导致了患者的症状反复,对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和压力。

要改善这一现状,离不开患者对自身腹部症状的重视。

专家呼吁患者:发现自身有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并伴随着排便频率或性状

改变等问题时,应主动加强锻炼、减少烟酒摄入、避免高脂肪以及辛辣食物、注意睡眠以及补充膳食纤维以改善症状。

同时,应将IBS-C的患病可能纳入考虑,并及时前往医院就医,寻求专业的诊断和正确的药物治疗。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图/杜卉 责编/崔文灿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