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对话,和谈现场乌克兰和欧洲遭边缘化,组织出兵面临阻碍

星河碎片的编织者 2025-02-22 15:28:26

沙特阿拉伯促成美俄代表团会晤,这被普遍认为是俄乌冲突走向转折的关键时刻。此次谈判由沙特牵线搭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以及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等高级官员出席,主要目的是推动双方达成停火协议,甚至可能促成美俄领导人会晤。然而,乌克兰作为冲突一方却被排除在外,泽连斯基总统公开声明,乌克兰方面既未参与谈判细节的制定,也不会认可任何未经乌克兰参与达成的协议。

美国在会议中的战略意图清晰可见:尽快结束这场高成本战争。彭博社分析,美国眼下最关切的是经济成本:若冲突持续十年,西方国家需向乌克兰提供至少3.1万亿美元援助,而美国已投入1700亿美元。这种以经济效益为首位的考量,使得美方试图直接与俄方谈判,甚至可能以牺牲乌克兰利益为代价换取俄方妥协。美俄谈判持续之际,欧洲战略焦虑空前加剧。2月18日,法国牵头,与德、英、意等七国在巴黎举行峰会,商讨向乌克兰派遣两万五千至三万名“维和部队”的可行性。虽然法国承诺提供一万兵力,英国也表示支持,但该计划仍面临三大难题:乌克兰冲突中,西方国家提出的“维和”方案缺乏国际法依据。  俄方已公开声明反对任何外国军队进入乌克兰,认为这将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并将其视为敌对行动,因为这本质上是军事介入而非真正的维和。

其次,欧洲内部严重分裂。德国总理朔尔茨坦言,若无美国参与,欧洲单独军事行动时机尚不成熟,挪威、波兰等国也持消极态度。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虽然支持出兵,但也强调需要美国的支持。欧洲所谓的“团结”不过是表面文章,长期以来对美国安全政策的依赖,其弊端已充分暴露。俄乌战场绵延千公里,有效维和至少需百万兵力。然而,法德英三国陆军加起来不到三十万,兵力严重不足,巨额军费更是难以负担。即使勉强凑齐兵员,缺乏统一指挥和明确战略目标,这些部队很可能成为战场上的牺牲品。欧洲的军事干预提议,实质意图是借“军事存在”在冲突后的国际话语权争夺中占据主动。其根本原因在于:欧洲担忧美俄达成协议而将自身排除在外,从而损害自身的地缘政治利益。《金融时报》的分析一针见血地指出,欧洲已认识到单纯的经济投入无法带来国际影响力,唯有直接参与才能避免被边缘化的结局。

泽连斯基公开表示拒绝接受强加的和平协议,并积极访问中东等地区,寻求国际安全保障以维持乌克兰的国际地位。然而,美欧对其支持态度的摇摆不定,令乌克兰陷入困境。虽然欧盟承诺在2025年前再提供350亿欧元援助,但其军事介入始终停留在口头承诺上。即使欧洲真的派兵,3万士兵的增援力量与其说是军事援助,不如说是象征性的政治姿态,既无法改变前线战局,也可能加剧俄方的反制行动。残酷的现实是,乌克兰冲突本质上是一场代理人战争,使其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无论是美俄之间的谈判,还是欧洲国家的军事介入,各方角逐的焦点并非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是如何重塑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欧洲安全格局。泽连斯基的困境,正反映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难以避免的无力和被动局面。这场冲突的最终走向可能有三种:其一,美俄达成停火协议,乌克兰无奈妥协,割地求和;其二,欧洲介入加剧对抗,战火蔓延,演变为更大规模的代理战争;其三,冲突长期胶着,乌克兰长期消耗殆尽,最终成为一个失败国家。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弱肉强食”的国际现实都将得到残酷的印证。

0 阅读:1
星河碎片的编织者

星河碎片的编织者

星河碎片的编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