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和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有人说,文老师是个骗子。把不知从哪儿抄来的医案发出来,博得眼球和流量,谋一己之私。
有人说,文老师是个善人。把中医前辈的优秀经验加以传播,让更多人开阔眼界,从中受益。
我想说,文老师就是个普通人,是一个中医小学生。他讲故事、说医案、聊中医,一来为了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二来可以让更多中国人感受中医。
骗子也好,善人也罢,我看,都和文老师无关。
什么时候,文老师停笔了,所有关于善人或骗子的争论,都会烟消云散。
现在,我给你说一说,中医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一则经验。
下面这个故事,你仔细看。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医案记载姓杜,当时65岁。
大概在两年前,此人不慎中风了。
中风以后,他的左侧肢体就基本偏瘫了。
最近这段日子,患者症状加剧,日子变得十分难熬。
主要表现,就是左侧肢体无法活动,而且发凉,整个人睡不好觉,心悸心慌。
由于左侧肢体难受,家人就给他24小时不停地用热毛巾外敷。这样做,感觉会好一些。
眼看患者这么难受,家里人不忍,于是找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弱,舌质暗淡,整个人面色萎黄,而且喜热恶冷。
在经过一番权衡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黄芪120克,当归15克,桂枝、川芎、桃仁、赤芍、炒地龙各9克,威灵仙、秦艽各12克,炒枣仁和夜交藤各18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10剂以后,左侧身体不再那么发凉了,有温热感,而且全身不再恶寒。晚上睡觉,能睡6小时左右。
这时候,原方中黄芪增加到180克,再用10剂。
这一次,患者左侧上肢能够活动了,而且左下肢有肌肉增长。但是,左手握力还是差。
就这样,原方稍作加减,患者继续服用。等服到第46剂的时候,患者的偏瘫终于有了彻底改善(中间配合康复训练),生活上基本可以自理。
面对这样的效果,患者和患者家属喜出望外。患者说,他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内容, 我给你叙述了一遍。
现在,我给你说说这背后的道理。
你看,这个中风偏瘫的患者,一侧肢体不能动。
我们就要研究,他为啥不能动。
用西医的视角看,毫无疑问,肯定是脑血管病变所带来的结果。
用中医的视角看,就不一样了。
中医用四个字来概括它,这就是所谓“阳虚血瘀”。
什么是阳虚血瘀?顾名思义,就是血瘀,加上阳虚。
血瘀这个事儿,我们好理解。患者之前有过脑血管病,淤血阻滞,经络不通,故而废用。患者舌质暗淡,更提示气血运行不畅。
那么,阳虚呢?阳虚是怎么看出来的?
这也好理解:患者身体恶寒,左侧偏瘫的肢体发凉,喜热,面色萎黄,脉象沉弱。这些都很明确地提示,患者阳气不足、温煦失常啊。
阳虚,是能够加剧血瘀的。因为血液的运行,离不开阳气的温煦和推动。反过来,血瘀日久,也会影响阳气的运行和生发。因为血瘀不散,新血不生。阳气的运行,必须靠血液作为载体。
所以说,现在这个患者的问题,很清楚,就在于阳虚血瘀。
怎么解决这个局面呢?我们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黄芪120克,当归15克,桂枝、川芎、桃仁、赤芍、炒地龙各9克,威灵仙、秦艽各12克,炒枣仁和夜交藤各18克。
这里头,显然有补阳还五汤的影子。其中,当归、川芎、桃仁、赤芍,用于活血化瘀。地龙,通经活络,辅助活血。
桂枝温通阳气,改善患者阳虚之态。威灵仙和秦艽,祛风除湿通络,用以恢复肢体功能。
由于患者睡眠不安,所以加枣仁和夜交藤养心安神。
另外,这里重用黄芪。气为血之帅,气足才能行血生血。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不仅有助于改善血瘀,还有助于温阳。这也是补阳还五汤的精髓所在。
这样,患者阳气得补,淤血得化,他的偏瘫的左侧肢体,渐渐好转,最终基本恢复功能。
只不过,这里的黄芪,用量是非常大的。而且,一上来就用120克,最多用到180克。这么大的量,一定是医家在经过反复权衡之后,拿出的方案。一般来说,黄芪重用,从30到60克开始,逐渐增加,最多到120克。可以说,医案里的用药方法,值得我们研究。但是非专业读者,不宜盲目尝试。
总之,这是利用补阳活血之法,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例子。我觉得挺好,值得收藏借鉴,不知道你感觉如何呢?
我希望,咱们可以将其收藏起来。有此类困扰的人,将来不妨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适当借鉴化裁。专业人士,也作个参考。毕竟,这种中风后偏瘫,肢体发凉、畏寒、脉弱、血瘀的人,十分多见。这样的中医经验,对这部分患者来说,是很有价值的。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金线吊葫芦
文老师最好是你的作品编成书,让更多的爱好读者以后可阅读和收藏增加知识,返找医按等等。
广阔的海
文老师您好,您每次发表的文章我都视为珍宝,反复学习和研读,就怕吃不准。我在不断吸取营养,虽然我已进入古稀之年,但是还是被中医的博大精深深吸引和感动!生命诚可贵,中医人和中医救治过的生命更可贵!愿老祖宗留下的财富一直发挥莫大的作用,永远为中华民族服务!!!中医精髓永存!
火焰
文老师您是中医文化传播者。[点赞][点赞][点赞]
用户12xxx49
这老师最好是你将你作品编成书,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医的实力
平安
文老师不要停笔!喜爱中医喜爱自己的文明!
不忘初心
诗向会者吟,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感恩遇见中医!
用户17xxx52
学习中医悟性很重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才能有效!
用户17xxx65
不错!
卡特兰
读了文医生写的名医的医案.故事,学到了许多中医知识,受益匪浅,从中了解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为历代名医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一心为百姓的精神所感动!正因为有他们的代代传承,才能让中医发扬光大!向所有中医人及传播者致敬!
士丁
文老师的文章就是用词太啰嗦了,太多废话,再去上一下语文课吧
温柔的投蛋手
补阳还五汤吃了有些人会高血压的
温柔的投蛋手 回复 03-07 19:03
敝人就是中医药院校毕业的
风轻云淡 回复 温柔的投蛋手 03-07 19:05
有区别吗?
平安
好方小中风好用的很
守望凡尘
[点赞]
Outsider
高血压的可以服用这个方子吗?
这名字可以吗 回复 03-15 11:14
气血虚的可以用
温柔的投蛋手 回复 03-07 19:04
慎用
用户17xxx45
[点赞][点赞][点赞]
用户17xxx00
文老师你就是个骗子
fusioncy
骗子。把不知从哪儿抄来的医案发出来,博得眼球和流量,谋一己之私。
用户15xxx16
中医里的东西真是太多了,光是用药份量就很多的学问,少的只配零点几克,多的则用到一两百克的量,比如生地多过10克就容易拉肚子,附子一般人用10几克,而老中医就有下30克100克甚至200多克的,芍药也是几十克,这里的黄芪也用到一百几了,难怪我们有时明知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但用黄芪补气却是泥牛入海,一点反应都没有。
地理杂志
文老师,大医精诚,我支持你,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点赞]
wlm
文老师你好,失眠,入睡难。睡着后半夜2点半醒来,一直到天亮。看过中医,说是湿热内蕴引起,吃汤药三天内管用,后期反复。怎么治?
用户18xxx74
受教了。
无聊大虾
药不能乱吃,这样学当作玩还行,学习中医,从基楚,药剂学,药性,配伍,辩证,等糸统学习才行,乱用药害自己[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