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的春天,东线战场虽不是一片平静,但大规模的交战并不多。最引人瞩目的是华西列夫斯基和托尔布欣联手指挥了克里米亚战役。此役苏军不仅解放了黑海的那颗珍珠,还把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所属的第17集团军打得只剩下半条命。
自1942年夏季以来,苏德战场的焦点就在南线,这里云集了苏德双方主要兵力,尤其是机动性、火力和突击能力都无可替代的装甲部队。
1944年3月底,苏军在南线已经将德军赶到了苏联边境线,几乎解放乌克兰全境。此时双方的兵力重点仍然在南线,自南方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拆开重组为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和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后,德军在东线的23个装甲师和7个独立重型坦克营中,有18个装甲师和5个独立重型坦克营隶属于南、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各有一半)。
两年前的春天,德军统帅部主动将进攻方向从中央战线转到了南方。两年后的当下,苏军统帅部则做出调整。将东线的主攻方向北移,首先击破德军中央集团军群驻守的“白俄罗斯阳台”,而后沿着通往柏林的最短路径攻入德国本土。
调整主攻方向就意味着将全军最主要的突击力量调往白俄罗斯地区,但考虑到那里遍布沼泽和河流的特殊地形,同时为了迷惑德军,苏军统帅部决定打破常规,仅将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北调,其余五个坦克集团军(苏军在战争期间总共也只组建了6个坦克集团军,通常情况下每个坦克集团军辖2个坦克军和1个机械化军)则全部留在南线。同时,6个独立坦克军在后方完成整补或组建后,秘密输送到中央战线。
打破常规取得了奇效。苏军在1944年6月22日发起“巴格拉季昂行动”时,中央集团军群仅有1个半装甲师担任机动力量,东线德军绝大部分装甲部队都还留在南方。
7月初,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已经被冲得七零八落,四个集团军中的三个(第4、第9集团军和第3装甲集团军)几乎不复存在。已经无法阻挡的苏军在夺取明斯克后一刻不停留,白俄罗斯第1、第2方面军在左翼攻入波兰,目标是渡过维斯瓦河夺取华沙;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向西北攻击,并于7月13日攻占立陶宛首府维尔纽斯。随后两个方面军接到统帅部的新指令,除一部继续向西拿下波罗的海港口梅梅尔外,主力向北挺进,目标是拉脱维亚首府里加!
德军统帅部的紧张气氛已经到了极点。新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此前他担任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在“巴格拉季昂行动”前,他坚持认为苏军的主攻方向在自己的防区,并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将中央集团军群唯一的装甲军调到了南线)承认:苏联人进逼东普鲁士国境线。
苏联人的说法则是:红军逼近了“法西斯野兽的巢穴”!
大兵压境之下,希特勒解除了陆军总长蔡茨勒的职务,代之以“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后者建议立即将南线的装甲师北调,以解燃眉之急。
希特勒有些犹豫,毕竟苏军在南线仍然部署有大量坦克,“拆东墙补西墙”的后果有可能是东线彻底崩溃。此时他想到应该征求前线将领的意见,于是他于7月25日亲自给驻守在罗马尼亚的“大德意志师”(简称GD)师长曼陀菲尔打电话,询问雅西——基什尼奥夫的状况,以及GD师是否有必要继续留在那里。
不过还没等曼陀菲尔作答,他又强调安东内斯库几乎每天都会打电话询问是否会调走GD师,显然在罗马尼亚领袖的眼中,GD师是罗马尼亚北部防线的“中流砥柱”。若想阻止苏军进入罗马尼亚,就必须留下包括GD师在内的德军装甲部队。
其实在希特勒打电话之前,曼陀菲尔就在7月24日接到统帅部的命令,要求他们立即开往北乌克兰集团军群驻守的防区。但与希特勒通话结束后,部队又接到变更命令——立即开往东普鲁士,加入莱因哈特指挥的第3装甲集团军的战斗序列。
7月26日,GD师先头部队登上列车,穿越喀尔巴阡山,进入新的作战地域。
1944年8月3日,GD师先头部队装甲掷弹兵团抵达目的地;8月5日,该师坦克团的重型坦克营第一批虎式坦克到达。
8月6日,坦克团参加了第一场战斗,4辆虎式坦克被苏军“斯大林”式重型坦克击毁。同一天,曼陀菲尔带着师部抵达前线,在他们身后,GD师的后续部队仍在途中。
曼陀菲尔很快就收到了一个坏消息,师燧发枪团所属的第2营被调给了临近的第5装甲师。而他本人赴大本营报到时,三军总长凯特尔又向他提出——GD师应拆散成几个战斗群,分别投入战场。
曼陀菲尔表达了抗议,尽管他曾在罗马尼亚北部的特尔古——弗鲁莫斯战役期间将GD师的步兵和装甲部队拆开使用,但全师仍然在自己的统一指挥之下,全师并没有因此丧失协同能力。但如果将GD师拆成独立的战斗群,将会大大削弱作战能力。他要求GD师应首先完成集结,然后统一行动。凯特尔不置可否,只是让他去见第3装甲集团军司令莱因哈特。
此时战场的局势愈发严重,巴格拉米扬指挥的苏军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几乎攻取了立陶宛全境。7月27日,苏军近卫第3机械化军在近卫第2集团军、第51集团军的支援下攻占立陶宛重镇希奥利艾。随后苏军继续向北猛冲,并于7月30日攻入拉脱维亚城市叶尔加瓦。德国人在这里布有重兵,双方随即展开激战。近卫第3机械化军绕过该城继续北进,所部近卫第8机械化旅一夜行军125公里,于7月31日凌晨袭占图库姆斯,他们在那里见到了汹涌澎湃的波罗的海。
同一天苏军攻取了叶尔加瓦。至此,苏军切断了德军北方集团军西撤的通道,他们被困在以里加为核心的波罗的海沿岸中北部地区。在此期间,担任这一带守备的德军第9步兵军损失惨重,仅阵亡和被俘就超过4万人。昔日劲旅第5装甲师打得只剩下16辆坦克。
好消息是莱因哈特的第3装甲集团军接收了大量援兵。随着各部队陆续抵达后,德军的抵抗变得越来越激烈,苏军的进攻势头也得到了遏制。8月7日,已经打了一个多月的苏军转入防御。
此时双方的态势略有些复杂。在西面,双方大致沿着希奥利艾——奥采——图库姆斯形成对峙,巴格拉米扬在这一线的对手是莱因哈特的第3装甲集团军;在东面,苏军逼近里加,与北方集团军群第16集团军形成对峙。
当然如果在更广阔的战场空间上看,巴格拉米扬的左翼分别是白俄罗斯第3、第2和第1方面军。他们在几百公里的战线上正把德军中央集团军群逼向维斯瓦河畔。而在巴格拉米扬的右翼,分别是波罗的海第2、第3方面军和列宁格勒方面军。他们已经对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形成合围之势。
所以对于德军统帅部来说,当务之急是重新打通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之间的陆地联系,否则他们将失去整整一个集团军群。
莱因哈特是曼陀菲尔的老上级。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时,莱因哈特担任第41装甲军军长,隶属于北方集团军群。10月,霍特赴南方接手第17集团军,将第3装甲集群的指挥权交给了莱因哈特。此时曼陀菲尔所在的第7装甲师隶属于该集群。
莱因哈特先是了解了一下“大德意志”师的情况,得到曼陀菲尔“一旦全师到位,几天内就可以做好一切战斗准备”的承诺。后者强烈要求保留GD师的完整性,莱因哈特思索片刻表示同意,但他也表示“希望上级不要推翻这个决定”。
8月8日,曼陀菲尔突然接到大本营直接下发的命令,要求GD师立即夺回维尔卡维什基斯(位于立陶宛与东普鲁士边境线附近)。
曼陀菲尔对这道命令非常不满,大本营只给了一纸命令,却没有提供前线状况、苏军兵力和部署等方面的情报。也就是说GD师只能自己提着灯笼向一片陌生地域发起进攻。
不过命令已经下达,曼陀菲尔就只能执行。为了达成进攻突然性,GD师连夜出发,并决定次日不实施炮火准备,直接发动进攻。
尼马克上校的燧发枪团依旧是开路先锋,后面是装甲掷弹兵团(该团团长洛伦兹没有随部队开往东普鲁士,而是返回后方参加师级指挥官培训)。曼陀菲尔则亲率坦克团绕到维尔卡维什基斯以东,攻击苏军的侧背。
与GD师一同攻击维尔卡维什基斯的还包括第1步兵师和已经打残的第5装甲师。
苏军在维尔卡维什基斯部署有重兵,除了大量隶属于第43集团军的步兵外,还包括近卫第2坦克军。“大德意志师”的战史记录了9日清晨开始的战斗——
“装甲掷弹兵团和燧发枪兵团从南面逼近维尔卡维什基斯时不慎踏入苏军雷区,还遭到大炮和坦克的猛烈轰击。而GD坦克团大部则在晨雾掩护下绕到城东,准备自东向西进攻,主攻由豹式坦克营担任,右翼为虎式坦克营,四型坦克营负责掩护和跟进。”
“当晨雾散去时,在崎岖地形和丛林掩护下伪装得极好的苏军‘斯大林’重型坦克、大量突击炮和反坦克炮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突然向逼近的德军坦克编队开炮,转瞬就有数辆虎式坦克被击毁或遭受重创,虎式坦克营营长鲍姆克中校的坦克也被击中,他本人身负重伤,后被舍命相救的装甲兵抢离战场。豹式坦克营和四型坦克营也在苏军炮击下出现重大伤亡和损毁。”
几个月前罗马尼亚的特尔古——弗鲁莫斯之战,在维尔卡维什基斯重演,只不过双方的角色互换了。曼陀菲尔战后会议说:“苏军的反坦克炮、坦克和野战炮的炮弹像下雨一样砸下,一小时内我就损失了80辆以上的坦克。不过只有11辆完全报废,其他受损的坦克经修理后还能继续作战。”
维尔卡维什基斯最终被德军攻克,师装甲掷弹兵团和燧发枪团于午后在50辆坦克和突击炮的支援下,从西南方向攻入,苏军两个步兵师经拼死抵抗,被迫撤退。曼陀菲尔没有命令部队继续向东追击,而是就地构筑工事,提防苏军反扑。当天晚上正在部署防御的曼陀菲尔收到一份电报:“限次日晨到元首大本营报到。”
GD师遭遇重大损失已经惊动了统帅部,甚至惹恼了希特勒。陆军总长、曼陀菲尔的老上级古德里安一度认为他犯了战术错误。
曼陀菲尔心中有些惧怕,一场战斗就损失了80多辆坦克,一定会招致元首如暴风骤雨般的训斥,甚至是更坏的结果。
10日清晨,曼陀菲尔驱车准时来到拉斯滕堡(仗打到现在,前线将领见元首更方便了)。古德里安没有见他,负责接待他的军官说总长公务繁忙,就不陪他一同面见元首了。不过这名军官转达了古德里安的问候,并称已经猜到了曼陀菲尔将会说什么,自己完全接受对方的解释。
曼陀菲尔是古德里安当初组建第2装甲师时的老班底,“古不帅”护短在军中也是出了名的。不过希特勒就没那么好答对了。正如曼陀菲尔所料,元首大声斥责了他一番。
曼陀菲尔没有为自己辩解,只是低头等着元首把火气宣泄完。希特勒不仅心疼自己心爱的坦克,还斥责曼陀菲尔擅自发动进攻。
听到这里曼陀菲尔感到大惑不解,明明是统帅部下令他进攻维尔卡维什基斯,怎么成了擅自做主呢?于是曼陀菲尔表达了抗议。
希特勒很吃惊,他瞪大了眼睛让曼陀菲尔拿出证据。后者也早有准备,从衣袋里掏出了统帅部发给他的电报,然后读了起来。
读完后,他还抱怨自己的部队尚未集结完毕,就接到了进攻的命令。部队完全是在陌生的地形下,没有搞清楚敌情就展开了行动。这才是GD是遭受重大损失的直接原因。
从希特勒的表情中可以看出来,他不知道这道命令。他派人把凯特尔找来,然后让曼陀菲尔复述了那份电报。
现在轮到凯特尔紧张了。当确认事情属实后,希特勒像“训斥下士一样训斥了德国元帅”。曼陀菲尔觉得自己待在这里不合适,想偷偷地离开房间,可凯特尔巨大的身躯正堵在门口,根本没法儿打开房门。所以他从头至尾经历了这场尴尬场面。
从两个人的对话中,曼陀菲尔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原来就在他向莱因哈特报到时,大本营正召开每日例行军事会议。凯特尔和统帅部作战局局长约德尔对前线情况缺乏了解。当有人报告说苏军已经攻占维尔卡维什基斯,已经对东普鲁士构成直接威胁时,希特勒随口询问了一下GD师是否已经抵达前线。当得到“GD师已经完成集结和做好战斗准备”的答复后,希特勒说过一句“可以指望GD师挡住苏军的前进”。
这只是希特勒的一个想法,前提是他得知GD师已经完成了战斗准备,而且它并没有形成明确的指令。但凯特尔利用会议间隙,直接向曼陀菲尔下达了进攻命令。
曼陀菲尔撇清了责任,但GD师遭受巨大损失已经是事实。当他返回指挥部后,苏军果然发动了反扑,并攻入维尔卡维什基斯火车站附近。
由于前日损失过大,GD师全天采取守势,当火车站失守后,GD师的两个步兵营在部分坦克和突击炮支援下,向守卫那里的苏军第70步兵师发起了三次反攻,但都未获成功。
8月11日,GD师奉命撤回进攻前的出发阵地,随后又接到向北开拔的命令。
接下来,GD是要参加统帅部筹划的“双头作战”行动。它的成败将决定北方集团军群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