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亿研发云轨,成本比地铁每公里低8亿,却被全面叫停,究竟为啥

森罗万象视频 2025-01-21 17:47:50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2024年年底,珠海那条锈迹斑斑的有轨电车要拆了,看得人唏嘘不已,好好的一个项目,怎么就成了城市“伤疤”。

其实这背后反映的是国内很多城市在轨道交通建设上的一个通病,头脑一热就上马,结果发现根本不实用,到最后只能烂尾。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比亚迪那50亿砸下去的“云轨”项目了,当初是号称要革新城市交通的“神器”,成本比地铁每公里低8个亿,听着就诱人。

结果十几个项目说停就停,不少地方云轨都建好了,现在也荒废在那儿,不过话说回来,国家这次全面叫停及时止损,真的是当机立断。

那么云轨这个当初被寄予厚望的项目,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这地步的?

云轨初登场,高光时刻

2016年比亚迪憋了个大招云轨,这是他们耗时5年、砸了50亿研发出来的“秘密武器”。一时间,风头无两,当时宣传的口号也特别吸引人,建设成本低、工期短、还特别灵活。

这对于很多中小城市来说,简直就是量身定制,毕竟谁不想拥有自己的轨道交通,以前大家伙儿想修轨道交通,基本就只有地铁这一个选项。

可地铁这玩意儿贵,每公里造价高达7个亿,一般城市哪能负担得起,地铁工程周期长,施工过程中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也大。

云轨就不一样了,每公里造价只要1.5亿到2亿,直接比地铁省了5到近6个亿,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工期也短,麻溜地就能建好,简直就是经济适用型轨道交通,更重要的是,云轨线路可以灵活设计,哪里需要修哪里。

不像地铁,动不动就几十公里,得横穿整个城市,这种短小精悍的特点,正好能满足中小城市特定区域的交通需求,避免资源浪费,看起来简直完美。

所以云轨一问世,好多城市都抢着要合作,订单是哗哗地来,感觉比亚迪马上就要走上人生巅峰了。

但其实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隐患,云轨在建设初期,为了快速推进项目,打了个“擦边球”。他们绕过了国家发改委的审批,直接在省市层面就拿到了通行证,这个“擦边球”,也为云轨后来遭遇的急刹车埋下了伏笔。

急刹车的滑铁卢

而没过多久,云轨的“高光时刻”就过去了,2018年国家开始出手整治地方政府乱上基建项目的问题,一纸文件下来,直接给云轨来了个急刹车。

这道刹车的核心,就是提高了地铁和轻轨的审批门槛,不再是你想修就能修了。以前一些中小城市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即经济实力不够,也硬着头皮上马轨道交通项目,很多都是借钱搞建设,债务风险越积越高。

国家一看这不行,得控制一下了,于是新政策规定,想修地铁可以,但你的城市人口、GDP和财政收入得达标才行。

具体的指标还挺高,比如修地铁,市区常住人口至少300万,GDP3000亿以上,财政收入300亿以上。

轻轨的要求稍微低一些,但也得达到150万人、1500亿和150亿的标准,这下子,很多原本“热情高涨”的中小城市直接被卡住了,云轨项目也纷纷被叫停。

但这还没完,2021年国家又出台了更严格的政策,从2021年到2025年,不再批准普通地级市新建轨道交通项目,这相当于直接堵死了云轨扩张的道路。

毕竟大部分想上云轨的都是这些非省会的地级市,可以说,国家这波操作,直接把云轨打入了“冷宫”。

那国家为什么要下这么重的手,主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很多地方政府为了修轨道交通,到处借钱,财政压力巨大。

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借新还旧”、“以债养债”的情况,风险非常高,国家也是为了避免地方政府过度负债,才不得不叫停这些项目。

有轨电车的“魔咒”

其实云轨的遭遇并非个例,国内很多有轨电车项目也都陷入了困境,咱们不妨先回顾一下国内有轨电车的发展历程。

2011年现代有轨电车开始在国内萌芽,到了2017年左右,迎来了一波快速发展期,那时候不少城市都跟风上马有轨电车项目,好像谁没有谁就落伍了似的。

好景不长,很多项目很快就暴露出各种问题,发展也逐渐停滞不前,这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珠海有轨电车。

建了4年,运营了3年,然后就荒废了3年,现在又要拆了,简直就是一部血泪史。除了珠海,还有上海张江有轨电车,运营了13年后停运拆除,天津开发区导轨电车,也进入了拆除流程。

甘肃天水“伯约号”有轨电车,更是因为巨额亏损被点名批评,这些失败的案例,都指向了有轨电车面临的几个共同困境:

客流不足,很多有轨电车线路规划不合理,建在了客流稀少的区域,导致上座率低,运营收入惨淡,亏损严重。

就像珠海的有轨电车,日均客流强度远远低于预期,每天都在烧钱。

成本高昂,虽然有轨电车的建设成本比地铁低,但运营成本也不低,一旦建成,后期维护、保养、人工等等费用都是持续不断的支出。

安全事故频发,由于有轨电车和普通车辆、行人混行,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引发了很大的安全担忧。

当然有轨电车也不是一无是处,像沈阳和深圳的有轨电车项目就运营得比较成功,沈阳的浑南有轨电车网络,是国内第一个一次性成网、规模最大的有轨电车网络。

深圳龙华有轨电车示范线,也承担了重要的交通接驳功能,这两个城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因地制宜”才是关键。

结语

从最初的万众瞩目,到后来的黯然离场,云轨的故事提醒我们,任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都不能脱离实际,都要考虑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盲目跟风,最终只会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没有一种交通方式是万能的,也没有一种方案是完美的。

我们需要的,是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选择最合适的交通解决方案。也许未来的城市交通,不会再出现像云轨这样大起大落的“明星”,但会有更多更接地气的“实用型选手”涌现出来,为我们创造更捷、更舒适的出行体验。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6
森罗万象视频

森罗万象视频

夫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