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中国文学中,排在首位的当属四大名著,不仅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有人说,如果把人分为两类,那就是读过四大名著的和没有读过的,这两类人有不同的人生。
随着对名著的重视和普及,其中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都被改编成评书广为流传,但是关于红楼梦的评书就很少见。
也有人曾经问过著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说学术界认为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为什么你不说红楼梦?
刘兰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红楼梦没有根”。
刘老师所说的根,就是说这部书只是在封闭的贾府中,一群贵族生活的场景,几乎和外部的世界没有交流,没有一般故事发生的社会大背景。
其实这个问题往细里说,可以分为这几个原因。
红楼梦没有“故事”,只有“琐事”红楼梦和中国的传统小说有不同,其他的传统小说是叙事的根本,但是红楼梦根本在于写人物。
而人物呢,又靠的是一些琐碎的事情贯穿起来的。
在黛玉初次进入贾府的时候,全书用了一回的章节来写,我们可以看出贾母对外孙女呵护备至,嘘寒问暖,对她关心得无微不至。
王夫人作为舅母,自然也不会落后,正好赶上王熙凤来迎接黛玉,所以有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琐事。
王夫人对王熙凤吩咐说
随手拿两缎来给你这妹妹裁衣裳,别忘了
王熙凤说我早预料到了,已经备好了,等太太过好目送来,
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像这只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个场景,但是作者却把它刻画出来了,显然有他的用意所在。
王夫人叫凤姐为黛玉拿衣料为她裁衣服,这话是说给贾母听的,意在向贾母表明,我这个舅母和你一样疼林黛玉。
而王熙凤的表现更胜一筹,没等王夫人吩咐,就已经预先准备好了,表明这个嫂子更疼林黛玉。
最精彩的是“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这一个小的动作表明,王夫人对王熙凤的反应很满意,别管真准备还是假准备了,姑姑侄女配合的非常好,老太太开心是最重要的。
我们看这种琐碎的家务事完全表现出人物的性格。
像这种情况,没有故事,只是琐事,如果作为评书的一回,估计也没有人听得下去。
像书中这样的琐事很多,非读下三五遍之后才能慢慢体会其中的蕴含。
没有情节,只有细节红楼梦结构繁杂,涉及到的人物很多,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只有活灵活现具体的细节。
红楼梦中出场的人物多达983人,当然也很多仅仅出场一次的小人物。
虽然这些人物虽然很小,但是通过一些细节来展现,也会让人永远记住他,印象非常深刻。
比如有名的焦大,这是宁国府一个忠心耿耿的老奴。曾经跟着宁国公出生入死,挣下了如今这份家业。
但是他看着宁国公的后代,贾珍,贾蓉等人不思进取,一味高乐 ,很着急。
同时宁国府的这些人也缺乏对他的尊重,在一个喝醉酒的晚上,因为贾蓉给他分配差事不公,借着酒劲把他对这些人的不满骂了出来,可以说焦大的骂是“千古一骂”,掷地有声。
蓉哥,你别这样说,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到如今不报我恩,反和我称主子来。若你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
寥寥几语就把焦大的神态刻画出来了,给人印象非常深刻。
这样的小人物很多,它都是通过一些经典的细节,描写一两个的细节,让我们永远记住。
和焦大类似的还有一个龄官,也让人印象深刻。
在红楼梦中,丫头本身不是很重要,还有比丫头地位更低的人物,那就是戏子。
中间中有一个龄官,虽然是戏子,但是很有性格,她出场有三次。
元春省亲的时候,让她唱两出戏,龄官认为不是本角之戏执意不肯,贾蔷只好随她。
后来宝玉闲着无聊的时候,在院子里看见龄官拿着草棍画“蔷”。
第三次出场,是贾宝玉想听她唱戏,她正色推辞。
随后她和贾蔷的一番话让宝玉看呆了,她让贾宝玉明白各人有各人的缘分。
这些小的生动的细节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她的这个种种行为和红楼梦故事的范畴好像也插不进去,只是一些细节上,连缀靠的是只言片语,而且不是一回中出现。
这就需要我们在看的时候对照着看,因为这实在是一个小人物,她以后就没有出现过。
尽管如此,三次出场,她的人物性格是一致的,仅仅听是听不出其中的味道的。
诗词歌赋曲在文中大量出现,有很深的文学价值需要深深的去品,去探究。
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又有它的特殊性,它是表现人物心里以及人物命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诗词具有很好性格属性 《葬花吟》《桃花行》这样的文风一看就是林黛玉所作。
虽然林黛玉也会做出其他文风的诗词,但是总有她的影子在其中。
诗词有极强的暗示性
好多诗词在暗示后边人物命运的发展,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十二钗画册上的词和曲子都暗示了各个人的命运,在读起来增加了很强的趣味性。
开头部分的《好了歌》以及甄士隐对好了歌的注解,都是总领全书。
包括姑娘们猜的谜语,谜语中还存在着谶语暗示,以及群芳开夜宴的时候,各自取到的花签,每个花签都暗示每个人的命运结局。
红楼梦里的诗歌之多,诗歌之妙也是别的小说不能比的。像这些都是需要细细的品,细细的琢磨,也未必能琢磨得透。
总结:红楼梦这些比较有特色的地方,有琐事而没故事,有细节而没情节,诗词有性格有暗示,因此成就了红楼梦。
它就是通过这些吃吃喝喝玩玩乐乐的日常场景,来反应和揭示人物性格,总是着眼于人,着重于细节,尽管结构复杂,但是整体宏大完整,实在比较适合细细的品。
不过,因为大众对于红楼梦的喜爱,刘兰芳老师后来也把红楼梦整理成评书播出了,但是它毕竟不如其他三部名著那么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