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古称秀容。忻州钟灵毓秀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汉代为新兴郡,忻州之名始于唐代。清代为直隶州,民国时期为忻县专区。2000年,设立地级忻州市。

忻州古城
另外,著名佛教圣地五台山、“九塞尊崇第一关”的雁门关等,都在山西忻州境内。忻州还是著名的“摔跤之乡”和“八音之乡”。由此可见,忻州历史文化底蕴相当深厚。
那么,过去的忻州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忻州南一座关口
1907年,有外国摄影师来到山西,拍到了当时的忻州景象。照片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都带着历史的印记。通过这些老照片,我们领略到了100多年前山西忻州的真实面貌。
笔者搜集了其中20多张老照片,都很有代表性,在这里分享给大家。(注:原片是黑白照,进行了适度上色处理,文中图片顺序未按实际行程排列)

忻州古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明代万历年间修竣。因城墙形似卧牛,又称“卧牛城”。忻州实为“全晋后藩,三关内障,出入锁钥”。
忻州城共有四座城门:永丰门(东)、新兴门(西)、景贤门(南)、拱辰门(北)。照片中是忻州的东城门,檐下高悬牌匾“双流合抱”。几个外国摄影师正站在城楼上远眺。

摄影师站在高处拍下了忻州街道景象。街道宽阔笔直,两侧有高于主路的人行道,有小贩在摆地摊。街边建筑古色古香,沿街店铺都在开门营业。
有人说这是忻州的南北大街。街上人来人往,一派繁华景象。在街道的尽头,依稀能见到一座高大的城楼。忻州有名的街还有:大东街、石狼巷、周家巷、打磨巷、草市巷等。

1907年,在山西忻州一座寺庙前,浸信会正在这里举办活动。帐篷上写着“布道专所,欢迎来宾”。现场有不少当地人参加活动。
19世纪初,有英国传教士来到山西忻州,开创了传教的先河。史料记载,20世纪初,在山西48个县先后都开辟了教区。

1907年,外国摄影师带着考察队前行,途经太原府至忻州之间。在那里他们遇到了一个关口叫“石岭关”。该关口也是忻州与太原的分界点。山势峻险,关隘雄壮。

照片中,一条小路在山谷中蜿蜒曲折,两侧都是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石岭关修建于何时已无法考证。抗战时期,日军正是攻破石岭关后才占领了太原。

100多年前的忻州秀容书院,该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为清代忻州的最高学府,也是当时三晋驰名的书院之一,文脉悠长。

忻州城外一家客栈,考察队在这里投宿。第二天一大早,他们收拾停当正准备出发。客栈门口,站着一个戴着礼帽的外国人。

这是100多年前忻州路边一块界碑。上面写着“忻州直隶州南界”、“署忻州直隶州知州彭作檀立”、“通知二年三月”等字样。直隶州归道管辖,最高长官为知州,正五品。
看到这块界碑,就知道已经到达忻州的最南边界了。过了这块界碑,就进入到太原境内了。

1907年,外国摄影师带领考察队,来到山西忻州南面地界,在那里他们看到了一座关口。两侧是土崖绝壁,非常险峻,易守难攻。
城关设有三个拱门,城台之上的城楼非常奇特,看上去更像是一座庙宇,最高的亭子里供奉有神像。考察队的车马从城门下依次出关。

1907年,山西忻州城里,一名男子站在路边。他衣衫褴褛,棉袄破得露出了棉絮。头上戴着一顶毡帽,手里握着一根棍子。看上去像是一名乞丐,太可怜了。

这是位于山西忻州城里的一座修道院,大门为欧式风格,院内建筑中西合璧。在100多年前的山西忻州,像这样的修道院有不少。

1907年,在忻州城内一条大街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他们很多都是第一次见到外国人,感到很好奇。摄影师一行人进入街边这座庙宇时,人们自觉地让出了一条道。

在过去,忻州人的文化生活还是很丰富的。照片中正在唱大戏,戏台前挤满了看戏的人。外国摄影师站在楼上,拍下了这一瞬间。正在看戏的人群,都好奇地回头看向楼上的摄影师。

山西地形号称“表里山河”,遍布要塞关口,其中的代表就是雁门关。雁门关所处的山称为勾注山,以险峻著称,是长城上的一个重要关口。天下九塞,雁门为首,被誉为“中华第一关”。
这是雁门关前一条山路,路旁有几栋房屋,远处青山连绵不绝。此时的雁门关前冷冷清清,见不到一个游客,雄关漫道更显苍凉。

这是当时雁门关前景象,城台高大,城楼壮观。史学家认为,雁门关自古就是重要的军事关隘,雁门关见证和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古代边贸的兴衰,也成就了晋商的辉煌。

1907年,山西忻州,几名女子怀抱孩子站在诊所门口。她们来到这里,是为孩子看病的。几个孩子看上去年龄差不多。

这是当时忻州一座寺庙外景象。白墙上写着“洗净私心”四个大字,墙壁前面矗立着一尊石狮子。两名男子站在白墙前。

1907年,山西忻州街边一家店铺,门口悬挂着“义盛昌”的牌匾。店家正在给一匹马修理马嚼子,除此之外还钉马掌。在过去,马匹是最主要的交通和运输工具。为了保护马蹄,就会给马匹钉上铁马掌。

这张照片,拍摄于忻州东门外。在城墙的一个拐角处,地上有一个大土坑。据说,当年义和团杀死了八个英国浸信会牧师后,将他们埋在了这个角落。这个土坑就是当年留下的痕迹。

外国摄影师在忻州考察途中,看到村边大树下有一个很小的神龛。这应该是一个土地庙或山神庙。在过去,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样的小土地庙。供过路的行人膜拜。

照片中这名男子是个乞丐,他身上披着一件不知从哪捡来的破毛毡,脚上穿着一双破靴子,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当了。天气寒冷,他裹紧了身上的毛毡,太可怜了。

忻州街头,两名铁匠正在打制农具。他们是父子俩,带着打铁工具走街串巷,只要有人需要打铁,他们就地拉开场子忙活起来。

1907年,在山西忻州林业分会院门口,矗立着一座很大的照壁。照壁上,画着一只巨大的麒麟,正在奋力向前奔跑,动态惟妙惟肖。据说,这里可能是旧时忻州府衙所在地。

照片中男子,是准备外出布道的一个中国牧师。他坐在椅子上,左手拿着考克礼帽,右手拿着一本经书。看得出,这张照片是故意摆拍的。

这是外国人的一个墓地,并排矗立着八个墓碑。1900年,在忻州的8个外国传教士,逃到刘家山(今幸福村)附近的山洞里,最终还是被发现,义和团杀死了这8个传教士。后来,这几座墓被毁掉了。

当地人推磨
结束语:回看1907年山西忻州老照片,让人惊叹,100多年前的忻州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古城的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古城悠久的历史记忆。时光荏苒,如今的忻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你去过忻州吗?你眼里的忻州是怎样一番景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