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报》最近发布的一篇文章里提到,2025年可能会迎来一系列“黑天鹅事件”,其中,中美关系的变化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震撼性事件。仔细琢磨之后,你会发现,这篇文章有点“预料之中的意外”。
我们得搞明白什么是“黑天鹅事件”。《政治报》里说,这种事件不可预测、不太可能发生,但一旦发生,会带来巨大的颠覆性影响。通俗点说,就是你根本没料到它会发生,一旦发生,那可真是天翻地覆,所有的预期都得打破。《政治报》里有个观点特别有意思:2025年可能会迎来一个“黑天鹅事件”,那就是中美元首之间的互动能够取得进展。国际社会早就开始关注中美互动了。那么,特朗普时代的“中美谈判”能算是一个“黑天鹅”事件吗?回顾特朗普上台后的外交策略,你会发现有些东西看似充满“意外”,但仔细想想其实并不算什么惊天动地的“黑天鹅”。比如,他曾经邀请中国领导人参加自己的就职典礼,虽然看似意外,实际上也在意料之中。反过来看,如果特朗普确实与中国展开对话并有所进展,大家是不是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早该预料到这一切呢?从特朗普上任初期就可以看到,尽管他嘴巴上说着“我要对中国强硬”,实际上,他的外交策略里也有许多需要和中国合作的地方。比如,解决全球经济问题、应对朝鲜问题、甚至是搞定“俄乌冲突”这些大事,都需要中国的帮助。虽然特朗普可能不会在关税和移民政策上“让步”,但他却不得不找中国“坐下来谈谈”。
在预测中美关系的未来时,我们不能把它当作一个“黑天鹅事件”。即便中美元首真能达成什么协议,也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巨大惊喜,大家早已对这种互动有了不少期待。与其说是“黑天鹅”,不如把它看作是一种“灰犀牛”现象,大概率的事,大家都能看到,但总是觉得它离自己太远,直到某天突然爆发才让大家惊讶。特朗普上任时的矛盾心态,既想“与中国和睦相处”,又频频加征关税,正好展现了他这种不确定性。他有时自己都不清楚要采取怎样的政策,不断摇摆。在他的言辞中,既有威胁,也有拉拢,像是中国的“竞争对手”,又像是“合作伙伴”。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提出了很多针对中国的政策,但他的核心目的并不全是“压制中国”,而是为了通过施压换取某些外交利益,寻求中国在全球政治中的帮助。回到《政治报》提出的“黑天鹅事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预测显得有点牵强。中美关系是全球焦点,无论怎么走,都不会是突然爆发的意外。即使发生了某些变化,也不过是事先就能看得见的风险,属于“灰犀牛”,并非“黑天鹅”。
如果要认真分析未来的变化,更大的“黑天鹅”可能会出现在地缘政治、经济动荡等其他领域,像是突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或者一些无法预测的大规模自然灾害。但中美关系,不论如何波动,都属于“按部就班”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