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小玉。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陷入这样的困境:读过的书如同过眼云烟,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记;想要从书中汲取有用的知识,却不知从何下手。
直到我读了《海绵阅读法》这本书,才找到了这把开启高效阅读的钥匙。
所以今天,我把这些阅读方法分享出来,希望通过这套方法运用到阅读中,能够让每一本书都能成为我们成长的养分。
1.明确阅读动机
宋朝著名的思想家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朱熹强调读书的“三到”,其中心到最为重要。
明确阅读动机,就是让心真正投入到阅读中,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和效果。
《海绵阅读法》中也提到了这套方法。
作者李小墨提出:在翻开一本书之前,不妨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对这本书有什么期待?我想从书中得到什么?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能帮助我们将被动的阅读转变为主动的探索。
例如,我利用这套方法在选择1月书单时,就是根据我当下的阅读需求和探索欲选择6本我最感兴趣的书籍。
这6本书籍是围绕我近期想要搭建个人成长系统和心力培养的课题研究,并根据这些书中提到的方法,运用到我的笔记和日常生活中。
正是有了这些明确的目标,让我的每次阅读都充满了动力和对知识的探索欲。
2.搭建知识仓库
当我们有了明确的阅读目标,有了阅读的动力和兴趣,这时候,便是搭建知识仓库的最佳时机。
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卡尼曼提到一个关于“峰终概率”的概念:“人们对一个事件的评价往往取决于高峰和结束时的体验,而不仅仅是整个过程的平均体验。”
峰终定律指出,人们对一个事件的评价往往取决于高峰和结束时的体验。
在阅读时,可以特别关注书中的高峰部分(如重要的概念、精彩的案例)和结尾部分(如总结、结论),还有令你印象深刻的金句或段落,并进行重点记忆。
标记高峰部分:在阅读过程中,用笔标记或做笔记,记录下书中的高峰部分。
建立金句库存:把书里面令自己印象深刻的金句标记并收集在一个独立的库存表。
总结结尾部分:读完一本书后,花时间总结书中的关键点和结论,这有助于巩固记忆。
通过这套框架,搭建自己的知识能量仓,以便于我们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我们日后的生活中。
3.记录阅读情绪
阅读不仅仅是一个理性的过程,更是一个充满情绪的体验。
每次阅读我们或多或少会因书中的内容产生一些如:爽、枯燥、难过、激动等等的心情。
比如当我阅读余华的《活着》时,读到福贵因为家贫要把凤霞送走的那个段落:
”母亲家珍给凤霞穿上新衣服,此时的凤霞知道自己要被送人了,眼泪一颗一颗的掉下来.....“
一直隐忍克制的我在书店里也情不自禁的泪流满面。
这种情感的共鸣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还能成为我们进一步思考的切入点。
不要压抑自己的情感,而是要将这些情绪感受如实记录下来。
它们是我们与书籍之间独特的对话,是我们思考和成长的宝贵素材。通过记录情绪感受,
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回顾阅读过程中的体验,还能在未来的日子里,通过这些情感的线索,重新找回那些珍贵的思考和感悟。
最后想说
读书最关键的是吸收和思考。
掌握这些阅读方法不仅仅是掌握一本关于阅读技巧,而是通过这些方法引导我们如何与书籍深度对话、如何在阅读中成长。
正如高尔基所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阅读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我们不必过于担心阅读的速度,而应更加关注阅读的收获。
2025,祝你阅读愉快,精神自洽。
文末点赞,愿你发财和被爱~